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个草帽,头发扎成麻花辫,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将一袋袋农家肥运到果树下,杨华和村民们在树下边开沟松土,边将肥料埋起来,干得不亦乐乎。谁也不会相信,这个种地手法如此娴熟的女子,在几年前,还是一个手拿针头的护士。放下针头扛起锄头才三年多,杨华已经从看到一只虫子都要尖叫的弱女子,转变成大家眼中敢想敢干,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新农人。

“逆行归巢”,辞去饭碗回农村。

杨华今年33 岁,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后从事医疗相关工作近10年。在别人眼里,杨华工作稳定又体面,福利待遇也还过得去,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

“有个在办公室上班的工作多好啊,收入稳定还不用风吹日晒,有些人是想尽办法都干不了。这个杨华简直是不晓得咋个想的,读弄多年书,办公室空调不吹了跑去当农民?”杨华辞职返乡创业,亲朋好友都无法理解,也让她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奇葩”。

其实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杨华,内心承受的压力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医院工作繁杂,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重复,并没有让她感受到多少归属感,反而让她十分怀念小时候在田间地头自由自在的时光。尤其是在30岁这个进退两难的年纪,杨华觉得,无论在家带孩子还是出去工作,都会让自己留有遗憾。家里老人年老,孩子年幼,杨华常常面对着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的两难局面。为了工作,没有人知道,杨华错过了多少次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多少次家庭的团聚。特别是有一次,孩子在视频电话里一遍遍说着想妈妈,让杨华的心都要碎了。看着孩子那孺慕的眼神,在2020年,杨华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带着对家乡、对土地的眷恋,回到农村投身创业浪潮。

一波三折,损失惨重心不改。

“拿针头和拿锄头,是两回事!”返乡创业的艰辛,是杨华始料未及的。回到农村的杨华,面对不断冒出来的问题,才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曾经极为擅长的医学知识在种地面前真的是毫无用处。

万事开头难。返乡创业要发展什么?怎么干?资金如何筹措?土地如何解决?······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让没有一点种地经验的杨华不知所措。不过,杨华知道,不是每个梦想都能一帆风顺繁花似锦,既然选择返乡创业,就算再难都要坚持下去。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杨华发现,罗氏沼虾在市场上非常走俏,而泸州地区罗氏沼虾的养殖还是一片空白,她觉得这也许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方法,所以决定进行试养。

打定主意说干就干,杨华在丈夫的支持下,投入 20多万元,租用朋友家的十多亩鱼塘开始实验养殖罗氏沼虾,还花了10多万去成都买虾苗买饵料。但是因为缺乏相关养殖技术,兴致勃勃花重金购来的虾苗下到水塘后成活率并不高。

虽然成活率不高,杨华还是劳心劳力起早贪黑地每天在养虾塘打转。结果因为一次夏季晴雨突变天气,水塘也因电力故障导致增氧机和循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杨华养殖的10多亩虾全部缺氧死亡。付出的汗水没有得到一丝的回报,前期投入的家当还打了水漂,杨华欲哭无泪。

返乡创业始于热爱贵在坚持。失败给了杨华沉重的打击却改变不了杨华投身农村的决心。多年与死神赛跑的医护经历,铸就了杨华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勇于拼搏的精神强烈地激励着她继续创业。

顽强拼搏,边干边学终逆袭。

曾经跌落到谷底,对前路迷茫不知走向何方,都说没有经历过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经过这次打击,杨华明白,想要养殖好罗氏沼虾,还得掌握核心养殖技术。于是,杨华放缓了一个劲往前冲的步伐,和丈夫一起,自费前往浙江、广东等技术比较成熟的特色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学习罗氏沼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为了掌握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杨华和丈夫恨不得一人能变出几双手干活。两人起早贪黑全天候都忙碌在基地,定时定点捞虾,测试池塘水的各项指标,所有的脏活累活全都亲力亲为。杨华和丈夫不仅通过实地学习,还购买了不少罗氏沼虾养殖的相关书籍,每日刻苦钻研养殖技术。最终掌握了罗氏沼虾的养殖技术,随后回到家乡再次开始创业之路。

回到泸州的时候,朋友们都笑称,曾经的“白衣天使”都快晒成“黑领丽人”了。学习的过程虽然艰辛,杨华却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如今,家人都在身边,自己也朝着梦想一步步前进,她相信,前方一定是一片光明。

杨华和丈夫打听到位于黄舣镇王河村的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区北区有土地流转。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发现此处的水质、土质各方面都适合沼虾的生长,当即多方筹措资金,流转了160亩土地开办华睿家庭农场发展生态农业。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杨华的沼虾养殖逐渐走上了正轨。虾塘里,增氧机水花翻滚,用网一捞,一只只个头肥美、体态饱满的罗氏虾活蹦乱跳。杨华还花了十多万给虾塘安装了智能水质监测系统,活水养殖的同时也能应对高温极端天气。回想创业的艰辛,杨华感慨。“当时心里面就只有一个想法,谁说拿针头的手就扛不起锄头,我既然下定了决心,我就一定要把事情做成,让更多的人肯定我的想法。”

沼虾养殖的成功,让在杨华农场务工的十多位村民待遇也跟着水涨船高。去年近130亩水域养殖的罗氏沼虾获得成功,产值达200多万元 。农场还错峰养了 80亩水域的小龙虾,年产值达50余万。从“门外汉”到绿色生态养殖行家,杨华的家庭农场带动了周边农户甚至云贵川地区30多人的养殖户前来学习养殖技术,还为他们提供虾苗、饲料、成虾出售等支持,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勇敢追梦,农旅融合“实干家”

在养殖罗氏沼虾取得成功之后,杨华又大胆地萌生了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观光型农场的想法。“小时候,我读了桃花源记,就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寻一僻静之所,打造一砖一瓦,琢磨一花一叶,一箪食,一瓢饮,家人怡然自乐,游人宾至如归。现在我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杨华一边认真打理着游客点名要吃的小龙虾和野柴胡,一边感慨到。

杨华的华睿家庭农场距泸州17公里,背靠董允坝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乡村旅游有很好的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饱含着对土地的热爱,对家的眷念,对人的温情,杨华和丈夫投资200万余元,一点一滴亲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木槿小院。路边的木栅栏,虾塘边的葡萄架,甚至一盏盏小夜灯,全都是杨华和丈夫按照心目中家的模样亲手制作。

“您看这瓜,表皮光滑,纹路清晰,拍上去声音清脆,这种就是成熟了的好瓜。”在农场的瓜田里,杨华正教前来玩耍的游客如何挑选“梦中情瓜”。“这里原来都是荒地,草长得比人还高,全靠人工一点点清理出来,种了优质品种8424西瓜。”杨华一边比划,一边给游客递篮子装西瓜。

钓鱼捉虾、瓜果采摘、水稻插秧、给农作物除草施肥……杨华和丈夫结合自身农场优势,不断探索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力求让久居都市的游客在乡野田间享受慢节奏、自然品质的生活方式。2021年以来,“木槿小院”农场吸引大量游客,还为村里提供近12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从城市回到农村,杨华用用心用情打造木槿小院,通过开办农家乐、养殖垂钓、蔬果采摘、农耕体验等方式创业,成为当地农旅融合的“实干家”、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查看原地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