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行走在黄口乡李平楼村的优质大豆新品种间作套种及信息化示范基地和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里,大如牛角的玉米棒长势喜人,套种在玉米间的大豆更是粒粒饱满,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院市合作副市长“挂帅”搞研究

位于黄口乡李平楼村的示范基地,是省农科院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点之一。

2012年5月,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慧珍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到永城市挂职,先后挂任副市长和市委常委、副市长职务。挂职期间,主要分管院市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市建设,协管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永城市以院市合作为依托,在梁慧珍等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了小麦、大豆玉米新品种展示与示范田、高效种植模式示范田、轮作倒茬示范田、农业信息化试验点,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高效种植新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大面积农作物增产增效,提升了永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了现代农业理念的传播与科技示范推广。

在秋粮生产上,针对永城大豆连续多年迎茬的问题,我市紧紧围绕“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农民改变种植观念,合理间作,推进轮作倒茬,在原有土地上解放出更多土地,提高秋粮生产总量,开展了全程机械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组织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工作,并设置不同品种复合种植对比试验,筛选适合玉豆间作的玉米、大豆品种,达到“一亩地当两亩地用”的目的。同时,开展了瓜(洋葱)棉套种、红薯芝麻间作套种。

带状复合种植增产又养地

“去年,我家的4亩地进行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仅玉米亩产量达到了980斤,大豆亩产量也超过了220斤。”李平楼村村民李明德说。记者采访了解到,该村许多农户跟李明德一样,去年都采用了玉豆间作,玉米和大豆均获得了丰收。

市农业局高级农技师吕爱淑介绍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也叫玉豆间作,主要通过边行优势,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大豆与玉米套种,既不争地,又不争肥,玉米还能为大豆遮阴,可以实现玉米大豆双丰收。同时,玉豆间作相当于轮作倒茬,可以改良土壤,降低重茬危害,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市农业局在侯岭乡华光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黄口乡李平楼村杨士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点,开展了全程机械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2—2种植模式,供试大豆品种为郑豆04023、郑豆04024,玉米品种为秋乐151。据专家测产:大豆平均亩产84.89公斤,按大豆市场价格5.0元/公斤,亩效益424.45元;玉米平均亩产533.6公斤,按玉米市场价格2.1元/公斤,亩产值1120.60元。两项合计亩产值1545.05元,比纯作大豆183.96公斤亩产值919.8元亩增产值625.25元,较纯作玉米507.7公斤,产值1066.17元亩增478.88元。

数据证明,该模式充分利用大豆、玉米自身生长空间互补的特性,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能使亩产值增加44.9%以上。既调整了茬口,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种植效益。

实现大面积推广前景大有可为

近两年,随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已日益显现,深受农民的喜爱,我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产量节节攀升,推广面积逐年增加。

吕爱淑说:“不少农户看到套种种出了效益,都打算采取这种种植方式。下一步,我们将对此项种植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

目前,玉豆间作在我市已示范推广种植三年,玉米大豆一次性匀苗机械播种,玉米品种的选择,都得到较好解决。收获机械通过改进、加上玉豆间距的合理调整,间距由2米调成2.2米,解决了以往机收出现的玉豆混杂现象。

吕爱淑告诉记者,为进一步筛选更适宜间作的大豆优良品种,在前两年的基础上,省农科院把在我国各地玉豆间作中表现比较好的郑04024、中黄39、齐黄34、冀15、冀21、铁豆53、汾豆21、临豆10号等11个大豆品种在我市进行对比试验。农技专家们按要求对每个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病虫抗性特点、田间综合表现等详细记载,为正确选择品种提供依据。测产结果为间作田玉米550公斤,大豆130公斤。

这无不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在永城将大有可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