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出生的刘延杰是河间市果子洼乡后黑马村人,2005年毕业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系,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多年来辗转于深圳、北京等地打工。后来结婚生子,在城里买房买车,过着乡下人羡慕的体面生活。但是,他的心里一直有个梦,一个关于农村关于土地的梦。为此,10年来,中央电视台农民频道他每天必看,就想着有一天能找到一个好项目,回家乡创业。
花30元买2斤蚯蚓偷偷试养
“我们在城里生活,压力其实挺大的,特别是生完孩子后,每月还要还房贷、车贷,挣的工资都不够花的。”从上学读书到工作,辛辛苦苦几十年,就落得个工作稳定,也看不见什么前途,更不用谈梦想,刘延杰有些不甘心。有一次,他在《致富经》上看到一个养蚯蚓的创业故事,激动得一下子跳起来。“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项目啊!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刘延杰说。
养蚯蚓投资小,见效快,需求大,最适宜在林下养殖,生态又环保。蚯蚓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都是蚯蚓的食料,尤其是动物粪便,是蚯蚓最好的饲料。
刘延杰兴奋地说:“我们村是苗木种植基地,光父亲就种了十几亩苗木,正适合发展林下养殖。我们果子洼乡是牛羊养殖大乡,粪源充足,可以解决蚯蚓的饲料问题。”
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但刘延杰并没有盲目发展。2016年10月,他先花了30元买来2斤蚯蚓苗试养。怕妻子不同意,他瞒着妻子把蚯蚓送回老家,放在父母院子的偏房里。
看着儿子“不务正业”弄回来的蚯蚓,年过六旬的父母默默表示了支持。怕蚯蚓冷,父亲点燃煤炉取暖,母亲用旧棉絮做了一床被子。刘延杰工作之余,一边在网上学习,一边试验。没想到,蚯蚓繁殖成长迅速,短短3个月时间,1筐蚯蚓扩到10筐,10筐扩到100筐200斤。
这年冬天,试养成功后的刘延杰和妻子摊牌了。
“我要回家养蚯蚓。”妻子不同意,说上了这么多年学还回村里种地养殖,又脏又累,纯属找罪受,会让人笑话。刘延杰就用蚯蚓试养的事实说服妻子,用蚯蚓繁殖的几何倍数给妻子算账,告诉妻子自己的规划蓝图。
终于,2017年3月,刘延杰辞去工作,正式回乡养蚯蚓。
3年拼出一条新路子
后黑马村北有一片8亩的林地,是刘延杰父亲种植多年的苗木,有国槐,有白蜡。刘延杰把养殖基地选在了这里。
然而,规模养殖刚刚起步,就遇到了难题,作为蚯蚓饲料的粪源供应紧张。因为供需失衡,附近几家大型养牛场的粪便遭到农业种植大户哄抢,价格暴涨还供不应求。作为新养殖户,用量少,饲养场根本不愿意供应。刘延杰好不容易花1万多元买来16车牛粪,却因为掺土严重,导致蚯蚓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没办法,就想办法。正好附近刚开了一家养牛场,因为养殖数量少,牛粪不值得卖,刘延杰就去和场长商量免费帮忙清扫牛棚,代价就是允许把粪拉回家。场长很愉快地答应了。
虽然每天增加了一项工作,但是可以收获没成本的饲料,刘延杰还是很高兴。20天一个养殖周期。蚯蚓长成后,刘延杰在一亩田等农业网站发布出售信息,很快有客户打来电话要货。虽然要的不多,但是刘延杰很兴奋。直接把数斤蚯蚓装进编织袋和纸箱子,用快递发走。
没想到,几天后收到客户信息:发来的蚯蚓全部死亡。这像一盆冷水泼到他的头上。刘延杰紧急咨询专家,上网查询。原来活蚯蚓的包装和运输有严格要求,必须保证透气、保湿,还要添加饲料。就这样,刘延杰一点点完善细节,一点点扩大规模。与此同时,网上的销量也水涨船高。
北京有一个大客户,要求每天早晨7点送到货。由于时间紧迫,找不到合适的运输渠道,刘延杰只好自己开车送货。他白天忙完养殖场,晚上装好货,凌晨开车到北京;就这样黑白连轴转了近两个月,没在床上睡过一天觉。每天困得不行了,就躺在车上眯一会,醒过来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继续拼。“也不觉得累,每天都很兴奋,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刘延杰笑着说。
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刘延杰一个人明显忙不过来了。父亲来了,每天帮忙拉牛粪;母亲来了,每天帮忙把蚯蚓装盒;妻子来了,每天帮忙联系客户。
当初30元买进的蚯蚓,已经扩大到年销量40多万元。养殖蚯蚓的林地苗木长势也越来越好,但是刘延杰不打算卖,因为年龄越大的苗木才越值钱。卖完蚯蚓后剩下的蚯蚓粪也成为抢手的有机肥,经过包装后每袋批发价格卖到5元。
今年,刘延杰刚刚试验成功用蚯蚓粪种植盆栽有机蔬菜。从种植苗木到养殖蚯蚓、出售蚯蚓粪、盆栽有机蔬菜,刘延杰完美地实现了立体种养殖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