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原产中国南部。喜湿耐热,产量高,耐贮运,有消暑解热的功效,是解决秋淡供应的主要品种之一。除作菜食外,还可加工蜜饯糖果,种子和果皮可作药用。近年来冬瓜枯萎病严重,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土壤选择及整地
冬瓜枯萎病病菌潜存于土壤中,由土壤带菌传染。凡低洼地积水,土壤过湿,发病较重。所以土地应实行严格轮作。凡头年栽过冬瓜或黄瓜,得过枯萎病的土壤,不能再种。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好的土壤,进行深翻炕土,重施基肥,人畜粪6000斤,堆肥8000-12000斤,过磷酸钙50-100斤,氯化钾20斤,混合施入。架子冬瓜,爬地冬瓜作窝施,单架冬瓜可沟施。
(二)培育壮苗及种植密度
冬瓜种皮比较坚实,浸种时间比南瓜、黄瓜等长,但比丝瓜苦瓜等短。在生产上一般采用高温浸种催芽,用40-50℃温水浸种3小时后,在30℃左右的温度中催芽。郊区农民有放入温床中催芽,待“粉咀”后播入温床或冷床的营养钵中。营养钵土和苗床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冬瓜的幼苗忌湿冷或高温多湿的环境,17°-22℃为生长适温,在10℃以下的低温生长几乎停止,5℃以下会受冻害,特别是低温和湿度大,更易冻坏幼苗。成都多在三月上中旬播种,4月定植。重庆伏旱较重,早春温暖,宜在二月下旬播种,三月中下旬至4月初定植。
种植密度:因品种不同,是否塔架及不同塔架方式,种植密度各不一样,合理密植才能高产架子冬瓜:5尺开厢种1行,穴距5尺,每亩240窝,亩栽480-720株。或10尺开厢种2行,穴距6尺,每亩200穴,亩栽400-600株。单架冬瓜:行株距4 x3或5x2尺,一窝一株,亩栽500-600株。爬地冬瓜:6~7尺见方,每亩120穴,每穴3-4株。
(三)田间管理
1,施肥与灌水:冬瓜生长势旺,茎叶茂密,叶大,结果大,需肥量多,每生产一万斤冬瓜约需氮30-36斤,磷24-25斤,每30-40斤。据江北区农技站1982年多点试验结果,每亩生产9000-14000斤冬瓜,需追肥8-14次,每亩用量(人畜粪)14000-21000斤。底肥亩用量9000-13000斤。每斤冬瓜耗肥量1.91-2.4斤(底肥与追肥比例40:60)
(1)幼苗期:移栽成活后,应勤施氮肥,5-7天次,促幼苗生长。此期施肥浓度不能大,以免烧根。(2)抽蔓期:茎倒藤生长至植株现蕾为抽蔓期。此时茎叶,根系迅速生长,花芽迅速分化发育。此期7-10天追肥一次,用4:6开人畜粪施入。(3)蔓上架期:以5:5的人畜粪,并加入油饼或桐油脚子和骨粉等重施。雌花出现前(一般中熟15节,晚熟种20-30节左右现雌花),应适当控制水肥,特别是氮肥,以免茎叶徒长而引起落花落果。(4)瓜结稳后:用4:6的人畜粪再行追肥。但瓜在1-2斤时施肥不能过急,以免引起裂果。当瓜4-5斤时,果实迅速膨大可重施,追肥不足会减产。瓜上“白粉”再施一次浓肥,促果实成熟。当第二瓜的雌花出现前,应控制氮肥,待瓜稳后再行追肥。
2·整枝塔架:塔架能使植株向空间立体发展,得到充足的日光,风光通透,减少病虫,管理方便,提高产量和品质。塔架形式:有平棚式、人字架、单架等。平棚架下可进行间套蔬菜或培育甘蓝、莴笋苗子。冬瓜一般行单蔓整枝,平棚架子冬瓜、多将棚下的侧枝全部打去,只留主蔓,棚上则不打枝任其发展,但也有仍严格控制为单蔓获得高产,但花工大。大型冬瓜可让第二雌花结果,将第一朵雌花摘去,或早采嫩瓜,使第二雌花结大瓜。
3.防治病虫:前期防蚜虫,土蚕,恬输等,中、后期注意防瓜实蝇。冬瓜的枯萎病,炭疽病等,防治办法见黄瓜病害部份。近几年冬瓜枯萎病采用小苗嫁接,在成都郊区试验嫁接冬瓜抗病丰产。如:成都市农科所和永丰公社1979-1980年进行冬瓜防病丰产试验,将冬瓜苗嫁接在南瓜或瓠瓜砧木上,经嫁接后冬瓜病害轻,发病率9.7%,对照(未嫁接的)发病率40.1%,嫁接冬瓜比未嫁接增产30%,提前成熟一周。
4·适时采收:贮藏的冬瓜在采收时必须充分成熟,以增进耐贮能力。采收前15-20天停止追肥和减少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