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0%以上麦秸得到有效利用

今年,兰山区共收割小麦22.46万亩,麦秸切碎还田面积11.67万亩,秸秆收集面积10.76万亩,发现火情0起,黑斑0处。

昔日的秸秆禁烧难,变成了如今的“零火点”。事情的背后,有加强麦田禁烧巡查“堵”的因素,也有及时为秸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疏”的原因。据统计,今年,全区90%以上麦秸得到有效利用。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麦收期间,兰山区积极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推动农作物秸秆真正变为经济发展所需的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生态化利用,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问题,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还田,秸秆肥料化利用

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还田具有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节约化肥成本,增加土地肥力等作用。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农业部门在农作物种植集中的镇村,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粹还田、腐熟剂快腐还田、动物过腹还田等农业技术,成效明显。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粹还田技术在全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各农作物种植区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调动广大农民使用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粹还田技术积极性,整合上级农机补贴专项资金,向秸秆还田等农机具倾斜,引导鼓励农民将小麦秸秆切碎还田,进行农机深松作业。目前,我区已发放农机购置补贴580万元。此外,对验收合格的麦地,农业部门给予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操作手每亩25元补贴。据统计,今年,全区小麦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9万亩。

(三)青贮,秸秆饲料化利用

青贮的饲料中有益菌、蛋白质、糖分和粗纤维的软化功能比较好,是饲喂牲畜的好原料。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得到蓬勃发展,畜牧养殖对秸秆饲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这方面,兰山区加大了秸秆青贮、氨化和发酵技术推广力度。养殖场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作物秸秆后,通过建立秸秆青贮池等方式储存,提高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满足了牲畜养殖的饲料需求。作为传统家畜饲料的重要来源,农作物秸秆在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养殖的今天有了新的更好的使用方式。

为了调动农民建设秸秆青贮池的积极性,对符合条件的秸秆青贮池给予秸秆青贮氨化补贴。补贴标准是,经验收后每立方米池容50元。据统计,今年,全区共建设秸秆青贮池53000立方米。

(四)发电,秸秆能源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被认为是新能源中最具开发利用规模的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秸秆发电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农作物种植集中地区,推广“秸秆-沼气-作物种植”这一生态循环模式,鼓励农民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入池生产秸秆沼气。秸秆沼气可以用来照明、做饭,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节约大量常规能源。同时,秸秆经发酵后残留的沼液、沼渣还是一种无公害的有机肥,用在农田里,土壤不但酶活性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也相应增强。据了解,目前,全区共推广秸秆生物沼气池6000余户,年利用秸秆2000余吨。

此外,区内大型新能源企业也敞开收购农作物秸秆,秸秆潜藏的商机正逐渐被发掘。如位于义堂镇的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就以每吨239元价格收购农作物秸秆,示范带动效应显著。

(五)栽培,秸秆基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秸秆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广的另一种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以秸秆为原料栽培食用菌,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带菇香味的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菌渣饲料利用后再次进入新的生物循环,形成了多梯级循环、多层次搭配、多效益统一和生物多次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有效地延长了食物链和生态链,实现了大农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协调发展。

在学习借鉴外地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开发推广应用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根据食用菌生产特点,提高秸秆在培养料中的比例。目前,兰山区种植食用菌面积1050亩,年收购秸秆500余吨,涌现出了义堂镇金桥食用菌种植和枣园镇兴蕈食用菌栽培等6家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