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十月,松花江右岸,扶余乡村,苇花白,苇花绵;北风吹过,柔波起伏,直抵人心:“苇花真美!”

老刘说:“你们城里人看着好,农民愁得慌,风一吹,头发上、井里、碗里,飞得到处都是。”老刘边说,边抚了一把乱蓬蓬的头发,仿佛秋风吹不倒的芦苇丛,和他一腔散不去的喜和忧。

青山脱贫难啃的硬骨头老刘的十月如坐过山车,经历了他上任十年来最大的喜、最愁的忧。

老刘叫刘福龙,今年48岁,陶赖昭镇青山村党支部书记。他并非抗不住事儿,搞农田排水、2010年和2013年抗洪……一件件大事、险事,从没说过一句难。如今,三年攻坚,各项脱贫指标基本完成,全部通过验收,眼看贫困村摘帽,没成想,被“两不愁三保障”中安全饮水这项拖了后腿。原定9月30日完成全村通自来水,到现在还没完成,老刘急得头发干枯,嘴唇干裂:“年底前必须整村脱贫,只剩两个月了。”

青山村是扶余市4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67人。目前,36户人均年收入7000余元,实现新农合缴费100%、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阻断“因病致贫”,3户告别危房,住进新砖瓦房,村里通了路,家家通有线电视……万事俱备,只欠“放心水”。

青山村四个屯1043口人,至今用压井打水吃,取水费力不说,经检测,水中菌群类超标,扶余市将青山村列入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8月份,村民盼来打井队,大家起早贪黑干,铺管网、打水源井、建井房……很快前青山屯、腰青山屯顺利完工,只等后青山屯和西屯铺好管网,一起通水,没想到难题一个接一个。这两个屯是下坎地,距松花江不到2公里,地下水位高,土壤沙化,挖掘机挖到八、九米深就渗水,土层像“蛋糕”一样浮起来。挖沟埋管不行,采用顶管技术,机器开始作业,新的难题接踵而至。

“管道顶进时,土层塌方。”

“接连下雨,土层含水量增大,无法施工。”

“工期一拖再拖,恐怕赶不上扶贫验收进度。”

老刘顶着一头乱发,睡不着吃不下。然而,就在10天前,他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

2018年以前,青山村全是土路,一下雨,就变成“酱缸”,孩子上学靠家长背,不论啥车都进不来。一次屯里柴火垛失火,消防车陷进泥里,调来铲车、钩机也全陷里出不来。村民有急事,打电话叫出租车,听说是青山村的,司机硬生生扔过来一句话“那鬼地方,给多少钱都不去。”

2018年,修建水泥路列入脱贫计划,施工时同样遇到难题,7月,沿线施工,村民占道种的玉米长到一人高,村干部虽早已沟通好,可一动真格,谁都舍不得地里的庄稼,有村民坐铲车前骂。老刘重新讲政策、说好处,每家跑了不下十来次。今年10月底,8.31公里水泥路顺利通车,曾经骂人的村民笑得最欢,快80岁的王学研老汉说:“我还能活着看到水泥道通到家门口,值了!”

修路和通水同样遇到难题,但前者再难,老刘使得上劲,后者是施工技术上的难,老刘只能干着急。截至记者发稿时,后青山屯和西屯的施工难题依然在破解中。

“干事哪有不难的,不难叫啥脱贫攻坚战。”老刘说,26日,村里协调施工队,他们保证,无论多难必须让村民吃上“放心水”。

烧起“三把火”摘下两顶帽三年前,得胜镇范家村同时戴上两顶帽子,“贫困村”“软弱涣散型党组织”。党员干部抬不起头,村民可乐坏了:“贫困村好啊,白给钱,那还不抢着要。”

2016年,沈成龙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看着眼前“烂摊子”,本就黝黑的脸,更黑了:范家村表征是贫困,根子是村级党组织“病”了,村部窄小老化,角落尘土一指厚,党员干部一年见不上几面,偶尔开会,村民斜眼嘀咕:“八成上边来检查,装样子”“研究村,研究民,最后把钱揣进自己兜”。

“要脱贫,先扶志,强支部,提素质”,沈成龙和村两委班子对症下药,提纲挈领,烧出“三把火”。

沈成龙对内唱黑脸,先拿党员干部“开 刀”。把村部扩建到370平方米,修缮一新,党建制度展板上了墙。党课上起来,制度管起来,战斗堡垒强起来,村部上空,红旗烈烈。党员干部有了精气神,村民有了主心骨,大家拧成一股劲,打机井70眼,修水泥路9.8公里,路旁竖起110盏路灯,种上3万多株串红,家家通上自来水……村民们告别烂泥路,喝上放心水,范家村从此花香、稻香四溢,水旱从人。

范家村1116人,贫困人口102人,每11人中就有1人贫困,村民自嘲:“天生穷命”。村主任王庆久是“逆天改命”榜样,刚结婚那会儿,住土房,吃大饼子,他不认命,2005年建鱼塘,种稻子,搞鱼稻共生,有机米卖向全国。发挥能人带动效应,沈成龙、王庆久等党员干部当起“领头雁”,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相继成立扶余市得胜镇王庆久家庭种植农场、富榆种养合作社、便民大棚果蔬种植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享分红,领工资。拿贫困户李艳平为例,富榆合作社分红1200元,3亩土地租金2400元,在合作社打零工、7个月赚2.1万元,农业直补550元。范家村贫困户基本加入合作社,享分红。从2016年列入贫困村,到2017年底,范家村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村出列,户脱贫。

“三十多年,穷怕了”,李艳平一朝脱贫,十头牛别想再拉回去,他买三轮车,跑运输,明年计划建养猪场,种大棚。句永志,从下坎2米深“地窖屋”,搬进120多平方米砖瓦房,放着鞭炮喊:“天亮了!”

鞭炮声中,听民意,村民心悦诚服:“这个班子够强!”

“巩固脱贫成果,重在提素质,富精神”,在沈成龙协调下,村里建起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请来草根宣讲员,说政策,讲传统文化。组建“党员+贫困户”村容村貌维护小分队,3名贫困户每人每年获1200元以上劳务费,20多位党员义务服务……江畔小村,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2018年,沈成龙获“松原致富带头人”称号,扶余市上报范家村参评“最美乡村”,沈成龙的黑脸膛,笑成了红脸膛。

重度残疾苦托底保障甜王志成,是青山村唯一既是贫困户,又是五保户的村民。

见到他之前,很难想象上天会把这么多苦难放在一个人身上,41岁的王志成,智商不如8岁孩子,见人就躲,情绪不好,骂人砸东西,还患有精神疾病、糖尿病、癫痫。王志成家以前并不穷,父母种水稻,日子过得去。没成想,2014年,母亲糖尿病并发症,双脚溃烂,眼睛失明,花光所有积蓄后人走了。2年后,父亲腔梗,借了3万元外债,最终也离他而去。乡邻们忧心地说:“王志成没人管,贫困村又多了一个大包袱。”

从青山村36户贫困户看,有33户因病、因残致贫。扶余市对王志成这样的贫困残疾人,采取“保险+扶贫”模式托底,即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新农合缴费100%、大病补充商业保险全覆盖。同时,作为五保户,王志成每年可获粮油、服装、照料费等项补贴5000余元。

父母双亡后,村委会对王志成监护问题进行商讨,并与王志成姐姐和姐夫达成一致,王志成日常照料由她们负责,村里协助。据了解,陶赖镇根据贫困重度残疾人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专业医疗”“集中托养”和“亲友邻里照护”三种方式,急需治疗的送入专业医疗机构,不能自理的送入福利院集中托养,亲友邻里同意帮助的,可由他们代为看护,公益团队协助。

志成姐家的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种了2垧水稻、玉米,姐姐照顾弟弟不能外出打工,姐夫农闲时打零工贴补家用。青山村第一书记徐磊常来看望王志成,中秋节,送来鱼和月饼,知道志成买不到药,四处托关系买回来。秋收了,徐磊几经辗转联系到南京凤凰集团,愿以高价收购青山村贫困户的水稻,收购价格按当地最高价格上浮10%。

2018年,青山村的水稻价格为每斤1.51元,9月底,村民陆续卖稻,志成姐着急了:“这么等下去,卖不上价咋办?”徐磊苦口婆心劝:“凤凰集团企业大,审批严,用时长,但签了约的事,肯定黄不了。”从9月盼到11月,终于盼来了凤凰集团的收购车,价格为每公斤3.40元,共收购7.5万公斤,全村33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多收益500多元。

今年水稻大丰收,志成姐又开始盼“凤凰”。徐磊说,为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持续增收,凤凰集团在南京成功注册“青山书包大米”品牌。更让人期待的是,青山村与凤凰集团达成协议,收购草编工艺品,这样一来,志成姐就可以边照顾弟弟,边在家编玉米叶、芦苇赚钱。

王志成第一次见徐磊,四处躲,现在看见他就笑。看王志成穿着干净,不知底细的人都说:“根本看不出是有病的人。”据了解,扶余市现有低保户1855户,特困供养户1172户,今年有102户获救助,3019人享受大病兜底保障政策住院报销。

十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脱贫攻坚战接近尾声,扶余各乡村激战正酣,399户危房改造即将完成,9个贫困村修建水泥巷路30公里,33处饮水安全工程有序推进……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上得起学、看得起病成为百姓的托底保障。

村路旁,走过一群鹅,王志成张着双臂赶,一时间,人和鹅一起“飞”进芦苇荡,宝蓝色晨空中,刹那雪一般下起苇花。朝阳初升,苇花被染成星星点点的金黄,像是扶余乡村一个个金色的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