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基地 yzjidi.com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养殖产量逐年提升。随着河蟹产量的增加,养殖成本也逐年上升。然而河蟹价格易受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2015年,直溪镇养殖户张爱俊从肥料运筹、种草投螺等关键环节着手,进行肥水种草河蟹健康养殖试验,12亩试验塘共产河蟹1872千克,青虾492千克,总产值170400元,平均纯利9088.3元/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试验,积极探索肥水种草养蟹新模式,为增加渔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

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为水产养殖标准化池塘。池塘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有关标准。交通便捷,电力设施配套。塘底平整,水深1.5米左右。进排水独立分开。塘埂四周安装80厘米×80厘米聚乙烯板防逃设施,塘埂内侧用网皮进行护坡。

2.池塘准备

11-12月待存塘水产品出售后,及时清整塘口。清除过多淤泥,仅留淤泥10~20厘米。经曝晒7~15天后,用500克/亩硫酸铜与500克/亩强氯精合剂化水全池泼洒。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清塘。另外在池塘中央使用内侧有防逃膜的网围围成圆形或方形的区域,面积占全池的1/5,作为暂养区,用于河蟹苗种的暂养。

3.苗种投放

河蟹大眼幼体来源于江苏射阳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长江2号”河蟹蟹苗培育基地。大眼幼体经本地强化培育成扣蟹用于成蟹养殖。蟹种选择无病无伤、体表无附着物,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且经检验检疫合格的优质蟹种。放养规格140~160只/千克,放养密度1000只/亩。蟹种先投放在暂养区内,待水草长成势后拆除围网。适当套养青虾,6月底投放平均规格8000~10000尾/千克虾苗,放养密度6万~8万/亩。

4.复合型水草布局

水草栽种品种为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1月底选择20~30根长15~25厘米的伊乐藻为一撮进行栽种。养殖区中心区域伊乐藻的栽种行距、株距为5米。池塘四周栽种密度较密,行、株为3米,以备养殖中心区域水草长势一般,后期可以移栽。种植时须拉水平线,确保伊乐藻在水体中的立体形态,便于后期管理。苗种暂养区内伊乐藻种植的行、株距为50厘米。2月初,将轮叶黑藻芽苞浸泡24小时以上,确保芽苞粒硬饱满,呈葱绿色。轮叶黑藻栽种时上水10厘米左右,播种时应按行、株距50厘米,将芽苞3~5粒插入泥中。此种方法轮叶黑藻成活率达90%以上。2月底在全池遍洒苦草草籽,使全池中水草多品种共存,确保池塘水草覆盖率50%以上。

由于伊乐藻不耐高温,因此进入高温季节要防止伊乐藻死亡。早期,根据伊乐藻的生长情况及时加高水位,控制伊乐藻的高度。当伊乐藻生长旺盛导致全池水草覆盖率过大时,要及时割除顶端茎叶,确保伊乐藻全部沉在水下10~15厘米。当伊乐藻上浮时,要及时捞出浮草。当池塘中水草生长过旺时,及时割除过多水草,打开水体通道,确保水体中的溶氧量和正常投喂。轮叶黑藻生长周期较长,受早期积温影响较大,因此早期温度过低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养殖后期,轮叶黑藻成势,不仅可以有效调节池塘水质,而且作为适口性饵料为河蟹食用,对于降低饲料成本有重要意义。

5.肥料运筹

池塘水草的生长、螺蛳的繁殖及水体中硅藻等有益藻类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因此需根据水体透明度适时肥水。水质应遵守前肥、中活、后清的原则,不论肥、清,水体透明度均要达到50厘米以上。当水温达到15℃左右,每5~7天使用肥水剂培肥水质。早期使用氮源肥水,多使用氨基酸肥水膏,促进水草茎叶生长。当水体中氨氮含量较高时,改用碳源肥水膏,维持水体均衡碳氮比。进入高温季节每15天肥水1次,肥水的同时及时打开增氧设施,防止缺氧。肥水剂应避开河蟹蜕壳期和阴雨天。

6.螺蛳优化投放

螺蛳全年放养量为400~600千克/亩,分两次进行投放。1月底待清塘药效减弱时,投放鲜活螺蛳200~300千克/亩。早期投放的螺蛳经后期肥水后可以大量繁殖,不仅为河蟹生长提供动物性饵料,而且可以净化水质。8月进入高温,投放鲜活螺蛳200~300千克/亩,为河蟹生长提高适口性动物性饵料的同时,净化池塘水质,提高了水体透明度,增加了水体的光合作用,为蟹虾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7.水位、水质、底质调控

根据蟹虾生长对水温的要求,按气温的高低对水位进行调节。进入梅雨季节,当水位过高时及时排除多余池水。高温季节应及时加高水位,防止水体温度过高对河蟹生长的不利影响。生长前期每15~20天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改底1次,7月至8月,高温时节每7天改底调水1次。为降低生物制剂投入成本,本试验中采取自己培养光合细菌。具体培育方法是配100升白色塑料桶一只,加入适量光合细菌菌种母液和光合细菌水产养殖培养基,后加满水,加盖密封,放置室外进行培养,定期搅动,达到一定温度时,一般经过5~10天,可达到指数生长期高峰。调水改底一般在雨天来临前1~2天进行,暴雨过后2~3天再进行改底调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河蟹发生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8.营养需求型饲料投喂

全程投喂品牌响、质量优的颗粒饲料,投喂量根据河蟹吃食和生长情况分阶段进行调整。早期河蟹开口料,蛋白含量40%以上,经第三次蜕壳后,可适当降低饲料蛋白含量。特别是进入高温期,饲料蛋白含量控制在36%,防止营养过剩导致河蟹体质减弱。经最后1次脱壳进入育肥期,饲料蛋白含量40%以上。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脂类,可提高河蟹的肝胰腺比,提升成蟹品质。每天投喂2次,早上7:30,占比30%,下午4:30,占比70%。阴雨天及突发天气,可以减少投喂量或者不喂。

9.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全年杀2~3次纤毛虫,分别为5月和9月中下旬。高温季节通过在颗粒饲料中添加VC、大蒜素、几丁聚糖等制成中草药药饵,有效防止河蟹腐壳、烂鳃、肠炎等。全年通过水草管护和肥料运筹、营养需求型饲料投喂等环境营造和营养供给等方面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河蟹水瘪子病等病害发生。

二、试验结果

2015年11月25日共收获河蟹1872千克,平均规格169克/只,青虾492千克。销售总收入170400元,其中河蟹131040元,青虾39360元。总投入61341元,其中苗种费河蟹蟹种6744元,虾苗1972元,饲料费用35520元,渔药及生物制剂4703元,水电费1722元,塘租10680元,获净利润109059元,平均利润9088.3元/亩,投入产出比1∶1.7。

三、小结

1.复合型水草布局

复合型水草布局是蟹虾混养池塘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不同种类水草的生长特性,栽种复合型水草,使水草间形成优势上的互补。轮叶黑藻适口性好,但发草较晚,一般要到4月底才能形成优势种群。它属于一种高温生长性水草,并含有河蟹蜕壳过程必须的微量元素,对河蟹生长极其重要。伊乐藻发草较早,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较高,可以起到稳定水体环境和为河蟹蜕壳提供场所的作用。但伊乐藻不耐高温,高温季节极易疯长,容易引起池塘缺氧。苦草又名面条草,它既是蟹虾喜食的植物性饲料之一,又能为其栖息、蜕壳、逃避敌害提供隐蔽的场所。全年控制池塘水草覆盖率50%左右为水草管护的核心技术。

2.肥料运筹

池塘水肥瘦和透明度的控制是蟹虾混养的关键。本项目采用肥水速度快、营养丰富、又能有效降低有害物质的生物肥水剂(如氨基酸肥水膏、硅藻旺)来培肥水质,同时结合腐植酸钠等改善池塘底质。这样可以避免常规使用畜禽粪便发酵的有机肥或者尿素、过磷酸钙等无机肥产生的问题。根据控制水体透明度50厘米以上的原则,每5~7天使用1次,高温季节10~15天使用1次。通过科学肥水不仅能促进池塘水草的生长,而且能维持藻相平衡,为蟹虾生长提高良好环境。

3.螺蛳优化投放

螺蛳分次投放为本技术的重要环节。清明之前,如一次性投放螺蛳,螺蛳大量繁殖,吸取水体中的大量营养成分,水体过瘦。早期温度较低,肥水效果欠佳,水体肥力不够,易滋生青苔,破坏了整体养殖环境。高温季节投放螺蛳,不仅可以减少颗粒饲料成本,而且增加了动物性饵料投喂,不仅有利于河蟹品质的提升,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真正实现节本增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