2018年,为确保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团结村、永清村、兴旺村、新民村、漫水塘村,马家滩镇西三村、杨家圈湾村、马家滩村、大羊其村,白土岗乡海子井村等11个贫困脱贫销号,170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灵武市精准施策,通过“精准滴灌”,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思路,打出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智慧扶贫的组合牌。

特色产业,已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村里的韭菜,价格很稳定,每天发往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的韭菜有七八车。”3月20日,在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杨月庆家的大棚里,杨月庆告诉记者,3天后这一茬韭菜就能卖了。

杨月庆给记者算起了账:“从2010年开始种韭菜,当时只种了2栋棚,1栋棚每年从10月份到来年4月份,能收4茬,这样下来,一个棚的平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两个棚就是8万元,是种地的几十倍。这不,大家都在扩大规模,我今年又修了2栋棚。”

杨月庆所在的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是个移民村,他告诉记者,搬来前老家人口密集土地紧张,1991年搬到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兴旺村后,土地是不缺了,但贫瘠的沙地又让人犯了愁。

2010年,杨月庆最先在村里搞起了沙地韭菜。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沙地韭菜的种植队伍中来。尤其是2013年以来,在灵武市产业政策的扶持下,韭菜种植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村1360人,温室大棚就有2200多栋,韭菜已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1个村子,都有自己的致富品牌

从兴旺村出来,记者来到灵武市马家滩镇西三村。在该村村民杨继云的黑山羊养殖合作社记者看到,一群油光黑亮的羊儿正在大口吃草。“这些黑山羊现在可都是宝贝,一斤肉能卖到80元钱。”杨继云告诉记者,他所养殖的黑山羊是灵武的地方品种,因其肉质纤维细,膻味小,络氨酸酶、花青素含量比一般的山羊高而深受食客喜爱。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每个村都有一大群黑山羊。后来该羊种在改良过程中逐渐被淘汰,最少时仅有几百只。”灵武市畜牧局畜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产业的扶持,黑山羊数量快速增长,“仅西三村养殖户就有上百家,出栏数在6万只。”

黑山羊多起来了,村民们的口袋也鼓起来了。据统计,在西三村,养羊农户一年毛收入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

兴旺村和西三村依托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只是灵武市特色产业带动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即将脱贫销号的11个村,都有自己的致富品牌。据介绍,近年来,灵武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思路,巩固提高特色种植养殖业,培育推送出了一批优质扶贫产业,其中,建设设施温室6700亩、奶牛养殖5500头、肉牛养殖3559头、生猪养殖5583头、羊饲养量达44.02万只。这些产业成为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依靠。

金融扶贫,帮助贫困户“借鸡生蛋”

3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白土岗乡海子井村村民杨秀萍的家中时,她正在照顾患有脑血栓的丈夫吃午饭。两年前,杨秀萍的丈夫外出打工时出现了脑梗,出院后双手无法活动,脑子也迟钝,说也说不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