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试验饲养试验既是饲料与营养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畜牧生产技术和成果转化为畜禽生产力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推广工作中进行应用性探讨不可缺少的手段。饲养试验是在生产(或模拟生产)条件下,探讨与畜禽饲养有关的因子对畜禽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等的影响或因子本身作用的一种研究手段。因子有多种,如某一饲料、添加剂和饲养技术等。饲养试验的意义:第一,饲养试验与代谢试验及能量平衡试验结合,用于研究畜禽的营养需要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可消化养分、消化能和代谢能等。这类参数的特点,是把饲料养分与畜禽消化、代谢和利用过程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客观地反映饲料对特定畜禽的利用价值。第二,在畜牧生产和推广工作中,它被更多地用于验证或筛选较好的日粮配合设计,这是日粮配方调整和优化的重要环节;探讨新引入或开发的饲料资源及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利用价值和一定条件下的最佳用量;比较各种饲养方式、管理因素和技术措施的优劣及对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测定某品种或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总之,饲养试验可为改善饲养和提高生产水平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一、饲养试验设计的原则与要求1.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应本着实事求是和认真的态度从事试验。

起初,试验主持人可能期待某种结果,但如果方案设计合理,操作过程严谨,即使出现与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也应以科学态度加以对待,必要时须做重复试验。为某种特殊目的而伪造或篡改数据,既是科学上的一大忌,也是一种卑劣行为。因为由此产生的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结论,势必在推广和生产中产生误导,最终酿成更大的经济损失。2.目的要明确目的要明确,计划要周密试验应有实际意义。通常有以下直接目的:解决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资源,优化日粮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依据上述目的,制订试验计划与方案,作为试验操作的指南,以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使试验有条不紊地进行。二、饲养试验的步骤与内容(一)选题立项为了使饲养试验有实际意义,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饲料营养的首要问题和关键点作为研究课题,并积极落实试验经费和试验场所。(二)开题准备围绕关键词查阅相关资料。综述别人就本课题进行的试验及存在问题,以使自己的试验建立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之上。做到避免简单重复别人的劳动;少走弯路,使试验设计更趋合理。当然,也不排斥有时对值得怀疑的试验进行验证。继而阐述本次试验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可望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设计方案完整的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选题背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2.试验目的、依据及研究内容;3.试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4.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5.预期的成果类型、推广应用前景、社会与经济效益;6.试验的组织机构、实施地点、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和人员分工等。(四)实施试验1.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根据试验方案选择试验动物,并依需要进行分组、编号、去势、驱虫、防疫和消毒、观察与终选动物等处理。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一致性。品种、年龄、体重和来源等尽可能相同或接近;(2)对称性。如果个体数量较少,为避免组间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两两配对,然后将其随机分配在两个组。要记住配对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如同胎、同性别、同体重的2个仔猪配对;如设更多个组,采用类似的方法;(3)代表性。一般不应认为选择高产或低产个体,因为它们在全群中所占比例较小,缺乏代表性;(4)数量。根据统计学原理,个体越多,统计结果越可靠。但个体太多,造成管理、操作上的麻烦及费用增加。一般每个组以大家畜不少于3头、猪和禽类分别为10头和30羽为宜。对某些畜禽如肉用仔鸡,有条件时可选用现成的平行饲养群。

2.试验设备的准备准备试验用的所有器具(圈舍、隔栅、料槽和水槽等),备齐和备足试验期所需的各种饲料,在试验前按各组饲粮配方进行配制、分装和存放。(1)预试期。正式试验开始前,一般应有7~10d预试期。此间,各组都采食基础日粮。其目的是使个体适应试验期的条件,淘汰不良个体,并对出现的显著组间差异进行调整,必须达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正试期。正试期紧接预试期。在正试期中,严格实施试验计划与方案,并按照生产条件下的饲养日程和操作规程进行饲养管理。正试期的长短,以因子充分体现出有关量化指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为原则。一般来说,肉牛、奶牛和猪60d,蛋鸡160d,肉鸡28d。4.试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饲养试验的目的不同,记录的项目有很大的差异。而对于供试动物的体重和饲料消耗是饲养试验中必测的项目,其他项目按照试验方案中的规定,定期获取有关数据。称重一般要求在同一时间(早晨空腹)连续称重3d,取其平均值。血样或尿样等也按以上方法采集,并注意及时分析或保存待测。5.结果的统计分析与课题总结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科学结论或小结,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方案和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试验报告应包括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小结或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见四、饲养试验实例分析)。三、饲养试验设计的方法1.分组试验分组试验就是将供试动物分组饲养,设试验组和对照组,以比较不同饲养因素对畜禽生产性能影响的差异。要求运用生物统计中完全随机设计的原则进行分组。分组试验是最常用的一种类型。其方案如表6–1。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基础日粮+试验因子A基础日粮+试验因子B分组试验的特点是,对照组与试验组都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饲养。因此可以认为,环境因素对每一个体的影响是相同的,从而可以不予考虑。当然,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但如果供试个体达到足够数量,这种差异也可忽略不计。所取得的结果有较高的置信度。2.分期试验分期试验是把同一组(头、只、群)供试动物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试验处理,观察各处理间的差异。其方案如表6–2。分期试验初试期基础日粮基础日粮+试验因子基础日粮分期试验的特点是,不需很多个体。如操作得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个体间的差异。但应该知道,即使试验过程的环境条件完全相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同一个体的生产水平因不同阶段也存在差异。

如奶牛的产奶量随时间推移呈一条曲线。这为资料的统计处理带来了不便,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一定影响。此法一般用在试验动物较少、采用分组试验有困难、且仅适用于成年动物的饲养试验。3.交叉试验交叉试验是按对称原则将供试个体分为两组,并在不同试验阶段互为对照的试验方法。其设计方案如表6–3。交叉试验组别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基础日粮+试验因子A基础日粮+试验因子B基础日粮+试验因子B基础日粮+试验因子A第一期是预试期。第二期与第三期开始前应有3~5d过渡期,两个组的日粮在不同试验期中相互交换。进行数据处理时,可把两个试验组的平均值与两个对照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在供试个体较少时,这种试验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个体差异和分期造成的环境因素对个体的不同影响,因而可获得较为准确的试验结果。然而对于处在生长 发育阶段的畜禽,试验结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四、饲养试验实例分析 (本实例引自中国畜牧杂志 2005 年第41 (1.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大学生物活性物 质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9) 摘要:将120 65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 验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500 mg/kg 糖萜素-。每组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头,试验至(1003.4)kg 体重结束。结果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糖萜素-能提高肥育猪的屠宰性能,改善猪 肉品质。 关键词:畜牧学;糖萜素-;屠宰性能;肉质;肥育猪 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 0258-7033(2005)03-003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希望猪肉瘦肉率高,也希望猪 肉品质优良。近年来,饲料中添加天然活性成分来改善猪肉品质已成 为研究热点。一些研究表明,在猪饲粮中添加天然活性物质糖萜素- 能提高生长速度,提高抗病力[1] 。但糖萜素-对肥育猪肉质方 面的作用少有报道。本试验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糖萜素-,探 讨糖萜素-对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为糖萜素- 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2.3 糖萜素-对猪肉中胆固醇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 500mg/kg 糖萜素-与对照组相比,肌肉中肌苷 酸的含量提高 14.43%(P0.05),肌肉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 9.32%。 说明糖萜素-有改善肥育猪肉质的作用。 糖萜素-对肌肉中胆固醇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项目 影响胆固醇 13.336.39 -9.32% 肌苷酸 2.300.23 +14.43% 讨论新型肉质改进剂的研究已成为畜牧业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表明,糖萜 素-具有提高猪屠宰性能和猪肉品质的作用。 3.1 糖萜素-提高屠宰性能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添加500mg/kg 的糖萜素-能明显提高屠宰率(P0.05),对胴体长和眼肌面积也有 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与林英庭(2002)[2]、许震宇等(2001)[3]的 报道基本一致。另外 Francis 等(2001)[4]给罗非鱼添加 300mg/kg Quillaja皂甙(是由南美皂树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皂甙),14 的体增重、脂质转化都明显升高,而未被利用的能量和胴体灰分都明显降低。 3.2 糖萜素-改善肉色的作用 肉色是肌肉外观评定的重要指 标,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 500mg/kg 糖萜素-具有提高猪肉红 色度值,降低亮度值和黄色度值(见表3)的作用,这与孙德文等(2003) [5]的研究一致。肉品的亮度值越高表示肉的颜色越苍白,肉的品质 越差,很可能是渗出性肉。肉品的红色度值越大说明肉的颜色越红。 决定肉色的关键因素是肌红蛋白的化学特性。肌红蛋白的呈色作用源 于其分子内的亚铁血红素。亚铁血红素对氧有很强的亲和力,当其未 与氧结合时,肌红蛋白呈暗红色;与氧结合后,肌红蛋白呈鲜红色。

若亚铁血红素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后,则肌红蛋白变为 高铁肌红蛋白,呈暗褐色。因此作者认为添加糖萜素-后猪肉中肌 红蛋白含量有所增加,可能是糖萜素-改善肌肉颜色的一条重要途 径。但有关糖萜素-如何调控肌红蛋白的合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 3.3糖萜素-提高猪肉中肌苷酸含量 本试验研究表明,饲料中 添加 500mg/kg 的糖萜素-能显著提高猪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 (P0.05),见表4。肌苷酸(IMP)是构成肌肉鲜味的关键成分,其鲜味 大大超过味精的鲜味。糖萜素-中的黄酮类物质可能能够抑制催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