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乡村一线的代表们建议,夯实党建根基,凝聚奋进力量——

新篇,在乡村谱就

脱贫攻坚的阳光刚刚照亮每一个角落,乡村振兴的春风又拂绿了广袤沃野。

“相信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版‘富春山居图’,就是大家未来生活的模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上,来自乡村一线的声音向世界传递满满的信心。

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边疆海岛到雪域高原,一个个山乡村寨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书写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如何夯实党建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连日来,来自乡村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交流经验、建言献策。

“村子强不强,关键看头雁”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谆谆叮嘱一直被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牢记在心。

为了锻造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她带领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征求意见,为村里设计发展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解决了很多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一件件为民实事、一项项发展实绩中,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得到彻底扭转,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升。

程桔记得,8年前自己刚回村时,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村里已有5年没发展党员,她想找一两个年轻人培养都难。“现在,很多年轻人被吸引回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村里后备干部储备充足,光入党积极分子就有20多个。去年换届,村两委班子里除了一名‘60后’,其他都是‘80后’、‘90后’。”程桔语气里难掩兴奋。

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这是身处乡村一线的代表们共同的体会。

“村子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贾家庄村原党委书记邢利民认为,农村干部必须熟悉农村,大公无私,敢闯敢干。他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选好人、用对人、配好班子作为搞好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考核和激励机制,真正把那些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农村,有能力、有觉悟、有奉献精神的人选进班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坐落于沱江之滨的晏家坝村越发生机盎然。看着绿树掩映下的座座小洋楼、乡村公园社区里南来北往的游客,欣慰之余,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这些年来,她带领村民争取项目、资金,修通全市第一条乡村公路;发动村民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引龙头企业入驻,推动农旅结合,把昔日一穷二白的小山村一步步变成让城里人都羡慕的文明美丽宜居村庄,脚步一刻也没停下来过。

“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下长久的功夫。”眼下,她又开始忙着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打造文创小院、精品民宿、乡愁馆,做大做强“农旅+文旅”产业,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就得有能力、有抱负,舍得跑、舍得干,受得气、受得累,带领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乡村振兴履职尽责。”查玉春干劲十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身为乡村振兴“领头雁”,来自乡村一线的党组织书记代表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扛起使命担当,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一棒接着一棒干,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

推进乡村振兴,党员要先行。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让程桔意识到,“很多年轻的党员干部有活力、有想法、有干劲,但难免经验不足。农村情况复杂,与群众打交道,推进乡村振兴,对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建议建立常态化培训交流机制,多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前来授课,让农村党员干部多去先进的地方交流学习长见识,更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念好特色产业“致富经”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几乎每一位乡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都有一本“致富经”。

一颗颗樱桃红透了朱家村的日子。过去,大连市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朱家村长期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全村5300亩耕地仅仅能解决村民吃饱饭问题。为实现强村富民目标,党组织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大樱桃和设施蔬菜。“当时遭到不少村民反对,他们认为,种植大樱桃和蔬菜不能当饭吃,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一次突如其来的风暴潮,一夜之间把建好的温室大棚全部摧毁,更让村民灰心丧气,说什么消极话的都有。”全国人大代表、朱家村党委书记朱朝治说。

特色产业要不要发展?怎么发展?一番分析研究后,村两委班子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朱朝治动员班子成员和党员骨干在自家地里建大棚、购苗木、育菜苗,指导技术、传授经验、销售产品,做给村民看,带领村民干,把支部建在产业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上。这个传统农业村逐渐转型为特色农业生产专业村,村民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起来。

朱朝治认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牢牢抓住党建这个重要引擎,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入种养基地’,更好地组织村民跟着党组织走、跟着市场走。”

一株株花木装扮出棠棣村美好的生活。从花农一根扁担闯天下,到花商一根网线卖天下,再到走上农文旅融合的“花业”发展道路,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以花为媒,把美丽产业越做越大。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国人大代表,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告诉记者,如今,棠棣村正发挥“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核心村优势,与周边6个村组建党建联盟,推动花木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走向共同富裕。

在刘建明看来,“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不如互相帮扶、结对共进。通过村村抱团、村企合作、村社结对、服务下沉等各类形式,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帮促共富’党建联盟,推动全方位的高效协作,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推进,产业升级面临更大挑战,基层党组织如何用力?

“地里能种出好东西,好渠道能稳定销售,订单稳定能卖出好价格,产业振兴就有希望。”担任母爸村党总支书记5年,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政府干部陈飘积累了丰富的芒果种植管理经验。他提出,“特色产业要发展壮大,党组织必须带领农户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主动对接平台走出去。同时,用好农业大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农产品难溯源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让品质管控更精准。”

加大投入,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怀集县连麦镇长岗村福田片党支部书记、种养专业户徐建贤给出的建议。“比如我们怀集县生产的韭菜花,现在在市场上能够拥有定价权,就是因为背后有技术支撑,炒出来脆嫩爽口,已成为全县的龙头产品,这都是组织推动下与大学合作研发的结果。”对于产业升级,他进一步建议,“通过搭建平台,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电商、农家乐、文旅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让各类人才在广袤田野放飞梦想

“没有人才,缺少创新,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为继。”这几年,刘建明的履职重点越来越多地放到了乡村人才的培养上来。

作为“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核心区域,棠棣村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新机遇。依托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村里先后与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农林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和创新交流平台。今年,漓渚镇还将创建“花香漓渚”乡村人才创业园,集人才办公、人才服务、人才培训、企业孵化等于一体,激活乡村人才的创新创业动能。“只有实现村民自身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才能为乡村振兴凝聚更大力量、提供更大支撑。”刘建明说。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需要更多人来绘制。如何为乡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涵养乡村振兴的人才“蓄水池”,来自乡村一线的代表们打开了话匣子。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大计。程桔认为,农村基层尤其是乡、村两级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组织上要多考虑实际情况,提高待遇保障,加强关心关爱,让乡村干部更有盼头、更有干劲。

走村串户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妙霞发现,缺乏技术、不懂管理,仍是不少农民面临的问题。她呼吁,建立乡村振兴科技人才工作站,让更多科技人才走到农村、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农民中去,教农民优质高效种好每一亩田。同时,对实践经验丰富的“田秀才”“土专家”给予政策倾斜,让他们安心、放心、舒心地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回村创业的“80后”全国人大代表,徐建贤深知创业的艰辛,一直在为农村创业青年发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年轻人到基层一线创新创业,但实际创业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他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更有吸引力的环境。“推动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形成制度化,在组织把好关的前提下,包容农村青年创业失败,让他们有机会东山再起。同时,对于已经在农村创新创业的人,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能始终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来自乡村一线的代表们坚信,党建汇聚起的强大力量必将描绘出更加美好的“富春山居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