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发包,该县一次性流转土地5000余亩,用于打造一个集科技、产业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博园,露天花海就是率先建成见效的项目之一。农博园负责人陈庆滨告诉记者,此次流转承包溢出价近百万元,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村集体资产实现了最大效益。
借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不仅企业大户打通了供需通道,村集体、农户也实现了“双增收”。“每亩地流转费900元,这在以前都不敢想。它不花农本、不花人力,还能腾出工夫出去打工再赚钱,好处太多了!”涟水县红窑镇红窑居委会刘中成家中共有9亩地,过去种地辛苦一年,收入不过几千元,今年,土地经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流转给大户种植,光租金就收入近万元。
3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
土地集中流转的好处
由于单个农户种植无法形成规模,且不能抗衡市场风险,所以村集体决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专业金银花种植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收益+项目集体增收”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自2013年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三甲村种植金银花以来,项目收益近10万元,村民不出村在家门口就打工挣上了钱,30%的贫困人口由此脱贫。目前,乳山45个省级贫困村共流转土地约2100亩,发展扶贫项目63个,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已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约2500人就业。
4广西省来宾市
土地确权推动土地流转
2005年,一场洪水使得广西省来宾市象州县百丈乡百丈村近260亩种植水稻的良田遭到损坏,虽然经过修缮,仍有不少耕地因为沙化不能再种植水稻,让这个曾以种植优质水稻闻名的村子遭受严重损失。直到2014年,当百丈乡成为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乡镇之一,才让村民看到转机。
这些耕地原本属于村里87户农户,在前年经过土地确权流转被老板以每亩800元/年的价格全部承包种上砂糖橘。土地确权让村里原本零散贫瘠的土地“化零为整”,村民每年不仅可以直接从流转出去的土地上获取租金,还解放了劳动力从事其他工作,收入远高于过去耕种自家小块田地,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启示:土地确权的根本出发点是增加群众收入。自来宾市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以来,通过“化零为整”,使得土地价值在流转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农民也可以通过出租土地,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获得土地租金收入。
5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农民打卡上班,上社保,拿年薪!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当地的茅屋冲家庭农场流转了周围三个村的5000亩耕地,50多位专门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民在这里成为职业农民。在这里务工的农民每天上下班都是四次打卡,按时上下班。
今年46岁的农民毛元银是种田能手,擅长种地,以前只种自家的几亩耕地,但是从种到田间管理到收割什么都得干,一年忙活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两年前进入茅屋冲家庭农场后专一搞技术服务和田间管理指导,帮助农场两年时间里发展了2000多亩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无公害水稻,农场给了他5万元的年薪。
6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
土地流转四步机制三方受益
“最高每亩流转租金1300元,这比我们那儿要高一倍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苍溪县国投公司总经理戚锐望着大屏幕说。小彭山为何能产生大动静?这要得益于彭山区近两年来探索创新的“三级土地预推——平台公开交易——资质审查前置——风险应急处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
四步机制就是土地通过公司、乡镇、村社预先整合包装,在专门的交易平台进行竞价,由政府部门对业主进行资质审查,出现风险由公司进行应急处理。业主少跑路、群众得实惠、政府服务更公益,实现三方受益。
近两年来,该区采取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坚守农村基本土地制度不突破和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两条底线”,着力“探索一套流程、完善五项配套、加强两个引导”的工作方法,有力有效推进了试点工作规范开展。截至目前,该区参改银行已达7家,推出产品14个,发放农地贷款293笔1.63亿元,发放农房贷款9笔65万元。
7河北省滦平县大屯乡
“一地三金”精准扶贫新模式
通过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土地流转、建立产业基地、培育产业工人等措施,结合农业园发展,河北省滦平县大屯乡为贫困人口搭建脱贫致富平台,探索出了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的“三金合一”模式。
长期在园区务工的贫困人口110人,季节性零散打工的贫困人口300人,按每人每天100元计算,月人均收入可达2700—3000元,间接带动了运输、服务业的发展,又带动200余人就业,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8福建三明市建宁县
种地不种地一样能致富
福建三明市建宁县鲇坑村有耕地2309亩,经过土地整理的有1700亩,以各村小组为单位,将耕地划分为3个等次,每个等次定好流转的最低价,村小组的村民可以自由选择,将好、中、次的耕地搭配起来,根据自己所需求的耕地数量进行流转竞价,一次流转三年耕作,一次性将三年流转的钱交到村里,由村里按户籍簿上登记的人口,对土地流转竞价出的钱进行平均分配。
土地流转让职业农民看到了种地致富的希望,同时也让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丁林辉解放了双手,增加了收入。
“原来,如果只种植一季水稻,每亩地光是投入种子、农药、肥料、收割、管理等费用每年大约1000元,现在土地流转后,我不用种地,一年下来,每亩还能得租金1100元,土地流转让我成了‘包租公’。”丁林辉笑着说,现在土地租出去,他可以腾出手挣钱啦!
村主任杨金华说,目前村里有120户村民常年在外务工,他们的土地不再抛荒,他们不用种地一样有收入。
通过以上案例,你是不是对土地流转有了新的理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农民的摇钱树,把土地资源盘活,土地就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