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王如峰:养殖小龙虾能让小龙虾提前上市年售5000万
[致富经]王如峰:养殖小龙虾能让小龙虾提前上市年售5000万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致富经:怪病缠身后 靠小龙虾改变命运 4月20日
积劳成疾,他得了一种怪病。50岁的他为了一个心愿,重整旗鼓,养殖小龙虾创业。他能让小龙虾提前上市,他带动2000多户农民致富,2016年合作社销售额达到5800万元,人们称他安徽虾王。他有什么创富绝招?他想要实现的心愿究竟是什么?
这里是安徽省全椒县曹埠村。水塘边的洞穴里正孕育着一批小生命。这些小生命2016年给主人公王如峰带来了5800万的销售额。
王如峰:这个洞已经打开了,在透气,原来这个洞是盖着的。这个土原来是盖在上面的。它现在已经通掉了。
这个洞穴就是小龙虾的洞穴。能带给王如峰财富的就是小龙虾。洞穴里有没有小龙虾,王如峰通过洞口的土就能判断出来。
这种就是它挖掉新土。这还有新土。
看,很嫩。外面油浸浸的,你看,都是它堆在这个地方的。
他让一个小伙子把小龙虾从洞里掏出来,看看小龙虾的繁育情况。
抓到了?慢慢拿出来。
慢慢拿
被夹到了。
夹到也没关系,皮厚。
轻轻的拿出来。
轻轻地一抓就起来。母虾,还有籽。赶快,你看这个,我讲孵化出来了。你看全是小苗。我说这个小龙虾在里面吧,高手就是高手,专家就是专家,虾王就是虾王。
惊蛰过后,这些抱籽的小龙虾会陆陆续续从洞里爬出来,把虾籽释放到虾塘里。现在虾塘里已经有一些小虾苗了。
同期:这个就是小龙虾苗。
王如峰辐射带动了2000多户农户养殖小龙虾,他成了全椒县小龙虾协会的会长。大家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外号。
王歌奎:他叫虾王。
退休:虾王。
王秀梅:虾王。
陈传贵:出了安徽省到别的地方,人家讲这是安徽虾王。
王秀梅:它主要是量大,安徽省全国各地都有名气,人家都到这来,销售购买都到这来。
王歌奎:叫虾王,因为他是带头人,他虾子养得好,利润高,老百姓纷纷跟着他干,所以叫他虾王。
王如峰说做什么行业久了就会长得像什么,他要为自己的小龙虾代言。
王如峰:这就是虾王养出来的大虾。你看大规格。品牌做大了以后,如果做广告的话,就不要找形象代言人了,我自己就行。
记者:为什么自己当代言人?
王如峰:对,我长得像虾,又是虾王,我用自己不可以,不更好嘛。
别看现在王如峰精神头十足,然而几年前的他,却怪病缠身。
王如峰:我的头好像很大很大的一个头,脑袋里面立马就要崩开了,很难很难受的。只要一看到光有可能在30秒到1分钟的时间立刻就要吐。
司武银 妻子:轻声的脚步声要轻。
只要是发病的时候,王如峰就头疼欲裂,见不了光,听不了声音。就连照顾他的妻子也只能站在他旁边默默地守着。
得了怪病之后,王如峰因为一个心愿创业。他不但把小龙虾给养成了,还能让小龙虾提前上市。他想要实现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呢?
王如峰:你看这个鱼多大。
记者:这个鱼有多少斤。
王如峰:这个鱼有十二/三斤,十三斤。
记者:以前做捕捞队的时候,有捕捞到那么大的鱼吗?
王如峰:对,正常。比这大的还有。
王如峰年轻的时候组建了自己的捕鱼队,以捕鱼为生。捕捞旺季的时候,他每天最多只睡5个小时。长时间的劳作,王如峰的身体扛不住了。有一次捕鱼的时候,他头痛欲裂,直接倒在了渔船上。那次发病的时候,王如峰也觉得这病蹊跷的很。不但头疼欲裂,还见不得光,听不了声音。妻子想要和他说话都得特别小声。
王如峰:蚊子都头疼。
情急之下,妻子把王如峰送到了医院。刚到医院,两口子就绝望了。
司武银 妻子:不收了。那医生望着怕。人又瘦,又那样抬着,就跟死人一样。好严重。
王如峰:医生说了,医生他们都下班了,就剩值班的医生在这,你转到其他大医院去。
司武银:哭,肯定要哭。跪地下,拽着人家,叫人家行行好。
妻子的一跪,救了王如峰的命。这一检查才知道,王如峰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劳动量,导致了低颅压综合症,大脑肝脏心血管衰竭。医生告诉王如峰,只要一头痛就得控制,不然就会犯病。而且这种病得养,不能操劳。知道自己生了这种病以后,他一度消沉,天天靠打牌度日。然而一件事,却让50岁的王如峰改变了人生态度。
2006年,王如峰的儿子王子舟从部队退伍回家。当时儿子也快到了结婚成家的年纪。王如峰的心愿就是能给儿子在县城买套房,当做他的婚房。然而为了看病花光了积蓄,当时的他连一分钱也掏不出来。
没有钱的窘境,让王如峰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他从小家境贫寒,父母又去世得早。他甚至连自己的出生日期都不知道。身份证上的日期都是登记的时候随便写的。就连自己结婚的婚房都是他一砖一瓦攒起来,攒了十年才盖起来的。
王如峰:我就不想让他像我当时那个年代,花了十年时间盖了三间小房子,娶了一个老婆。不想让他吃这个苦,也不想让他受这个罪。
儿子:
虽然儿子也想靠自己打拼挣一套房子,但王如峰还是想尽自己所能,为儿子减轻压力。当时的王如峰已经50岁了,而且身体也不好,要做点什么才能给儿子挣套房呢?
正在这时,王如峰听说,安徽省政府提倡三进工程:龙虾进稻田,螃蟹进水面,鮰鱼进网箱。小龙虾让王如峰眼前一亮。50岁的他决定养殖小龙虾创业!
在全椒县,大部分稻田只种一季水稻。剩下的时间就荒着。龙虾进稻田,就是要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然而很多人都不看好。
王歌奎:当时老百姓没有看到利益,当时一亩地产多少不知道,根本不知道这个虾子到底能卖多少钱。
当地人没尝试过,谁都不敢上手。正是因为谁都不敢做,王如峰才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他要抢先一步把小龙虾养起来。
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模式,在是水稻收获以后,开始放苗。等到来年该种植水稻的时候,就把小龙虾全部销售出去。让小龙虾和水稻形成接力。尽管家人担心他的身体,但王如峰还是在2006年的时候承包了30亩,开始试着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
他通过请教当地的专家得知,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有很多优势。小龙虾的粪便可以给水稻当肥料,割完水稻的稻茬也成了养殖小龙虾的宝贝。
王如峰:稻茬就是提供龙虾生长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就是提供龙虾早上上来以后趴在稻茬上面,透氧,这就是提供它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就是脱壳的,春季二月份繁育虾苗脱壳,第一次脱壳。如果没有稻茬它脱壳在什么地方,就没有地方给他脱壳。
然而让王如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片稻田里,潜伏着一种动物,正在一点一点地破坏着他的计划。
有一次王如峰下地笼捕捞小龙虾,他却发现捞上来的,除了小龙虾之外,还有一些不速之客。正是它们吃了小龙虾的幼苗。
记者:这里面为什么会有泥鳅呢?
王如峰:自生的。这一片土地,过去是种稻的水田。自古稻田都有黄鳝泥鳅。
王如峰原本指着小龙虾,圆了给儿子买婚房的心愿,可是这些泥鳅却把他的希望一点点地给吃掉了。王如峰本来就患有低颅压综合症,这一着急,他就立马开始头痛。
王如峰:头疼属于正常,不疼属于不正常。
每次头疼的时候,最能给他安慰的还是小龙虾。
主人公:精神支柱,我犯病的时候如果先前好的情况下像这次虾看到特高兴,一个是繁育苗的虾子,第二个就是大规格的虾子,看到特别高兴,赚钱。
为了保住小龙虾,王如峰到处询问除掉泥鳅的办法。可别人给他的答复,他都不太满意。
主人公:那你如果用药的话对小龙虾和泥鳅的食品安全又存在问题,所以我们不用药。
为了保证小龙虾不受伤害,为了保证水稻的品质,王如峰拒绝使用农药杀死泥鳅。他决定用笨办法,用地笼捕捞泥鳅,能捕多少是多少。捕捞上来的泥鳅直接卖掉。
记者:你是专门来买泥鳅的。
王秀梅:嗯,专门来买泥鳅多。
记者:今天买了多少斤?
王秀梅:买了十几二十斤。
记者:你怎么知道他们这有泥鳅?
王秀梅:我知道,他这长期搞,天天,年年搞,搞了多少年,我们都来买的,都知道的。
这样一来,泥鳅虽然吃掉了小龙虾的一些幼苗,但是泥鳅也给王如峰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差不多和损失掉的持平。
30亩地,王如峰第一年就卖出了2万6千元。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王如峰让一亩地的产值翻了5倍。自打养上小龙虾,王如峰的精气神也渐渐地回来了。
耶
到2011年,王如峰终于如愿在县城给儿子买了婚房。儿子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一到小龙虾上市的高峰期,在外面打工的儿子不管有多忙都会回到养殖场帮父亲干活。
借着良好的势头,王如峰把养殖规模扩大到了350亩并且成立了合作社。他想带动更多人养殖小龙虾,形成规模效应。把名气打出去,把市场做起来。王如峰合作社的小龙虾大部分都销往了南京。
南京,被当地人称为虾都。十三香、蒜蓉,小龙虾的各种吃法,这里都能找得到。每个酒店也把小龙虾当成主打的招牌菜,用来招揽客户。用小龙虾这道菜来带动其他菜品的消费。很多酒店还会现场教给食客最流行的吃法。
张成林:吃龙虾我们是有口诀的,首先轻轻拉住你的手,就是我们要捏住龙虾的蟹钳,完过以后然后要掀起你的红盖头,把上面龙虾的盖头把它掀开,掀开以后我们要深情的吻一口,这样,最后拉你的红肚兜,红肚兜把龙虾尾巴的壳直接拉掉,手拿到下面一捏它就会出来。
小龙虾风靡全国,价格也是一路飙升。行内人管一两以上的小龙虾叫做大炮头。这种龙虾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个卖的。
郭宗志:一般说一两以上或者二两左右,这种龙虾就像奢侈品爱马仕一样的。不是按斤卖,按只卖,一般来说一只20块钱左右,18到20块钱左右。
火爆的市场,让越来越多人盯上了小龙虾。有一次王如峰参加一个朋友聚会,这帮朋友都是从别的行业转型,来养殖小龙虾的。
这次聚会让王如峰看到了危机。论资金实力,自己肯定赶不上这些老板们。他们的面积一上来,肯定对自己形成冲击。既然大家都涌向了小龙虾养殖这个行业,王如峰就要想办法,先人一步找到新的突破口,做别人做不了的市场。他说让他找到突破口的地方就在小龙虾交易市场。
这里是南京的一个小龙虾交易市场,有60多家做小龙虾批发生意的商户。然而记者来采访的时候,却发现只有少数几家商户在营业。大部分商户连门都没有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一探究竟。
记者:我们这有虾吗?
吕玉双:今天有一点,不多。搞了六七十斤。
记者:现在虾好找吗?
吕玉双:不好找,一点都不好找。
记者:今天一共进了多少斤虾?
夏庆:进了两三百斤虾。一天两三百斤差不多了已经算很好了。养殖户现在没有虾,现在虾都在待仔当中。
记者调查得知现在小龙虾货量少,经销商得从全国凑货,这些开门营业的都是能凑到小龙虾的,多的能凑两三百斤,少的只有几十斤。连货都凑不到的,只能关门歇业。小龙虾上市的旺季从5月份开始,而3月份小龙虾的货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一斤批发价就能卖到40元钱,比旺季的时候能贵一倍。王如峰看准了这个商机,他要让小龙虾早上市!
一般3、4月份是别的养殖户投苗的时间,然而这个时候王如峰的小龙虾已经上市了。经销商特意跑到王如峰的基地来收购。
王朝林:经销商:这个东西花钱买不到,像这样的关系到这边来,跟王会长提前联系,他才帮我们组织这么多货源,要不然没有货源。这个季节就他这边还能搞点货源,其他地方很少。
那么王如峰是怎么让小龙虾提前上市的呢?原来,小龙虾会有一批秋繁苗。所谓秋繁苗就是小龙虾在秋天繁殖的幼苗。如果能把这一批苗养起来,就能让小龙虾在来年3月份的时候上市。王如峰告诉我们,养虾要先养草。
王如峰:水草因为它能遮光,给龙虾躲藏,净化水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然而要想秋繁苗养提前上市,需要一种特殊的水草。
这里是一个专门种殖水草的基地。现在正值春季,王如峰要补一些水草到虾塘。这种水草叫伊乐藻,就是王如峰要找的特殊的水草。现在找这种水草很是方便,可当初为了找这种水草,王如峰可是大费周章。
在2013年的时候,王如峰打听到,在100公里以外,有一个螃蟹养殖基地正在清塘,于是他连夜赶过去。可赶到之后,塘已经清完了。人家说草有的是,可以免费拿,但是得让王如峰自己找人捞。
王如峰:他塘干掉了,就这个塘你把它掉水抽干掉,想把水草捞上来,很难的,它肯定上面粘很多土,我们那时候一亩地,就是搞这个水草的劳动力最少用5个劳动力。
收集30亩地的水草,王如峰就花了2天时间。然而水草刚拉到基地就成了烂泥。
王如峰:那时候,它都是这样的,这个泥巴还不多,当时拉回来就像这样的,当时拉回来都像这样的,泥比这个还多。三千多元钱,拉拉五吨,最少有三吨泥在里面。三到四吨泥在里面。
这一趟,虽然没花多少钱,但是人累得够呛。王如峰为什么要大费周章,非得找这种伊乐藻呢?
要想小龙虾上市早,一定要把小龙虾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准备好,帮助小龙虾越冬。稻茬肯定能过冬,然而光用稻茬,小龙虾的产量上不去。王如峰通过实验发现,只有这种伊乐藻耐寒,可以在冬天存活。
除了找到可以过冬水草外,王如峰还总结出了一个虾禾369的理论。虾就是指的小龙虾,禾就是水稻。3月份销售成品小龙虾,投放饵料,喂虾苗。6月份小龙虾强行结束,把小龙虾全部销售出去。9月份收割水稻。
王如峰强调,水稻收割完以后,要第一时间往稻田里注水。
王如峰:9月下旬稻子收割完了以后,田块就要及时地上水,刺激小龙虾出来的,出洞以后开始释放,在9月份、10月份温度还是很高的,水温达到20几度,长得很快的。
王如峰经过摸索,终于让小龙虾在3月份提前上市。他靠着养殖小龙虾,圆了给儿子在县城买套婚房的心愿。可是在他的心里仍然有一个遗憾。
王如峰:我们那时候出世,能生存下来就算不错了,那时候还能记起生日
记者:你过过生日吗?
主人公:没有,生日这一块我也是没有过过,但是没有过过生日自己也想过,但是也不知道某月某日来过。
其实王如峰的这个遗憾,儿子王子舟一直都知道。就在记者要结束采访的时候,王如峰的儿子要给王如峰过一次生日,他要给父亲圆一回梦。
儿子:爸也没给你过过生日。祝你生日快乐。
孙子:爷爷生日快乐。
王如峰:蛋糕的滋味甜。
父亲为了儿子创业,儿子为父亲圆梦。创业路上,家人相伴,这应该是王如峰觉得最幸福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