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pg

马金瑜和丈夫扎西。

5.jpg

马金瑜和牧民在一起。

6.jpg

草原珍珠店的女工。

7.jpg

女工们正在包装蜂蜜。

她叫马金瑜,她曾在南方报业担任记者十余年,获过亚洲新闻奖等媒体类大奖;她还曾在国外通讯社工作多年,精通外语。这个媒体圈的知名女记者写下了多篇颇有影响的深度调查报道。

他叫扎西,他从13岁就开始跟着老父亲在青海高原上养殖蜜蜂。在山野里饲养蜜蜂、采集蜂蜜曾是他全部的生活内容。这个小伙子扛起沉重的蜂箱的同时也深深地体验着生活的艰辛

马金瑜和扎西,本是在两条命运的平行线上奔走的陌路人,因为在青海贵德相识,却意外地有了事业和情感的交汇点。

于是,高原上又有了一段颇具传奇的故事……

高原采访引发的浪漫爱情

回忆起当初相遇相识的过程,马金瑜感慨万端。

2010年4月玉树地震时,马金瑜去曲麻莱县采访。那里仍然留存的传统文化和古老习俗深深地震撼了她。牧人们给要生产的母羊念经,在雪山下牵着得病的母羊祈福,藏族老阿妈因为送别一只羊而流下眼泪,还有人不断说着对不起蜜蜂的话,因为人抢了蜜蜂的口粮……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虔诚,深深地触动了马金瑜。

其后不久,马金瑜接到任务采访蜂农。一段传奇爱情就因为这次采访而拉开了序幕。

在全国各地采访了几个蜂农之后,马金瑜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遇到了又一户采访对象——扎西和他的父亲。

也许是扎西的淳朴与真挚打动了马金瑜,就在他们认识47天后,马金瑜和扎西决定要结婚。

结婚那一天,前来贺喜的几乎全是当地的养蜂人。

有一个要好的记者同事,在深夜打电话给马金瑜时失声痛哭:“你就这样把自己嫁了?你把这辈子就这么毁了?”

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而马金瑜却认为,既然决定留在了青海,也许自己的一生真的就与这方地域有缘。

扎西曾对马金瑜说过:“如果有一天我老了,扛不动蜂箱了(一个有蜂的蜂箱通常重达七八十斤);那时你也老了,写不动了,眼睛也不好了,那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养蜜蜂吧!附近有一片原始森林,我们只要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

虽然感觉不太现实,但马金瑜答应了扎西。因为她的心已经和他以及这片土地连在一起。这片高寒的土地给了马金瑜一个最终的答案:守住古老的传统和先人的智慧,才不会在未来的路上迷失方向。

浪漫的爱情注定要与充满艰辛的生活相遇,柴米油盐的生活不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如果要生活,就要把日子推下山头,经过漫漫长夜再迎出那轮红日。

挑战接踵而来

婚后,马金瑜依旧天南地北地跑采访,而扎西仍在高原上忙活。

也许,再次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

2011年冬月,当笔者在青海省儿童医院的一间病房中见到马金瑜和她的丈夫扎西,以及他们刚满月不久的孩子时,我才知道,他们一家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之劫。

一场车祸让马金瑜和扎西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马金瑜的眼睛几乎失明,腿部受伤;扎西的头部受伤,耳朵里不时有鲜血流出。而更加让人忧心的是他们出生不久的孩子,因为车祸导致脑部严重受伤。此前,一位北京的专家甚至让他们放弃治疗。

马金瑜后来告诉我说,当时她非常绝望,如果孩子救不回来,她也不想再活下去。

深爱马金瑜的扎西明白,只有想尽办法救治孩子,他和马金瑜的未来才有希望。

于是,花去20多万元医疗费,孩子终于被抢救过来,但是从此债台高筑。扎西养蜜蜂的全部收入加上马金瑜做记者的工资,简直是杯水车薪。

再难,日子总要过下去,而养蜂人的日子,除了清苦与艰辛,还包括各种意外。

有一天,马金瑜洗完头发从帐篷中出来,离蜂箱不远的她突然听到一阵嗡嗡声。扎西喊她快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扎西用衣服盖着她回到帐篷,从头发里拽出几十只蜜蜂,她被蜇得满头是包。本想钻被窝里哭一会,马金瑜发现,被窝里还有蜜蜂等着她。还有一次,马金瑜被蜂刺蜇到舌跟,因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加之地处偏僻一时到不了医院,马金瑜失去知觉后两个多小时才缓了过来。

而他们的孩子,就在被蜜蜂不断的蜇伤中成长。

扎西深怕马金瑜离开,他甚至悄悄地把马金瑜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藏了起来,怕她因忍受不了艰辛的生活和难言的寂寞不辞而别。因为,这里的确有许多已为人妻的妇女远走他乡。

一条与众不同的返乡路

放下记者的笔,成为微商,马金瑜选择了一条这样的道路。

当无数人走向城市并且一去不回头时,马金瑜却毅然选择了返乡。她和丈夫扎西,凭着智慧与汗水,用优质的土特产和食材将城乡链接起来……

2015年12月份 ,北京召开 “第六届国际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

马金瑜有幸作为青海的代表,带着当地的牧民一起参加。这些人当中包括一个叫才多加的年轻人,他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贵德县城。当才多加听说要去北京,他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坐夏利车去,还是坐大巴车去?

当听说要坐火车去时,才多加异常兴奋,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要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是不是和电视上一模一样,那也是他第一次坐火车。

中国有机生活第一平台“有机会”的记者曾采写了他们。一篇题为《为了心中的家园——他们的返乡路》的报道出来了。其中提到了三位返乡的创业者,其中就有马金瑜。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平静、勤劳、肯吃苦、美丽……是马金瑜常常用来描述这些伙伴们的词语。她们,也是马金瑜心目中真正的‘草原珍珠’。”

2016年9月7日,央视七套《致富经》曾播出专题片《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其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人们想不到,眼前这个晒得黑黑的捡着牛粪的女人,曾经是一个从业14年的南方某报的知名记者。他们更不知道,就是这个女人,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这件事,不仅能创造百万财富,更能改变太多人的命运。”

用滚烫的心回馈世界

“以公平贸易的形式,将青藏高原高寒偏远牧区农牧民的天然食材送达内地,同时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农牧区的贫困家庭和福利院。”这是马金瑜的“草原珍珠”网店首页上的宣传字样。

2016年1月13日,来自互联网创业、房地产、投资界、文化体育等领域的8位嘉宾,受邀参加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卡考年会”,又称TED式年会。TED大会每年会在北美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TED崇尚“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此次“卡考年会”的主题为“初心勿忘,奋斗勿懈,逐梦勿止”。站在巨型屏幕下,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游泳世界冠军吴鹏等8名各领域大咖围绕主题,展开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演讲。

马金瑜也接受邀请从青海赶到会场,讲述了自己从南方都市远嫁青海藏区养蜂,如何改变当地人尤其是妇女生活命运的故事。

马金瑜说:她从来没有想过,会走上TED演讲。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虽然她说话并不利索,而且还怀孕六个月,但是,她终于说出了很多埋藏在心底的话。“感恩曾经的苦难和无数援助过我的朋友、同事,愿还能走下去,哭着笑着在路上。”

这就是马金瑜,没有太多豪言壮语,但她用一颗真挚的心,用切切实实的行动,打动了许多人。“以滚烫的心回馈世界,而你只身迎击着别人难以体验到的风霜雨雪。”有人这样评价马金瑜。她的讲演视频被多人点击并转发。

一些路走过了才知道艰辛

为了采访盲艺人,马金瑜甚至喝了一个月的青稞酒,常常是摸着墙回宾馆;

为了领结婚证,马金瑜和县上办理结婚证的工作人员大吵一架;

这种执拗和倔强,似乎也决定了马金瑜一生的命运。

马金瑜曾写过一篇题为《我说不出》的随笔。这篇文章里面,有徘徊在三里屯服饰大厦里的清洁工,有满身尘灰扛着铁镐走在马路边上的民工,有北京草场地村的那些出租车司机,有新疆石河子老街口晒太阳修自行车的老人……

当那些清洁工聚在一角商量去吃两碗面条,谁也不敢打头,怕进那个里面装饰着荷花的餐厅;当那个民工眼睫毛都被灰尘压住了,整个人是灰土的颜色;当出租车司机深夜一点钻进不到一米六的低矮平房里,屋顶上只用砖头压着石棉瓦或者油毡,里面还有孩子的哭声……

凡此种种情景,全部被敏感而细腻的马金瑜所捕捉。

她说:“看到和想到这些不会留下名字的人,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一样的人,尘土一样地落在我的身上,饿了能吃上一碗饭,瞌睡了能有个地方躺下睡觉,能活下去就行了。”

最为精彩的是这篇文章的结尾:

“我小的时候跟着父亲放羊,最喜欢听头羊脖子上的铜铃声,只有那叮咚叮咚的铃声,让人感到无限的慰藉,也像是给人燃起希望的火花。羊群,能在厚厚的积雪和彻骨的寒风中行走,给人开辟出可走的小路。”

在厚厚的积雪和彻骨的寒风中行走,给人开辟出可走的小路——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精神,要经过多少磨难和艰辛啊?

“四个小时之内能变四次天气,下雪、冰雹、大风、又出大太阳……”有一天,在青海的马金瑜这样感慨。而气候、环境的特殊仅仅是一方面。夫妻二人文化背景、民族习俗的差异,二人常因此争执不断。

如果难以改变,马金瑜只有被动适应。

马金瑜从来没有放弃过她的探索,她一直在努力。

用心光点燃村妇们的希望

马金瑜难忘那个叫拉毛的女子,笑声响亮,满面光彩。就是这个女子,曾经怀孕四个月时,仍在她的店里工作,拼力却不惜力。在马金瑜让她回家休息时,拉毛又到建筑工地上搬砖直到临产。

“养育了两个大学生的藏族阿妈,几次遇到她,不是在冰冷的雪水中洗衣服,就是在收拾院子。她家的土豆窖大,今年的新土豆已全部下窖,我们的第一批红皮土豆就来自她家。”这是马金瑜发自朋友圈的一条内容。图片里,一位农村老阿妈在土豆窖口露出灿烂的笑容。

“一种智慧叫忘我,一个经商不单纯以利润为目的忘我精神,她的品格让人敬佩……最纯朴的民风、原始的善良和爱都在!我不但买到纯天然的土蜂蜜而且让我懂得真善美!”有顾客买了“草原珍珠”品牌的蜂蜜后这样留言。

马金瑜围着一条蓝色的围巾,这是“草原珍珠”店工作的女工在网上为马金瑜精心选购的。这些曾经足不出户的女子,曾经只是整日围着孩子、地头、锅台转的偏远农村女子,想像她们在电脑前精心为马金瑜挑选漂亮的围巾时,她们心中涌动着该是怎样深厚的情谊?

因为马金瑜的出现,她们看见了更为明丽的一方天空,她们的生活有了更为强有力的支撑,她们开始变得自信,变得爱笑,变得爱唱歌。从此她们不但能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她们的生活中还有了更多的阳光。

对于没有能力去更远的地方打工的那些村妇,马金瑜便让她们到她的“草原珍珠”店来工作。

“草原珍珠”店出售的花椒都是当地人自己动手采摘的。花椒树上尖利的刺给采摘人的手上留下了一道道伤痕。

有个浑身尘土的妇女正在路边拉运土方,她背上用布条绑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孩。下乡收购土特产的马金瑜随口问她:你家有花椒吗?

那个妇女急切地说:“有。”马金瑜说她至今都记得那个女子的眼神一下就亮了,她可能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个妇女还满含期待地问:“你们明年还来吗?”

马金瑜说她很少见到那么能吃苦的妇女,她们的个头不是很高,身材瘦小,但是她们可以背得动几十公斤的黄河石,抬起用铁丝网编就的沉重石笼迈步。

有一个女工,发工资的时候她烤了一个特别大的锟锅馍馍,用头巾包了送给马金瑜。这个女工没有说一句谢谢,因为她不会说汉语。但是马金瑜明白她的心意,感动又感慨。

一颗珍爱生活的女儿心

野花蜜、 粉条、花椒、红皮或麻皮土豆……这些用传统的原生态方式生产出来的好食材,或是从牧民家中收购,或是马金瑜和扎西家中自产,很受消费者欢迎。

马金瑜寄出的产品包装十分用心,包装蜂蜜用的是陶罐,下面垫有厚厚的麦草,附赠的稻草壳做的勺子也是可以完全分解的。马金瑜明白,牧民们自己也很清楚,草原上的各种塑料垃圾对牛羊有害。牛羊如果吃了塑料薄膜,就会造成很多健康问题,甚至致病而死。所以“草原珍珠”店不用塑料包装。

马金瑜发微博时这样说:“一道道馋人的菜肴,来自一颗颗珍爱生活的女儿心。”

从2013年开始,在微博士上,她晒出了不少青海特产制作的美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这成为马金瑜开微店的原因之一,当时,马金瑜早前的许多记者同事鼓励她,同时主动购买和宣传,给了马金瑜极大的支持和动力。

“感觉像在看一部纪录片,她照片里的那些山川土地美得不真实,她的文字就像是纪录片里舒缓平静的旁白。”有人这样评价马金瑜的微博。

“草原的天空,上学的孩子,挤牦牛奶的妇女,安静吃草的骏马,这些简单的场景却常常令我动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们,远比我懂得生活和幸福的真正涵义。”还有人这样说。

我和马金瑜的初识要追溯到五年前。当时,我省著名作家、民俗学家井石先生介绍我和马金瑜认识。井石先生在电话中给我这样介绍马金瑜:“你见了她就知道,她是个多么质朴、实在的姑娘。”

又见马金瑜,是在贵德县的黄河边上。远远地,看见有人在和我打招呼,没想到竟是马金瑜。还是那爽朗可爱的模样,不同的是,除了口音带了明显的青海普通话以外,她比几年前更增加了几分成熟与稳健。

马金瑜立刻打电话叫来了“草原珍珠”店的三名女工,和我们面对面交流。

当晚,这些热情的女工还包了饺子,煮了手抓羊肉请我们吃。

面对生活的鸡零狗碎和工作的繁复忙乱,马金瑜和她的牧民丈夫,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以及一群村妇,用执著、真情与智慧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和爱的天空。

祝福马金瑜!

祝福“草原珍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