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的水泥路上,两旁规模化的种植大棚让人眼前一亮。可谁能想到,那些年穷得“让人害怕”、人均年收入只有八九千元的村庄,在一颗颗樱桃西红柿的带动下,做成了产业形成了规模有了系统性的购销模式。穷村变富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变高了。“短短5年,我们村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前洼村支部书记鞠炳锦说。
村民展示种植的樱桃西红柿。
租棚种西红柿收入胜过去打工
走进大棚,33岁的李莎莎正招呼着工人们采摘。李莎莎之前在外地打工,听说村里人种大棚都挣钱了,辞职回来租赁了一个大棚。“当时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一个樱桃西红柿大棚承包费两三万元,加上设备总投资七八万元,没想到一年下来净收入能到15万元,今年我准备再租一个大棚。”
出门就有收货点,交货就能拿现钱。在前洼村,樱桃西红柿从种到收有了系统化的模式。李莎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天出9筐西红柿挣4500元,除去3个工人的薪金,能剩下三千多元。“一天挣的钱都快超过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了。”李莎莎说。
有个好当家支书党员冲在前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08年,前洼村支部书记鞠炳锦带领村庄党员干部赴多地学习考察,最终把樱桃西红柿产业带了回来。
“我们地里种出来的樱桃西红柿特别香甜,比一般的农产品附加值要高。”鞠炳锦说,前洼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但村民们心里没底。于是,在鞠炳锦的带领下,村党员干部先带头“试种”。
2016年崔家集蔬菜扶贫农创体项目在前洼村落户,2017年2月,首批樱桃西红柿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余万元,棚均纯收入14万元以上。
小小西红柿拓宽村民致富路
“我最多的时候一天摘到27筐,那一天卖了1万多元。”村民王峰德是前洼村最早种植樱桃西红柿的种植户之一。在鞠书记的带领下,他们从改良品种入手,尝试引入了“釜山88”樱桃西红柿。种出来的小西红柿与众不同,价格一斤就上涨了两三元。
2019年,崔家集镇借助500万元产业强镇资金,又建了38个大棚,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7000多万元,在前洼村及周边共建起700多个大棚。2020年初,王峰德的儿子王子龙,带着新婚妻子回到家乡,建起了樱桃西红柿分拣分装车间。为了打开销路,95后的夫妻俩开车到浙江、福建等地跑客户。目前,前洼村已拥有樱桃西红柿大棚400余个,还有200余个正在建设中。在村周边已经形成了1500余个大棚、占地近万亩的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崔家集一半村庄种植西红柿,全镇设施栽培大棚总数达到了4000个,种植面积2万余亩,实现年销售收入7.5亿元,带动村民年增收5.2亿元。2021年,崔家集镇计划新建400个以上总占地2500亩的设施大棚。此外,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百果园、新发地等公司,助推崔家集西红柿入驻京东平度蔬菜馆、淘宝等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西红柿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马丙政通讯员兰昌云王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