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库虹鳟鱼网箱养殖当年养成技术
秦勇等
刘家峡水库为黄河上游大型水库,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刘家峡水库水质清澈,夏季表层水温在25℃以下,适合开展网箱养殖虹鳟等冷水鱼类。由于受到苗种引进培育和养殖技术等因素限制,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虹鳟的养殖周期在16个~18个月,网箱养殖效率偏低,且增加了养殖成本投入。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本试验研究了提前苗种入场时间、集中强化培育、科学分箱、科学投喂、规范管理等相关内容,并对养殖方法进行技术改良,成功缩短了养殖周期,实现商品鱼当年养成。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网箱设置
1.育苗网箱
网箱采用金属框架,为单层或双层长方体结构。网衣为聚乙烯材料,网目为1.5cm,规格为3m×6m×2.5m。箱底为直径为10mm的钢筋焊接成的长方形框,用于下沉网箱和固定网箱水下结构。浮力装置为浮筒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组成。
2.成鱼养殖网箱
成鱼(商品鱼)养殖网箱的材料与结构同育苗网箱相同,网目为3.0cm,规格为6m×6m×6m,网箱入水深度为5.5m,水上高度0.5m。虹鳟网箱养殖实验组共设置10组网箱,合计360m 2 。
(二)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
虹鳟鱼种选自当地有资质的渔场,为小规格优质苗种,苗种体均重6g~10g,共12000尾。
2.苗种消毒
用含量为3.0%的粗盐水浸泡苗种15min,减少病害的发生,药浴后及时将苗种放入网箱中,操作上尽量轻柔,避免鱼体受伤,以防感染水霉病。
3.放养量统计
虹鳟苗种放养前要过秤计数,抽样统计平均体重和数量,掌握放养量。
4.放养苗种
每年4月上旬,刘家峡水库表层水温为8℃~12℃,水温适宜虹鳟苗种入箱进行集中培育。在6月中旬苗种规格生长到30g,苗种集中培育成活率为91.7%,及时将大规格苗种进行分箱扩大养殖,养殖试验组共10个大网箱,每个网箱按放养密度30尾/m 2 放养约1100尾。
(三)养殖管理
1.饲料选择
采用虹鳟专用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喂。鲑鳟鱼类对饲料中蛋白含量要求较高,当苗种规格在20g/尾以下,饲料中总蛋白含量需≥48%;苗种规格为20g/尾~100g/尾时,饲料中总蛋白含量需≥44%;当苗种规格大于100g/尾时,饲料中总蛋白含量需≥38%。
2.科学投喂
本养殖试验中,虹鳟鱼日投饵量和投喂次数等参照表1来计算确定。定期抽样统计鱼体均重,掌握生长情况的相关数据。每天应根据虹鳟鱼摄食实际情况投喂,注意清理池底残饵,根据残饵、天气、鱼体健康状态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
3.日常管理
(1)定期检查。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网箱情况,在风浪小的晴天,视线清晰的情况下重点检查网箱网衣有无破损,防止造成逃鱼,及时清理网箱中的各类杂物和死鱼,保持水质清新。
表1 刘家峡水库虹鳟鱼网箱养殖不同规格不同水温条件下日投饵量表
(2)分箱换箱。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及时更换、清洗网箱,尤其是在放苗之后的4月~6月,因为春季水温回升,鱼类的排泄物和剩饵易滋生藻类,藻类贴在网箱网衣上造成网孔堵塞,影响水体交换,使网箱内水质变差。保持养殖网箱清洁,保持网箱内养殖水体和外部水体的交换量,才能使虹鳟鱼在优良水质中快速生长。当小网箱集中培育的苗种达到30g时要及时分箱,高温期转至深6m的大网箱,避免高温对虹鳟摄食的影响,提高养殖效益。
(3)抽检与养殖日志。苗种阶段每半个月对鱼进行抽检一次,成鱼养殖阶段每一个月对鱼抽检一次,通过抽检打样,检查鱼体生长情况,统计生长数据,也可根据体重数据及时调整日投饵量,并做好鱼病防治。
(四)鱼病防治
在水库网箱养殖虹鳟鱼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鱼病防治原则,水库水质优良,虹鳟鱼体质健壮,生长态势明显,养殖过程中较少发生病害。虹鳟鱼常见病与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
春夏季换季期间易发水霉病,其病原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菌等真菌,鱼体体表受伤部位感染真菌易发病。症状是初期在鳍棘和体表出现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蔓延,呈棉絮状,鱼体活动能力明显减弱甚至死亡。防治方法:(1)苗种入箱、分箱操作时要小心、细致,减少机械对鱼体的损伤,避免鱼体受伤;(2)鱼体有轻微症状时采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药浴20min~30min,较严重时用20g/m 3 ~50g/m 3 高锰酸钾药浴10min~15min。(3)合理设定放养密度,避免放养密度过高,降低鱼体互相擦伤几率。
2.烂鳍病
烂鳍病为多由网箱内水质不良,受新水刺激过多,或鱼互相撕咬导致的细菌感染。症状一般表现为胸鳍、背鳍、尾鳍外缘增生变白,并逐渐向鱼鳍基部扩展,最后鱼鳍溃烂。防治方法:采用药饵投喂方式,按每千克体重每天投喂磺胺类药0.1g,连续给药4d;烂鳍严重的个体应隔离养殖,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药物药浴杀灭细菌病原。
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是近年来严重威胁虹鳟鱼养殖的疫病,并呈现多点暴发的趋势,该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暂无有效的药物干预治疗方法,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外来苗种的检疫,避免外来苗种携带病毒入侵养殖水域。
二、养殖结果与分析
在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虹鳟鱼试验过程中,通过早放苗、勤监测、调密度、换网箱、科学投喂等措施使虹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达到年底达到商品鱼规格的效果。4月~7月虹鳟生长优势明显,8、9月由于水温高于20℃,虹鳟鱼摄食减少,生长速度略减。10月~12月水温进入最佳生长温度,养殖试验虹鳟鱼生长趋势 见图1。鱼体均重从6g的苗种经过9个月的养殖周期生长到680g商品鱼规格,成活率为78%。平均每个网箱产量(36m 2 )达到636kg,饲料系数为1.20;虹鳟网箱养殖试验组总产量6365kg,产值19.9万元,养殖试验效益分析 见表2。
图1 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虹鳟鱼生长趋势
表2 刘家峡水库虹鳟鱼网箱养殖试验效益分析
注:生产成本包括饲料、苗种、人工等。
三、讨论
(一)水库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1.网箱布设
水库养殖网箱的设置应坚持科学、合理布局的原则,选择水质清澈、水流稳定、风浪可控的区域,可有效保障虹鳟网箱养殖的环境、鱼体的生长速度等,网箱不能离岸边太近,视地形与水深情况应保持适宜的离岸距离和网箱深度。为虹鳟养殖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保证虹鳟生长所需的溶氧量,调整网箱深度使苗种成功“渡夏”延长生长期,为虹鳟鱼当年养成奠定了基础。
2.苗种筛选
优质的虹鳟鱼种是保证当年养成的关键因素,投放的虹鳟鱼种必须为正规育苗场的苗种,不携带特定病原,品质优良,体格健壮,生长优势显著。苗种规格为6g~10g,在水库水温达到10℃时入箱,借助水库水温上升的优势加快苗种的生长速度,延长最佳生长期。
3.放苗和强化
苗种集中强化培育和科学分箱养殖是实现虹鳟鱼当年养成的关键技术环节。传统养殖多在6月放苗,当年养殖时间短,很难当年上市,还要经历冬天低温不摄食期。本技术严格控制时间节点,3月下旬完成网箱的清洗和消毒,4月上旬水温在8℃,可以引进苗种入箱,经过2个月集中强化培育,将小规格苗种培育至30g/尾后及时分箱养殖。分箱后放养密度要科学合理,本试验按放养密度30尾/m 2 ,在生产中结合生产实际灵活调控。密度过高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密度过低则浪费养殖空间降低养殖效益。
4.网箱清洁
网箱养殖过程中,网衣易被残饵、藻类等杂物附着,一方面堵塞网眼而影响养殖水体交换量,另一方面易败坏水质、滋生病原菌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发生病害。应根据网衣附着物情况定期清洗网箱,保持养殖网箱清洁卫生,这样才能加快水体交换,增加溶氧量,减少病害,降低死亡率,为虹鳟鱼当年养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产业展望
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网箱养殖鲤鱼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虹鳟鱼后,网箱养殖虹鳟鱼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在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经过渔业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调查分析,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刘家峡水库被允许继续开展网箱养殖,但养殖面积的扩大受到限制。截至2021年,刘家峡水库鲑鳟鱼类网箱养殖面积182亩,产量4040余t,主要品种为虹鳟、三倍体虹鳟、金鳟等,2021年,相关科研机构对刘家峡水库增养殖容量进行了评估,当前的养殖规模对刘家峡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做到养殖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下一阶段,刘家峡水库虹鳟鱼网箱养殖产业应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环保型网箱升级改造水平,做好环境监测,进一步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健康、高效、环保”养殖,推进刘家峡水库虹鳟鱼网箱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当地渔民增收致富作出渔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