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这个季节,农村往往出现秸秆焚烧现象,尽管各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制止,但有的人还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看管得紧时就偷着烧,白天不能烧就晚上烧,浓烟滚滚,烟灰四起,污染了环境。而近几年内黄县井店镇的王岗村却走出了一条不焚烧、变废为宝的新路子。

□本报通讯员杨春旺陈艳鹏文/图

井店镇王岗村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0公里处,全村共1430口人,1100多亩耕地,人均不足1亩地,村民以种植业为主,穷惯了的乡亲们天天想富盼富不能富。

村里如何发展,农民如何才能富裕?村里干部也动过不少脑筋,想过不少办法,先后搞过蔬菜种植,瓜果品种引进、种子培育等项目,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他们选择了投入少的农作物秸秆、藤秧养畜项目。近几年,通过农作物秸秆、藤秧养畜,变废为宝,转化增值,村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变化。

过去,王岗村也和其他地方一样习惯地把秸秆、藤秧焚烧,到处烟尘滚滚、天昏地暗。为了让秸秆不焚烧并得到充分利用和转化,井店镇党委、镇政府先在王岗村搞试点,镇党委书记鉴洪君亲自抓,多次到王岗村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村民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开始利用玉米秸秆、花生秧、红薯秧等农作物秸秆、藤秧养牛、养羊、养猪、养兔。

今年77岁的王春生老人家里有6亩地,每年都是种植玉米、花生,他高兴地说:“咱这几亩地有1万多斤秸秆、花生秧,养羊就不用花钱买饲料了。年年养羊,卖了大肥羊,小羊羔留下,不用再花钱买小羊,每年净收入有6000~7000块钱,比种6亩庄稼的收入还多一点,一亩地顶两亩地的收入。”

王岗村每年种植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在800亩以上,年可产秸秆、藤秧1000多吨,为发展养殖业提供数量可观的饲料,秸秆藤秧饲料资源丰富,适应了不同养殖户的需要,村里有的人利用秸秆搞青贮,有的晒干收藏冬季喂羊,有的把秸秆磨成草面喂猪。有了农作物秸秆的饲料支撑,买饲料花钱又不易的难题破解了。

秸秆养畜能挣钱,谁也舍不得焚烧了,有的养殖户发展得快,自己责任田的农作物秸秆藤秧不够喂,又出钱把周围村庄的农作物秸秆买了过来,解决了农作物秸秆、藤秧禁烧治理难的问题。

王岗村村民李麦柱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从2006年开始利用秸秆养羊,2012年大肥羊出栏25只,获利2.4万多元。

李麦柱说:“近几年,我家的羊年年出栏都在25只左右,年纯收入在2.2万元到2.6万元之间。我家也因此甩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李麦柱按

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逢人便乐呵呵地说,“秸秆养羊好,不用买饲料,本小净利高。”

利用秸秆藤秧养畜,王岗村实现了由穷变富的转折。过去,王岗村人的收入基本上来自于种粮、卖粮,除去投资,一亩地夏、秋两季纯收入一般户均在1000元左右,大多数农户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很

少有盈余。谁家一遇婚丧嫁娶、修房盖屋和其他较大的事就要借钱。有的户大事比较多,连得又比较紧,就会债台高筑。

如今,村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过了一年又一年,光流汗水不挣钱。如今家家有余钱,多数银行有存款,日子过得比蜜甜。”

笔者在田间还听农民说,农作物秸秆沤的肥叫“粗肥”,粗糙、肥效低,农作物秸秆过腹变成的肥是“细肥”,比沤的肥强得多,粗肥只肥一茬庄稼,下茬庄稼就没肥劲了。秸秆、藤秧过腹还田的“细肥”能肥三茬庄稼,有一年半的肥效,所以王岗村人都把秸秆、藤秧喂畜了,农户利用自己责任田的农作物秸秆、藤秧养畜,过腹还田产出的畜肥就基本满足了庄稼用肥的需要,村民很少花钱买化肥,仅此一项,一亩地一年就可省化肥150斤左右,少支出200多元。

村民王新成说:“我用玉米秆、花生秧、红薯秧养羊,把养羊的畜肥都上到地里了,一年少买化肥八九百斤,减少种地投资1200来块钱,不光省了钱,土地年年上畜肥,肥壮疏松,长出的庄稼水灵、齐整、旺腾腾。”长期使用畜肥,破除板结,养肥土地,地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经过测土,王岗村大多数农户的地块属于上等良田沃土。

王岗村村民王志民说:“一亩玉米秸秆养畜过腹能产出3000斤左右的畜肥,而使用2000斤畜肥土地就能达到中等肥力,适当施点化肥就比别的农户的庄稼好。一亩地能施3000斤以上的畜肥就是很肥的土地了,产量自然高。”

王岗村从开始发展畜牧业到现在已有七八年了,年年使用畜肥,养肥了土地,与别的村一般农户比,仅秋季一茬庄稼就增收200斤左右。产量高,农作物秸秆也粗壮肥大,一亩多收秸秆、藤秧五六百斤。秸秆藤秧增多,又为养殖业增添了饲料,秸多肥多粮也多,粮多料多畜更多,形成了良性循环。

眼看着一天比一天红火的日子,村民们乐不可支:“秸秆、藤秧派上用场,废物变成钱,空气好环境好收入多,看来咱这走庄稼秸秆养畜这个路子是走对了。”

SourcePh">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