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清镇流长乡的一些村寨,多了一种“显摆”的话题:“你家养没养蚯蚓?”村民们聊起养蚯蚓滔滔不绝,就像养宠物,要比一比谁家的更名贵。
村民们怎么了?何以为蚯蚓谈个不停?记者深入村内各家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寻找着答案。
农民新宠红蚯蚓
流长乡兴隆村内有一个家庭农场,70多岁的主人胡举会早年间主要靠外出务工养家。后来随着年龄增大,他逐渐打消外出念头,在家养起牛来。
胡举会记得,那是2013年,开始养牛时规模不大,也只作为副业,挣点钱补贴家用。尝到甜头后规模不断扩大,钱是比之前挣得多,家庭经济状况也得到很大改善,但因牛的粪便污染村内环境卫生的问题,始终找不到好办法来解决,寨邻们怨声不断,他自己一直很惭愧。村里、乡里为此没少为他想办法、出主意。
后来,乡政府领导多方奔走为他引来了红蚯蚓,说养殖红蚯蚓可以分解牛粪,养殖产生的蚯蚓粪用处更多。
胡举会说,刚开始,他对养殖红蚯蚓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半信半疑,但有办法总是好的。试过之后,他不仅自己深信不疑,还带动大家一起养殖。通过养殖红蚯蚓,还真发现了更多商机。
对此,胡举会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人,他是贵阳市商务局派驻流长乡王院村第一书记李奇。因为流长乡引进发展红蚯蚓养殖,他做可研、写申请、跑审批、引技术、寻合作、上下协调、左右对接,亲力亲为。
李奇“伺候”蚯蚓引来大家参观拍照
李奇说,流长乡引入蚯蚓“吃”牛粪,是逼出来的创举。近年来,村里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也暴露出来,与兴隆村如出一辙。他来到王院后,为做好村庄整治,妥善处理牲畜粪便及生活垃圾,也下了很多功夫。后经多方打听得知贵州黔农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掌握蚯蚓处理牛粪的生物治污技术,于是便与极力促成与其达成合作,并引进养殖红蚯蚓,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在全乡推广。
现在,放眼流长乡的山野田间,一垄垄蚯蚓养殖床蔓延开来,正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纵横交错的排列组合间,不时有细密的水雾,自一个个连接水管的旋转喷头内喷出,向垄上洒去。据说,这是为保持土壤内部湿度,有助蚯蚓繁殖。那些用养牛产生的牛粪发酵的蚯蚓饲料,就是给蚯蚓覆盖作床的那层黑土。
越来越多将脱贫致富希望寄托在蚯蚓身上的村民,从发酵蚯蚓饲料、到铺设养殖床、再到养殖期间管理、还有蚯蚓粪的采收,这些养殖技术和规程他们都会认真学习,并牢记在心,因为“养蚯蚓除了可以治污,还能挣大钱!”
“奋斗”的奇迹
时下正值一批成年蚯蚓到了采收季,胡举会在一垄一垄的蚯蚓养殖床间,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刨开一垄黑土,解开表面一层颗粒状的覆盖物,就见里面密密麻麻的红蚯蚓爬出来,欢快地蠕动着。
“牛粪放到蚯蚓床里就3天时间,现在还能闻到臭味吗?”
“没闻到。”
“那臭气去哪里了?”
胡举会向记者展示牛粪养殖蚯蚓的神奇
胡举会端起刚扒出来的蚯蚓粪,让记者看看用牛粪养殖蚯蚓的神奇,这牛粪臭味已经被小蚯蚓分解掉了。
胡举会边演示边说,这蚯蚓虽小,食量却惊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生活垃圾、树叶、稻草、粪便等都是它的食料,其中粪便最好。一条蚯蚓每天要消耗体重等量的牛粪,也就是说100万条蚯蚓每天要吃掉1吨左右的牛粪,一天能产出500至600斤蚯蚓粪。
对此,李奇也说:这小家伙胃口特好,又不挑食,很好“伺候”,哪怕是高油高盐的餐厨垃圾经分解转化成的胶体物质,也敢吃。
在王院村,李奇也带记者实地参观了一垄蚯蚓粪,他覆上一层土,再浇上一层牛粪,就把蚯蚓撒上去。“注意观察,有避光习性的蚯蚓会钻到牛粪层内,吃牛粪,而且吃得很快。”
李奇算了一下,王院村投入了1740斤蚯蚓,一年可以消化牛粪70至80万斤。这样不但解决了牛粪及生活垃圾处理难的痛点,而且牛粪经蚯蚓过腹消化后排出的蚯蚓粪,还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养蚯蚓除了能将农业废弃物转变成有机肥蚯蚓粪,蚯蚓本身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黑土村,记者见到前来调研的流长乡党委书记曹兴亮,他一语道破蚯蚓粪为民致富的秘决。手指满山石旮旯生长刺梨树和田野里的油菜花,他说,眼前的茂盛全因在种植中施用了蚯蚓粪,用蚯蚓粪种植出来的刺梨果个大皮薄肉脆果质好,色泽透亮,口感香甜,销售价格高。
在流长乡,除了刺梨、油菜,还有牧草、蔬菜等的种植也都用蚯蚓粪,以蚯蚓养殖为纽带辐射带动的一条条现代农业生产线正在形成。另外,蚯蚓粪除了还土种植还可生产成有机肥外销。成批的幼年蚯蚓通过不断消耗牛粪快速成长为成年鲜蚯蚓,除了可用来喂养畜禽,也可作为鱼饵卖向鱼钓市场。
就此,黑土村村支书倪均荣说:“贵阳鱼钓市场每年对成年鲜蚯蚓的需求量就在120至150吨,经过产业化、生态化养殖的蚯蚓,一年创造上百万元的产值没有问题。”
蚯蚓粪的高肥力还吸引了周边种植户的兴趣,每天都有人不断给倪均荣打电话询价,商谈购买事宜。
循环经济铸就生态大产业
为让蚯蚓养殖发挥更大的效益,流长乡引导每一个村寨都建立合作社,聚力打造蚯蚓养殖引领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推动周边农民致富增收,从而完成了乡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的转变。
施用蚯蚓粪的油菜花长势喜人
王院村后坝组的村民李义,去年以来就参与了村合作社的蚯蚓养殖,用牛粪养蚯蚓,繁殖出新的蚯蚓后卖到花鸟市场、家禽养殖场,按照每斤10元计算,一年一亩可增收3万元,而蚯蚓粪除了自己用来种植刺梨、蔬菜等外,还卖给周边的种植户,每吨可以增加收入300元。
记者了解,在农业上,蚯蚓有“活犁耙”和“生物犁”的美称,中药则称它们为“地龙”。蚯蚓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内充满大量微生物,它却极少患病,这与蚯蚓体内独特的抗菌免疫系统有关。牛粪经过蚯蚓吃掉后排出的蚯蚓粪,就变成了含有200多种微生物的优等有机肥。
蚯蚓还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能将有污染环境的生活垃圾、有机废物等处理成蚯蚓粪。1斤的蚯蚓粪可顶10斤农家肥,其氮磷钾含量高,营养成分全面,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施用后有利于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繁殖生长,可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营养利用率。
正是拥有诸多美誉的蚯蚓,为地处典型的石漠化山区的流长乡,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明确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近年来,流长乡立足发展生态产业,从“一业”到“多业”,从“单方”到“复方”转变,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从而探索出一条“1+1+1>3”复合式山地农业发展模式的生态富民新路径,跑出了绿色发展“加速度”,从一个石漠化的“石旮旯”里淘出了“金疙瘩”。
“让一块地产生叠加效应,实现收益最大化,养殖区的科学规划非常重要。”曹兴亮说,流长乡下步将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分类进行指导,实现对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用蚯蚓来生产有机肥,这可以节约人工除粪、运输、处理等劳作所产生的费用。而用蚯蚓粪来种植水果、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不但可以改良土壤肥力,还大大的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产出更多优质的有机肥,流长乡还与清镇市内多家养殖场合作,将各养殖场牲畜所产生的粪便利用蚯蚓转化发酵为有机肥,既能取代化肥生产纯净、生态、健康的有机蔬菜水果,又为周边养殖场解决了粪污处理的难题。
在环环相扣的360°循环生态养殖中,以蚯蚓为媒介,物尽其用,不浪费任何资源,不污染周边环境,清镇市流长乡实现了生物治污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协同推进整个循环生态产业链开闭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