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鲤产业发展探析

郑州黄河鲤产业发展探析

李素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 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黄河有约692 km在河南境内穿越而过,流经河南省三门峡市、济源市、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新乡市、开封市、濮阳市8个省辖市。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城市,承接着黄河中游与黄河下游交界,黄河至中游之后,地势逐渐开阔平坦,水流速度减缓,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质资源丰富,形成了养殖郑州黄河鲤的独特优势。 多年来,“郑州黄河鲤鱼” 作为地标产品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原产地良种保护和繁育、标准化绿色健康养殖、生产技术等日益成熟,产业发展健康稳定。

一、产业发展优势

1.历史优势

黄河鲤位居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与淞江鲈鱼,兴凯湖鱼、松花江鲑鱼,被誉为我国四大名鱼,黄河流域几个省份均有出产。 因其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直以来,是沿岸百姓每逢佳节或婚丧嫁娶等各种宴席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诗经》中曰:“岂其食渔,必河之鲤”。 民间自古流传着“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从古至今为黄河鲤写诗作赋的名流贤达不在少数。 黄河鲤鱼不仅是我国、我省鱼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承载体。

2.环境优势

郑州地理位置优越,年平均气温15.8℃,地势呈现西高东低,黄河流经北侧过山东,最终汇入东海,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黄河上游冲积影响,带来丰富的水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有机悬浮物,自郑州以东,便是华北平原,有机物在此逐渐沉淀淤积,从而使得黄河郑州段成为了水质肥沃、饵料丰富的天然鱼类饲料仓库, 形成了适宜黄河鲤鱼繁殖生长的生态环境。

2007年, 农业部批准建立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黄河鲤资源保护、产业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州黄河鲤鱼保护区长约118 km,总面 积 达178 km2,地 域 保 护 范 围 内 土壤属于暖温带落叶林干旱森林草原棕壤土地带, 地质条件优越,保护区内土层厚,层次明显,保水性好,水质优良。

黄河鲤鱼养殖技术_黄河鲤鱼养殖技术视频_黄河鲤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黄河鲤鱼

3.品质优势

郑州黄河鲤由于生长的水质环境好,生长期长,运动量足,因此肉质紧致、口感鲜美。 优美的生态环境,适宜郑州黄河鲤鱼生长。 黄河鲤肌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等,与其它种类鲤鱼相比,其微量元素含量高、优势明显。 新鲜的郑州黄河鲤肉质嫩白、口感爽滑、味道鲜美,市场接受度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已成为郑州城市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4.品牌优势

“郑州 黄 河 鲤鱼 ” 作 为 河南郑州水产 品 主 导 品种,2012年5月2日原农业部正式批准 “郑州黄河鲤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实施登记保护发布批准文号(批准文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3) 号;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国家标准:AGI2012-01-853)。 2019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郑州黄河鲤鱼”名列其中。

“郑州黄河鲤鱼”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成功认证,不仅加强了河南省渔业品牌的建设,同时,对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增加渔民收入、 加快渔业产业升级、 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更加重要意义。

二、面临的困难

1.黄河鲤的产量和种质质量下降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满足对水产品的需求,沿黄流域大量捕捞,一度造成物种濒临灭绝,同时,一些外地鲤鱼品种在本地进行放养等原因, 造成了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破坏和本地野生黄河鲤种质结构的改变,黄河鲤的产量和种质质量直线下降。

2.黄河鲤鱼产业化进程缓慢

主要是生产相对过剩,销售市场萎靡。 产业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小、产业发展聚合力较为分散等原因下,黄河鲤仅在沿黄地区一些宴会上提供,百姓日常饮食中对水产品的摄入不足,同时,水产品的同质性,比如:常规鲤鱼、建鲤、镜鲤等,也使得黄河鲤鱼的品牌经营受阻,难以快速发展。

3.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受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政策的影响, 传统集约化水产养殖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行政策要求, 在沿黄地区的大量养殖企业、养殖户要么退出水产养殖,要么搬迁异地转型升级养殖方式, 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大幅缩减,渔业水域养殖面积在不断减少。

4.从业人员减少

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部门职能弱化,公益性水产技术服务队伍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到基层、塘边服务积极性严重不足。 同时,农业系列水产专业普遍受院校专业设置、行业冷热等因素影响,招生困难,以河南省为例, 设置水产养殖本科及以上的高校只有两所,从事水产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少。

5.缺少龙头企业引领

目前河南省水产养殖是以传统土塘养殖为主,小型、分散的个体养殖户养殖产量超过全省一半,缺乏大型、实力雄厚的养殖企业,从业思想还保留在求稳保底的状态,缺乏发展新技术、新模式的积极性。

6.市场消费疲软

近两年受夏季洪涝灾害和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一方面对沿黄流域养殖池塘生产基础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从池塘到市场的运输链严重受阻, 并逐步波及到整个产业链,特别是终端消费环节影响较大。

三、产业发展展望

郑州市历来重视黄河鲤产业发展, 我们应该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倡导,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结合三产融合发展新要求,尽快走出传统、单一的养殖生产销售模式,实现“发展一条鱼、壮大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水生资源恢复

通过人工繁殖、 在黄河流域开展黄河鲤增殖放流、实施禁渔期政策等一系列综合措施,逐步恢复郑州段黄河鲤鱼的繁殖规模,以此为抓手,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河南省渔业高质量发展。

2.推进水产养殖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实现郑州黄河鲤养殖过程中关键数据的采集, 通过分析研判, 进一步服务于销售和加工等环节。 二是建立专题数据库,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种原、繁育、养殖、科研、流通、餐饮、文化为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

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应对市场新需求能力

一是利用历史、地域、环境、品质等优势条件,充分利用郑州黄河鲤这个金子招聘, 进一步规范养殖行业,加强良种推广,提高产品质量。 二是通过改变传统的“小、散、乱”的养殖模式,加快产业链整合,有效协调苗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积极适应水产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路径,加快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

4.加强政策引导,做好技术创新与宣传培训

一是深入研读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部署要求,并加以落实,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针对基层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现场培训,同时对养殖模式选择和日常管理等进行指导。 三是通过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优质黄河鲤鱼养殖提质增效,加强种业的体系建设,促进郑州黄河鲤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惠渔政策

充分利用“十四五”期间中央各项惠渔资金,做\到全省一盘棋,布局优势产业,在沿黄一带,建立黄河鲤原良种场、养殖场、加工基地全产业链,持续推进和完善老旧池塘改造, 加大力度补助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设备的安装,扶持龙头企业,扩大带动效应,促进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标准化发展。

6.后疫情时代下市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疫情爆发 前,产品从鱼塘到餐桌,以“渔民--收购商--批发市场--销售商--超市/菜市场--消费者” 传统模式为主,此模式的短板在于流通成本较高、效率低下、品质下降。 疫情爆发后,随着产业的优化升级,网络销售和产销对接新模式迎来高速发展期,网络化、智能化态势加速呈现。 疫情发生后,水产品网购成为主要渠道,盒马生鲜、京东到家、美团买菜等平台线上生鲜水产品销售订单暴增, 这说明当前水产品销售模式升级创新的空间还很大。 因此,水产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应加强“数字+渔业”的有机融合,才能拓宽营销渠道,满足和顺应消费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购买方式下对水产品的需求。

请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个人主页可以查看我的更多作品,今日头条会对关注者推送我的更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