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川果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川果发力!预计2022年综合产值突破千亿

预计到2022年,我省水果种植总面积将达到1200万亩,总产量120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川果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川果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那么,特色川果现存哪些问题,又应如何发力?

7月31日,在省农科院主办的“特色川果院士专家论坛”上,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就川果在品种改良、技术升级、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生态保护、融合发展等方面遇到的瓶颈以及发展优势进行探讨,建言献策。

各大品种快速发展,但短板突出

01

鲁成(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教授):

四川桑果年产新鲜桑果2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左右,并且成熟期短且集中。

但品种单一、储运困难,栽培管理不规范,缺乏作业机械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02

段长青(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葡萄产量1300余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川西优质特色葡萄产区已经成为全国优势特色葡萄产区。

但存在季节性、品种性、地域性、技术性过剩;水果间、品种间、地区间、品质间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规模生产不足,品牌影响力弱小;商品标准粗,生产过程标准不高,效益偏低等问题。

03

方金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四川猕猴桃种植面积全国第二,近80万亩的种植面积,产量却仅有41万吨,产值仅80亿元。

存在单产低、亩产值低以及规模化园区效益差等问题。

川果发力!预计2022年综合产值突破千亿

江国良(国家枇杷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

川果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发展规划滞后、盲目跟风种植、优新品种推广速度慢,参与人员普遍缺乏果树管理专业知识等。此外,产品运营理念落后,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与加工产业落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也成为制约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精心规划产业带,推广高效栽培技术

桑果产业:

鲁成认为,重点规划好金沙江、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果桑产业带,这里是全国发展果桑产业的最优势区域,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桑椹产量高、品质优。同时桑果成熟季节早,填补早春鲜果空白。

全省水果产业:

江国良建议:加强品种改良、技术升级、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生态保护、融合发展等。

四川果园大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要研发推广适宜机械操作的建园模式和适于机械操作的高光效树形,建立轻简高效栽培体系,推动产业栽培技术升级。

优化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结合市场变化特点,开展四川省果树生态区划和品种区划,进一步优化树种结构、品种结构、熟期结构。

04

例如,在四川盆地主要推广中晚熟柑橘品种,早熟桃、早熟梨优良品种,增加葡萄花色品种、特色品种推广力度,延长成熟上市期。在大渡河、安宁河和金沙江流域,川东地区推广含糖量高、肉质细嫩、风味浓的早熟白肉枇杷品种。在攀西地区推广晚熟芒果品种。

采后处理、冷链物流是川果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优化果实采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果实无损检测、采后分级包装技术;创新和集成冷链物流技术,建设冷链物流专线,构建便捷、低成本、全程冷链运输系统,打通直通欧美地区的运输渠道,满足多样化市场对现代物流技术的需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