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是高档蔬菜,含有优质蛋白和其他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具有健胃、润肠、保肝、强肾等功效。左图为红色黄秋葵,右图为绿色黄秋葵。
一边是,一亩黄秋葵近万元的可观利润;另一边却是,今年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镇黄秋葵种植面积从1000亩降到200亩。
如此赚钱的黄秋葵为何遭遇农民“拒种”尴尬?
“理论上黄秋葵很赚钱,但是它容易老,长出的果实,如果不及时采摘或者两天内卖不出,就会变老。”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镇赤坎村村民柯周选觉得,种植黄秋葵的风险很大。
黄秋葵,又名羊角豆或洋辣椒,原产非洲,几十年前引进我国。近几年,黄秋葵进入海南。然而,对于这一新鲜农产品,不仅消费者不熟悉它,就连种植户也不了解它,让浑身是宝的黄秋葵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目前,在浙江、江西等地,黄秋葵种植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各种高新技术不仅留住了黄秋葵的“青春”,也开发出了“老”黄秋葵的价值,各种经验值得海南借鉴。
跑不赢时间的产销难题
清晨,天还没有亮,柯周选就拿着袋子到地里去采摘黄秋葵。“一大早就采好,然后通过客运汽车运到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销售。”他说,现在的收购价是4元/斤。
柯周选是海南省儋州市最早种植黄秋葵的农民之一。2010年,他种了6亩黄秋葵。“种下去五六天才施一次肥,长得很快,一个月以后长到了60厘米高,就可以采摘了。”
那一年,黄秋葵的价格很好,“亩产3000斤,一斤黄秋葵的收购价在3元—4元/斤左右,刨去成本,每亩纯利近万元”。
小小黄秋葵,每亩利润竟然上万。这让许多农民眼红,于是纷纷加入到葵农行列中。2010年,海南儋州王五镇的黄秋葵种植面积还只有50亩;2011年,种植面积突增到1000亩,种植的农户也从最初的20多家增加到300多家。
“去年,量大了,销不出去,很多黄秋葵都‘老’在地里了。”柯周选说,特别是7月到10月内地黄秋葵上市后,海南黄秋葵价格一路走低。
滞销,不仅发生在去年的海南省儋州市,今年,在海南省屯昌黎族自治县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据报道,今年9月,屯昌县坡心镇18户农民种植30亩黄秋葵,每天可摘2000多斤,但连卖带送出手的还不到500斤。在收购点里,七八箱黄秋葵眼看着发黄变老,却怎么也找不到买主。
“黄秋葵最害怕滞销,两天没卖出去就会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不摘还会影响产量。”柯周选说。
黄秋葵销售,就是种植户与时间赛跑。最终,许多农民“跑”输了。今年,王五镇的黄秋葵种植面积锐减,目前不到200亩,曾经改种黄秋葵的甘蔗地里又种上了甘蔗。
市场遇冷缘于宣传不够
“黄秋葵滞销的原因不是市场饱和,而是市场没有打开。”海南省儋州市黄秋葵经销商柯令荣认为,现在海南很多人还不了解黄秋葵。
“其实,黄秋葵的营养价值很高,在非洲许多国家和日本等地都已普遍栽培,它既是作为运动员食用的首选菜,也是保健食品,日本称之为‘绿色人参’。”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罗先群曾与同事一起研究过黄秋葵。
据介绍,黄秋葵嫩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族、铁和钙,以及一种粘性的糖蛋白和胶原蛋白质,能帮助消化、降低血脂,有保护肠胃、肝脏、皮肤和粘膜的作用。
不过,由于它被引进我国的时间不长,其营养效果并未得到普遍认识。记者在海南儋州市那大菜市场询问了几位菜贩子和居民,大部分表示没见过,更不了解,只有一人表示在酒店里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