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政策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朋友也相应在种植农作物种类和模式上做出了调整,尤其农民朋友开始转型种植马铃薯。由于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生长期短的作物,适于间作套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深受农民欢迎。
一、栽培模式
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一般有很多种,但是无论哪种种植模式,我们都要选择适宜的种植田块,一定要做到土壤松透、细碎、不板结,土壤含水量充足,否则出现炕芽、出苗慢、烂芽症状。春季通常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地温、防御春寒低温,有利于提早播种,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为提早上市增加效益,还可用拱棚、大棚等设施栽培。秋季栽培前期不需要覆盖地膜,生长后期最好采用拱棚或大棚覆盖避免早霜冻。
二、播种期的确定
早春马铃薯播的最佳时期,主要考虑种植模式和生育期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秋薯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为好,冬薯以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种为宜,早春马铃薯保护地种植,安徽春季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期通常为元月底2月初;地膜覆盖+大棚(拱棚)栽培播种期提前15天左右;地膜+拱棚+大棚栽培播种期在12月下旬左右。秋季栽培播种期8月15日前后。
三、整地施肥
1、土壤选择 以选择地势平坦、旱能浇、涝能排、土层耕作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地块为宜。稻茬田块应在水稻收割后及时深翻耕30cm,晒垡、冻垡,保证播种前土壤疏松。同时注意上茬种植作物没有使用过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田块,避免上茬除草剂残留导致马铃薯死苗现象严重。
2、马铃薯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因此要在生长过程中及时补充氮磷钾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施肥 马铃薯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吸收比为10∶5∶2。施肥方法上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结合翻地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亩,结合整地沟施N、P、K复合肥100公斤/亩,土壤较贫瘠的增施适量氮肥。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每亩施肥总量为腐熟农家肥6000-7000斤,(15-15-15)45%硫酸钾复合肥100~150千克,生物有机肥100-150千克,一般情况硫酸钾有利于马铃薯增产。或者可以亩施有肥机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3、整地起垄 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种植,整地时垄宽分别为60cm或80cm,高17~18cm,垄间距30cm。播种时土壤干旱是影响出苗,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播种前必须造墒,最好是“坐水”播种。(采用马铃薯播种机种植,施肥、播种、起垄、覆盖地膜同步完成;大棚栽培可选用多功能田园管理机进行开沟,人工施肥、播种后进行覆土起垄。)
四、种薯选择与处理
1、品种选择 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易种性退化,马铃薯在品种选择上面一般选择大品牌正规脱毒的种薯,不要选择常规食用的品种做为种薯,不利于高产、高品质。那么早春马铃薯一定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抗病的早熟品种。安徽马铃薯种植应选用早熟品种,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8号、早大白等。
2、种薯处理
⑴切块消毒 剔除病薯。切块。每个芽块以30克~50克为宜,每块至少带1个芽眼。种薯消毒。拌种配方1:将50%扑海因悬浮剂50毫升与60%高巧悬浮种衣剂20毫升混合,加水至1000毫升,摇匀后喷到100千克种薯切块上;拌种配方2: 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0克,60%的高巧悬浮种衣剂20毫升对水1000毫升,均匀喷洒到100千克种薯上,晾干后切块播种。黑痣病、干腐病是种薯携带的主要病菌,利用上述两种配方,可以促进早出苗2—3天,而且确保苗齐苗壮,同时能预防苗期蚜虫、以及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危害。也可用10000公斤薯块用100公斤滑石粉+72%克露3公斤+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3公斤进行拌种消毒,或摊放到室外阴凉处晾干切口,使刀口愈合,防止腐烂。切刀消毒液可用75%的酒精或开水把沾有青枯病、环腐病菌的刀刃和切板擦净。
⑵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将拌好的种块装入筐中,放置在环境湿度为85%、温度18-22℃的室内,最好使用潮湿的布料盖住,进行催芽。当芽长到1~2厘米左右时,将其放在散射光下进行晾晒,使之均匀见光,等芽变成浓绿的壮芽,就可以准备播种了。
五、播种
种薯播种深度10cm左右,采用单行或双行播种栽培,双行栽培两行种块按三角形摆放每亩播4000~4500株,播后覆土。覆土后每亩用扑草净150克兑水50公斤克均匀喷洒畦面,然后覆盖地膜以防杂草滋生。(采用马铃薯播种机种植,施肥、播种、起垄、覆盖地膜同步完成。)
六、田间管理
1、适时破膜:马铃薯地膜覆盖出苗后要适时破膜,破膜过早幼苗易受冻,破膜过迟高温容易烤苗、烫苗。一般在终霜期后要及时破膜,扶出幼苗后要随后用土封住膜口处,以利保温保苗。(马铃薯出苗前采用上土机,在薄膜上覆盖1层2cm后土,马铃薯可以自行出苗。)
2、中耕培土:中耕培土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又一重要环节,培土可使结薯层疏松,以免块茎露出地面变绿。一般进行2~3次,第1次中耕培土时期为马铃薯幼苗长到4~5叶(苗高10cm)时进行,培土厚度2~3cm;现蕾期和植株封垄前可再行培土2~3cm。(采用上土机或多功能田园管理机同步完成播种沟中耕和垄面覆土。)
3、追肥:马铃薯生长要“前促后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追肥1~2次,以速效氮为主。第一次在刚出齐苗时进行,结合中耕、浇水每亩施NPK复合肥10公斤,或尿素7.5公斤。第二次在马铃薯刚开花或薯块膨大初期进行,根据长势结合中耕、浇水、培土每亩追施NPK复合肥15~20公斤。进入花期后,如发现缺肥应及时进行根外追肥,用0.3%尿素+0.4%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封垄后尽量减少田间作业,以免碰坏叶片,碰倒植株。
4、水分管理:马铃薯不耐旱也不耐涝,应根据需要及时浇水。早春温度低适当少浇水,以中耕代浇水,温度升高后,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水过后及时排水。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有利于商品薯或种薯贮藏。
5、温度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要闷棚 10d左右,保持棚内土壤温、湿度,促苗早出。待出苗70%以上时开始放风降温,马铃薯生长期温度控制在20~25度较为适宜。
6、控徒长:如马铃薯出现徒长,在封行前可通过深耕、控水的方法来调控。也可以使用马铃薯膨大素或50~100ppm的多效唑,或1~6ppm的矮壮素进行叶面喷施,有效控制徒长。
七、马铃薯化学除草剂
芽前封闭的药剂从田间使用来看安全性比较好的,主要有:普通施田补(二甲戊灵)选择这个药剂一定要进行盖土,另外覆膜种植不建议使用,避免因水雾太大导致要害,同时可以选择绿麦隆,禾阔双封的药剂在播后苗前及杂草芽前或萌芽出土早期用药,能有效地防除看麦娘、繁缕、早熟禾、狗尾草、马唐、稗草、苋、藜、卷耳、婆婆纳等多种禾本科及阔叶杂草,但对猪殃殃、大巢菜、苦荬菜、田旋花效果不好。
马铃薯种植一般都是旱旱轮作田,近几年除草的难度也有所增加。一般是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为主,阔叶杂草一般以香附子、铁苋菜、苍耳主。化学除草一般在苗后3-5叶期前或苗高10公分左右使用。另外随着杂草抗性增加我们不要单一的选择一种除草剂,至少选择2-3种除草剂进行复配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以下配方任选其一
八、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马铃薯种植中病虫害还是比较多的病害主要有疫病、疮痂病、青枯病、病毒病等,那么虫害主要有地上蚜虫比较严重,地下主要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呢?
4.1疫病:
马铃薯疫病主要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病菌易侵染老叶片,大棚高湿(高于70%)或连续阴雨,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瘠薄地块及肥力不足田易发病。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为害有的地区不亚于晚疫病。
防治技术:发病初期选用75%代森锰锌100g/亩或50%扑海因(异菌脲)60ml/亩+70%安泰森(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150g兑水30kg喷雾防治。
蕾后各施用1次,中间相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亩用68.75%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75ml/亩,连续施用3次,每次间隔10天。
马铃薯 疫病
4.2疮痂病:
马铃薯疮痂病是危害马铃薯较重的病害之一,对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症状是在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
防治技术:一定要选用无病种薯,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或者选择福美双+萎锈灵的种衣剂拌种,在结薯初期选用40%碧锐(春雷·噻唑锌)40ml/亩,戊唑+噻霉酮之类的药剂都可以防治,兑水30kg及时对基部喷淋防治。
马铃薯 疮痂病
4.3青枯病:
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向上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青枯,青枯病是典型细菌型维管束病害。该菌在10一40℃均可发育,最适为30一37℃,适应pH6—8,最适pH6.6,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防治技术: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选用抗青枯病品种。药剂防治可用噻唑锌、噻霉酮、铜制剂之类的药剂进行喷淋,一般严重的田块7-10天1次,连续灌2—3次。
马铃薯 青枯病
4.4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田间表现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类型有:花叶型、卷叶型、坏死型、丛枝及束顶型。该病大都通过蚜虫、灰飞虱吸食汁液摩擦传毒所致。
防治技术:种植脱毒品种,及时控制传播源,防治蚜虫、治虫控病
马铃薯 病毒病
马铃薯主要虫害:
1、蚜虫:
早春随着温度升高是蚜虫主要危害期,这是时候一般马铃薯苗期随着温度升高,马铃薯嫩芽快速生长时期危害比较严重,一般天气越干旱发生越严重,一般蚜虫群集于被害植株的嫩叶、嫩芽为害,他的繁殖能力强,从而使得马铃薯植株叶片变黄卷缩;如果防治不及时就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营养传输受阻,严重影响花芽形成和根茎果实发育,最终导致造成严重减产。同时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最主要的媒介
防治技术:随着蚜虫繁殖速度比较快,抗性比较大,不建议农民朋友采取吡虫啉防治,可以采取烯啶虫胺+吡蚜酮,或者高抗性地区;使用“氟啶虫胺腈”进行防治,速效性、持效性都很好
蚜虫危害嫩叶
2、蛴螬
蛴螬这几年在旱地作物去发生比较严重,他主要种类多,而且世代重叠,尤其大豆、花生、玉米种植区域,他幼虫主要取食马铃薯的地下部分,虫量多时可成果实表面凹陷,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随着暖冬和秸秆禁烧,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另外一般蛴螬繁育周期比较长1-2年繁育一代。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春、秋季在表土层活动,夏季时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
防治技术:对于地下根茎作物来说,蛴螬我们可以选择种子包衣来趋避他的危害可以选择含有吡虫啉、噻虫嗪之类的种衣剂进行拌种,持效时间比较长,另外农民朋友选择毒死蜱颗粒剂、辛硫磷颗粒剂撒施只是一时的效果,起不到长久的效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他的特性进行灯光捕杀和生物诱饵捕杀。
蛴螬危害
3、金针虫
马铃薯的金针虫危害相对花生来说稍微轻一些,但是由于金针虫食性较杂,成虫白天躲在麦川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同时成虫在地上部分活动,只能吃一些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的绿叶。幼虫则长钾生活于土壤中,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吃掉胚乳,幼根茎食成小孔,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最终导致马铃薯却苗断垄比较严重,
防治技术:对于地下害虫,我们一般采用土壤处理,采用辛硫磷、毒死蜱颗粒剂翻田深耕撒施,但是整体表现效果一般,这个时候我们要几个种子包衣一起来防治,效果更佳,可以选择含有吡虫啉、噻虫胺之类的种衣剂,对金针虫效果比较好
金针虫
4、蝼蛄
蝼蛄的种类比较多,侵害性比较大,成虫、若虫均在土中活动。蝼蛄都营地下生活,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根,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幼苗调枯死亡,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地下害虫,尤其旱旱由于蝼蛄的活动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苗根脱离土壤,致使幼苗因失水而枯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技术:如果有条件的可以采取灯光捕杀、结合蛴螬一起,那么地下的还是结合金针虫、蛴螬一起选择种子包衣和使用毒死蜱、辛硫磷之类的药剂土壤处理,效果比较更好,针对地害虫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效果更好。
九、收薯
早春马铃薯一般出苗后60天左右,到4月底至5月初就可以收获了,收刨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14点以后进行为宜。收获一般包括除秧、挖掘、拣薯、贮藏前分级和运输等过程。春薯没有明显的收获期,达到需要大小即可收获,以经济效益为主。收薯应在高温和梅雨季节前进行。收获的薯防止暴晒,中午应用薯秧盖严薯块。运输要轻拿轻放,避免碰伤薯皮。
借鉴廖华俊老师马铃薯栽培技术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