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世界首例淡水黄鱼人工繁育宣告成功,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近年来与美国田纳西野生动物资源局、江阴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美国淡水大黄鱼引种繁育研究,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员的带领下,项目组在人工催产方式、苗种孵化及苗种开口饵料等方面破解多项技术难关,仅用三年时间攻克了美墨科研人员十余年尚未成功的淡水大黄鱼繁育技术,重点解决了人工催产、开口饵料、饲料驯养等系列关键技术,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为我国淡水大黄鱼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和养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此,科学养鱼杂志社就淡水大黄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及后期人工养殖前景采访了项目组组长徐跑研究员以及团队骨干闻海波副研究员。

养殖人工河豚技术要求_人工养河豚有毒吗_人工河豚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淡水大黄鱼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及优良性状?

闻海波副研究员:在分类学上,淡水大黄鱼跟我国的海水大黄鱼、小黄鱼同属石首鱼科,在270余种石首鱼科鱼类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生活在淡水中的石首鱼类仅有3种,淡水大黄鱼属其中之一。

在外形上,相对海水大黄鱼,淡水大黄鱼成鱼背较高,肉质为与鳜鱼类似的“蒜瓣肉”,无肌间刺,口感和风味都与野生大黄鱼相似,已获得到高端市场的认可。

在食性上,淡水大黄鱼属于杂食偏肉食性鱼类,在不同阶段摄食的饵料生物不同,幼体阶段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及水生昆虫等,长到100~200克时可以摄食小鱼小虾。淡水大黄鱼虽然属于杂食肉食性鱼类,但性格比较温顺,对于鲜活饵料的捕食能力较弱,通过人工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

淡水大黄鱼属底栖鱼类,耐低氧能力较强,在亲本驯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淡水大黄鱼高密度养殖中生长速度较快,在1米3的养殖系统中,养殖15~20尾淡水大黄鱼鱼苗,8个月可以养到500~600克。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适应性强、肉质好、无肌间刺等优良特性。

人工河豚养殖技术_养殖人工河豚技术要求_人工养河豚有毒吗

科学养鱼:淡水大黄鱼的引进经历了哪些过程?

徐跑研究员:2016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跟美国田纳西野生动物资源局联合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受到国家科技部外专局引智项目、水科院基本业务费项目的资助,从美国引进了300多尾7~8厘米的淡水大黄鱼苗种。通过三年的人工驯养,解决了淡水大黄鱼亲本培育及饵料的问题,成功培育出了性腺发育成熟的淡水大黄鱼亲本。

科学养鱼: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难点在哪里?是如何攻克的?

徐跑研究员:在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中主要有6项技术难关,目前大部分技术难关我们已经攻克,分别为:

1. 淡水大黄鱼雌性亲本卵巢发育不同步,即使通过催产排卵量也很少。

2. 雌鱼和雄鱼性腺成熟时间不同步,淡水大黄鱼一般雄鱼先达到性成熟,雌鱼性成熟的时间相对晚一些。

3. 淡水大黄鱼的受精卵带有油球,孵化时间较短,孵化后无法摄食,需要4~5天的胚后发育后才能开口摄食,国际上的研究就停滞在如何实现鱼苗开口这一步上。

4. 仔鱼阶段的淡水大黄鱼会出现互相残杀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苗种培育成活率。因此,在苗种培育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饵料的充足,以减少幼鱼间相互残杀。

5. 未经驯化的淡水大黄鱼无法摄食配合饲料,不能满足产业化养殖的需求。因此,当鱼长到2~3厘米时,我们开始进行人工驯养,驯化幼鱼食用人工配合饲料。

6. 淡水大黄鱼幼鱼营养需求、饲料配方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我中心已规划建立淡水大黄鱼营养需求及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团队,以填补淡水大黄鱼营养需求、饲料配方方面的空白。

淡水大黄鱼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墨西哥等地,但人工繁育技术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美国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研究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但一直未取得突破;墨西哥在2013年也曾获得了淡水大黄鱼的受精卵,但在孵化的后3天,由于无法开口摄食最终全部死亡。

中国的鱼类人工繁育技术相对较成熟,整个学科体系发展比较完善,淡水大黄鱼的繁育综合了长江三鲜:刀鱼、河豚、鲥鱼的特点和难点,抱着尝试的态度,2019年初,我们项目组根据淡水大黄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驯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我们在刀鱼、河豚及鲥鱼人工繁育总结出的技术和经验,设计了多种预案开始准备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2019年4月初,我们项目组多次召开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试验方案研讨会,精心设计预案,确定具体技术路线,通过亲本强化培育、人工催产等手段破解了淡水大黄鱼性腺发育不同步的关键技术瓶颈。2019年5月1-2日首批人工繁育鱼苗从卵膜中孵化出来,项目组通过开口饵料的筛选,重点突破了鱼苗开口的问题,世界首例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宣告成功。

人工河豚养殖技术_养殖人工河豚技术要求_人工养河豚有毒吗

正出膜仔鱼、初孵仔鱼及3日龄仔鱼

科学养鱼:目前淡水大黄鱼离生产性规模化繁殖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徐跑研究员:预计未来2~3年苗种就可以批量生产。今年繁育出的苗种将主要用于淡水大黄鱼养殖、成鱼的营养需求、饲料配方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在亲本鱼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淡水大黄鱼能够适应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如何在高密度养殖的前提下保证成品鱼的品质也是进行规模化养殖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当苗种繁育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养殖技术、营养需求及养殖模式等方面成熟后,淡水大黄鱼就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名、特、优”品种进行推广和规模化生产,届时百姓就可以吃到肉质可与野生海水大黄鱼相媲美的淡水大黄鱼。

科学养鱼:淡水大黄鱼对养殖条件有什么要求?

闻海波副研究员: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淡水大黄鱼具有以下特征:

1. 淡水大黄鱼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淡水大黄鱼是原产地北美洲分布纬度最广泛的鱼类,较广的温度适应范围使得淡水大黄鱼在我国的黑龙江到海南岛地区都可以进行养殖和自然度夏越冬。

2. 淡水大黄鱼抗逆性强。淡水大黄鱼属底栖鱼类,耐低氧能力较强,能耐受较高密度的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以通过驯化摄食配合饲料。

3. 淡水大黄鱼养殖设施和条件简单。在江浙沪一带,鲥鱼,河豚等很多高档鱼类养殖需要较高的配套设施和条件,淡水大黄鱼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只需普通土池就可以满足养殖需求。

科学养鱼: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徐跑研究员:下一步我们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一是淡水大黄鱼苗种的培育与驯化。二是营养需求、饲料配方方面的研究。三是进行不同养殖模式的构建。国外没有进行过淡水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所以淡水大黄鱼营养需求、饲料配方的研究也是一片空白,目前我们尝试投喂其他鱼类饲料的同时,也在参考肉食性海水鱼类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需求,探索研究针对淡水大黄鱼的精准饲料配方,为今后淡水大黄鱼规模化生产提供保障。

人工养河豚有毒吗_养殖人工河豚技术要求_人工河豚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淡水大黄鱼进一步推广的前景如何?

徐跑研究员:从养殖户角度来看,淡水大黄鱼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自然越冬,潜在养殖范围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可适应较高密度养殖,生长速度快,保证了养殖产量;淡水大黄鱼养殖条件简单,驯化后可摄食配合饲料;对养殖设施要求低,很多高档鱼类,例如鲥鱼,河豚等的养殖需要一定配套设施的支持,而淡水大黄鱼只需普通土塘就可以满足养殖需求,单从这一点来讲,淡水大黄鱼的推广也会更加容易。

淡水大黄鱼推广前景主要取决于市场对这条鱼的认可度。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在高端市场上,淡水大黄鱼肉质佳、风味好、无肌间刺,口感和风味都与野生大黄鱼相媲美,目前已经得到了高端市场的认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淡水大黄鱼肉质好,如果价格合适,在普通老百姓中应该也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我中心正在进行淡水大黄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成鱼养殖模式、营养需求、饲料配方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预计在未来2~3年实现淡水大黄鱼规模化生产,让口感、肉质能与上万元的野生大黄鱼相媲美的淡水大黄鱼走入寻常百姓家。

科学养鱼杂志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