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参,很多人想到的一定是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因为那里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抚松人依靠从事人参相关产业走上幸福路。家住小屯村的王玉霞一家从倒卖到成为如今的人参加工大户,人参已经不仅仅是生活来源,还是精神上的寄托。用王玉霞自己的话说,“看到人参就高兴,想要买回家去,哪天不摸人参就像少了点什么似的。”

说起王玉霞与人参,可以用不解之缘来形容。在王玉霞小的时候,家里就种植人参,老人干活,孩子就跟在后面帮忙,但收入依然微乎其微,小小的王玉霞梦想就是离开村子去城市里过好日子。初中毕业后的王玉霞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学习裁剪,开起了自己的裁缝店。但王玉霞没想到的是爱情的力量,让她放弃“城里人”的梦想,与丈夫回到了农村,开启了人参致富之旅。

结婚生子后,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王玉霞想着干活挣钱,那时候很多万良人都在买卖人参,而且很挣钱,王玉霞想到小时候也种植过人参,有一点经验,胆大心细的她就一个人干起的人参买卖。王玉霞笑着说:“当时就想着赔钱也干,花钱买经验,但让我没想到第一天就挣了70元。”

有收入坚定了王玉霞从事人参产业的信心,1998年开始倒卖人参的同时,王玉霞家里也加大了种植人参面积,每天过着参地——市场——家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每天非常累,但夫妻俩齐心协力,收入越来越高,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7年,不甘平静的王玉霞再次大胆尝试,自己建起了两间房的家庭加工厂,从倒卖,到种植,再到加工,王玉霞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供”“产”“销”一条龙产业链。同时,王玉霞加入了小屯村人参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每年加工人参时都会雇佣村民干活,从最开始的三五人,到如今近百人,不仅解决了附近村民就业问题,还实现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

从事哪一个行业,都不会顺风顺水,人参价格的起落、自然灾害的影响,都在考验着王玉霞。2015年由于市场波动的影响,王玉霞当年亏损100多万,面对这种压力,王玉霞不退反进,坚持贷款将原有2000平的厂房扩建到了5000平。很多人不理解她,但王玉霞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在王玉霞心中,只有高标准的设备、专业的加工技术、优质的人参品种再加上诚信经营,才会渡过难关,壮大发展。就在当年,一位台湾客商在小屯村考察一圈后,被王玉霞的韧劲和诚信打动,现场与她签订了几十万斤的大力参,单这一单,就收益70万元。如今,王玉霞家人参种植地70亩,工厂年加工人参近百万斤。

今年疫情期间,王玉霞开启了自己的“网红”梦,直播宣传自己家人参产品和抚松县特色产品。“老铁,咱小屯村的人参质量好,营养高,来一单不后悔。”王玉霞对着手机镜头与网友们热情交流,直播卖货。王玉霞将直播带货当成发展前进的契机,不管白天如何忙碌,晚上都坚持做直播,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小屯村的优质人参推广出去。

除了直播带货,王玉霞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那就是走精加工路线。王玉霞已经购买了切片机、包装机等专业设备,营业执照也已经申请完毕,就等着设备进一步调试,新产品就可以上线。王玉霞坚定地说:“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跟得上发展步伐,才不会被淘汰。所以我要把人参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增加更多的附加值,努力把产业越做越大。”

站在自家大院,看着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和有十多名工人忙碌的加工厂,王玉霞既有满足,也有向往,因为她相信,只要坚定发展人参主业不动摇,未来他们家生活会更好。“我们家的幸福生活是自己努力奋斗出来的,也是人参产业发展得来的,所以作为‘人参之乡’的抚松人,更应该发展好人参产业,‘抱着’人参奔向小康。”王玉霞笑着说道。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李琳 文/摄

编辑: 李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