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文 记者 邱琦/图

一家四口,两人重病,使得中牟县北堤村村民周金福只能守着家中的土地;2016年起,他通过帮扶政策开始种植苹果、实现脱贫,如今已成村里数得着的苹果大户;去年,他承包20亩土地种植果树,实现了十来万的收入,连连感慨,农村的土地变得“金贵”起来。

土地种植致富技巧_种地如何致富_致富种植土地技巧和方法

“一亩园十亩田,这地金贵起来了!”

1月12日,沿着黄河大堤向东,零星有村民推车沿路售卖最后一茬苹果;而在中牟县北堤村,周金福已在果园修剪苹果树枝。半个月前,他的苹果刚落地,就被收购商贩一车车拉走,三百颗果树换来十多万的收入。

“一亩园十亩田,这地金贵起来了!”周金福感慨地说。

然而在2016年以前,周金福一家还十分困顿:自己和妻子身患疾病,孩子还在上学,家中二亩薄地收益甚微,在附近打零工成为唯一经济来源。

2016年,随着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的改善,北堤村不少村民种的苹果销了出去,赚到了钱。周金福也在家中种起苹果,不过第一年就赔了:一斤一块半,裹不住成本。

黄河大堤上的苹果,脆甜、多汁,不过在品相上不如市面上一些红彤彤的苹果,常年价格较低。这种情况下,只有规模种植,才能保障收益。

咋办?就在周金福面对空荡荡的家,陷入迷茫时,驻村第一书记给他送来了政策:除了教育、医疗等相应补助,还有五万元贴息贷款额度。靠着这笔贷款,周金福承包了周边十几亩土地。

剪枝、施肥、套袋……这一次,周金福侍弄果园更加小心,求教专家、参加培训,不断总结经验。

“苹果要有光照,但是不能晒坏,还得防虫,所以果树一结果,就得赶紧套袋。”周金福告诉记者,告诉记者,妻子在给苹果树套袋时,常常光脚踏入果园,“害怕踩坏这块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快,周金福种的苹果获得顾客的认可,价格和销量一年年好转。随着当地采摘节的举办,不少游客来到这里游玩,了解了当地物美价廉的苹果。在帮扶单位的牵头下,一些果树被提前“领养”,实现了“预售”。

“这棵树就是游客领养的,”周金福指着一颗挂着信息牌的果树,“200元一棵,我来负责养,结果后可以自己来采摘,也可以我们摘好送过去,保证不低于一定数量。”

在收入增加后,周金福又租赁了一些土地,在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20余亩。这一年,他也获得了种植果树以来的最大收入。

“脱贫标准太低,致富才是目标!”

“今年,我准备把赚的钱还投进去(果园),在地上铺上反光膜,帮助它们吸收阳光,提高品相!”周金福告诉记者,这个想法老早就有,过去总担心投入成本无法收回,现在有了信心。

他的信心,来源于村庄的变化。利用黄河大堤这条天然资源,北堤村举行了西瓜、苹果现场采摘网上直播,举办苹果采摘文化节和苹果花节,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现在,每年吸引周边3万多名市民前来观光采摘,一条沿黄旅游采摘带已经初步形成。”郑州市农委驻北堤村第一书记梁庆周说,该村果树种植和水产养殖产业,目前面积均超千亩,年产值均超1000多万元,带动两个合作社150多户成员增收。

虽然北堤村早已实现了整村脱贫,但发展的步伐丝毫未减。“脱贫标准太低,致富才是目标!”梁庆周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该村采取“公司 集体经济 农户”的模式,建设了350亩的设施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20亩的内循环水产养殖及甲鱼水稻共生生态种养游示范基地和50余亩的蜗牛养殖基地,村集体每年收入从不足10万元突破到150多万元。

沿着黄河大堤,鱼塘、基地、大棚交错延伸,深冬的村庄依然热闹。

■链接

北堤村脱贫致富成绩单

北堤村在2019年实现了244户、1066口人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集体经济收入从每年不足10万元上升到150多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的80%用于群众分红,收入的20%用于民生发展。

走村看脱贫 村村有好物

苹果

黄河大堤旁的北堤村,千余亩苹果园囊括了红富士、西洋红、美八、锦秀红、嘎啦等品种,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苹果种植基地。脆甜的苹果,帮助该村年产值超过千万,成为北堤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