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决定报考CMA到通过全部CMA考试,历时10个月。回顾这段经历,感慨很多。
一、考取CMA的初衷
作为一个非财务专业的毕业生,我误打误撞进入了央企的财务部门,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一直处于学习状态。
刚入职时,同事们讨论业务,我很少发言,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以备翻阅,每天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研究处理方案和政策依据。通过努力,逐渐对一些业务场景的财务处理有了自己的看法,在业务讨论中,也适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随着工作经历的不断增长,我也不断转换岗位角色,先后从事了财务信息化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岗位。虽然累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每每审视自己的知识储备,仍觉得在实践中学习到的知识偏于碎片化,未能构建形成闭环的知识体系,且大企业的分工较细,对于未从事过的业务了解较少,薄弱环节较多。
在困惑和需要提升的时候,领导向我推荐了CMA。了解清楚CMA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后,决定认真学习,因为CMA相对于CPA而言更契合管理需求,案例式的学习模式更有“代入感”,实用性很强。CMA的内容里面更多关注财务报告、投融资、预算考核等企业管理管控的宏观内容,使我可以从日常繁琐的会计核算思维中“跳出来”,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运营的决策,可以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更好的把控工作方向,避免拘泥于业务细节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效益。
二、CMA备考之旅
平时工作忙碌,学习时间有限,再加上自己理论和实践的欠缺,我决定报考CMA培训班。华宇是CMA培训专家和开创者,专注CMA培训10年,而且采用的就是案例式教学模式,正合我意。
今年2月,我成为一名华宇学员,有幸认识了班主任陈桂芳老师。陈老师非常有耐心,帮我规划学习进度,并按阶段确认我的学习情况,分析我的学习方法。由于我的会计基础薄弱,学习P1的时候,成本管理中约当产量等内容耗用了很多时间,在临近考试的冲刺阶段我还在听课程,第一次模拟考试不及格,陈老师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果断建议我不要按照冲刺训练营的节奏,自己刷题追赶进度,提升做题数量,经过大量练习和后的翻转课堂串讲,对考试建立了信心并取得了410分的成绩。学习P2的时候,正赶上单位升级财务系统和流程优化,工作比较忙,学习进度延迟严重,距离考试还有40天的时候,课程还没有听完一遍,模拟考试成绩也不高,再一次将模拟成绩和学习进度跟陈老师沟通,陈老师不断鼓励,要求我把握“十一”假期,经过考前冲刺和后阶段代坤老师的翻转课堂对知识体系的梳理指导,终于P2也以440分顺利通过。
三、CMA对我的帮助
回顾CMA备考经历,我大的收获并不是通过考试取得证书,而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方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实战中累积的“碎片式”知识点更加成体系,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克服短板发挥优势,运用衔接战略和全流程管控的思想来指导具体工作,与非财务部门的沟通和流程衔接更加顺畅自如。
感谢华宇,感谢陈老师,让我有幸成为注册管理会计师的一员,备考过程中,老师、同学在微信群、课堂上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不仅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拓宽了眼界和“朋友圈”。
愿华宇的课程不断优化,培训范围不断拓展,帮助更多学员成为优质的管理会计师!祝正在备考的同学们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