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芝博士在查看番茄长势
专家档案:李灵芝,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山西农业大学番茄产业研究院院长、政协山西省委委员、民盟山西省委常委、民盟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主委、中国生物光照产业科学家、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智慧农业发展分会副主任、中国农塑学会园艺分会理事、“科创中国”国家农机装备科技产业服务团高级专家、山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西省园艺学会理事、山西省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山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专家、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蔬菜专家,主要从事设施园艺科学与工程、蔬菜栽培生理与品质调控、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及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一手创造并叫响了大同市区域公用品牌“阳高红”西红柿,在番茄栽培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今年3月,本报推出“乡村振兴大讲堂”,线上开展培训、线上传播技术、线上精准服务,为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的力量。大讲堂第一课邀请到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山西农业大学番茄产业研究院院长、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蔬菜专家李灵芝博士讲述“攻坚西红柿产业瓶颈,助力‘阳高红’”的实践理论和经验。借此机会,本报记者专访了李灵芝博士。
山西番茄面积和产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记者:请您谈谈番茄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李灵芝: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之一,2021年全球年总产量达到1.7亿吨,在蔬菜作物中位居首位。目前,番茄产业是我省比较重要的一个农业产业,近五年我省番茄面积和产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2020年,我省蔬菜播种面积275万亩,大同市53.7万亩,大同市占到全省面积的19.5%;全省蔬菜年总产量850万吨,大同产量146.1万吨,占到全省的17.2%。同年,我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56万亩,大同市16.4万亩,占到全省的29.3%;全省设施蔬菜总产量250万吨,大同市92.8万吨,占到全省的37.1%。从这个数据可以佐证,大同市的光照资源还是比较占先天优势的,有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重点发展设施栽培。聚焦北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能力提升,重点优化设施结构,强化设施装备,提高环境调控性能,推进生产管理轻简化、自动化。2023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要全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新发展设施农业55万亩。2023年阳高县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做大做强西红柿产业为突破口,加强政策引领,加大项目扶持,争取用3-5年时间将‘阳高红’西红柿产业扩大到5万亩以上。”截至2021年底,阳高县蔬菜种植种面积达到10.42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4.4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位居大同市第一。2022年,该县设施番茄新增8000多亩。
从省农业农村厅统计的番茄数据可以看出,我省2017年种植面积29.7万亩,总产量125.7万吨 ,2021年达到38.85万亩,总产量162.8万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我们的单产并没有提高,因此在产业发展上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技术攻关来解决。
种植番茄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记者:种植番茄该如何构建健康的生态土壤呢?
李灵芝:没有健康的土壤,任何作物都不可能正常生长。考量土壤是否健康、生态,我们有一个指标,就是看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经过这几年的试验,我们发现比较好的一个配方就是羊粪+牛粪。羊粪占到三分之二,牛粪占到三分之一,同时还需添加有机肥的“伴侣”,比如蚯蚓肥、腐植酸、微生物菌剂等,配合起来使用,这样土壤才能健康,有了健康的土壤才能有健康的植株。有了健康的植株,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就有了基础和保证。
记者:种植番茄该选择什么品种呢?
李灵芝:这也是农民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就山西来说,选用水果型的品种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大家比较公认的是普罗旺斯,其在全省的栽培面积比较大,它的口感以及果实的软硬度,都是符合大家的要求的。还有瑞粉882、酸甜果、奥蓝姬等品种,经过这几年的栽培,大家也比较认可。对于硬果的品种,可选择天禧3号、富昌6008、昌富1466以及园粉2号等。这几个硬果品种在试验中都表现得比较好。
记者:在番茄栽培过程中,该如何防控病害呢?
李灵芝:产品品质要提升,首先植株要健壮。在减少病害、提升品质方面,我们实施的是绿色调控,用臭氧来进行灭菌,还有以虫治虫,用益虫来杀害虫,这些都是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上的主要技术。我们还引进了空间电场。空间电场可以使湿度降到比较理想的状态,经过这两年的应用,效果也还是比较好的。
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就是熊蜂授粉。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番茄,经常看到果肉里头没有种子,这主要是用外源激素技术刺激了它的生长。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种子呢?就是在授粉条件下。授粉目前用的较多的是熊蜂,因为它的繁殖能力强,劳动效率高,且可以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授粉。通过熊峰授粉后,番茄品质显著提升,也不用每天去进行喷花。
记者:对于日光温室结构改造,你们是怎么突破的呢?
李灵芝:番茄是喜温性作物,有了光才能有产量。番茄正常生长每天需要12-13个小时的光照,但是在我省冬季每天的光照时间才6个小时左右,少了一半,这极大地影响到它的品质。日光温室结构是影响番茄产业发展以及番茄产量、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我省多采用“寿光型”旱垣日光温室,以栽培喜冷凉瓜菜、叶菜类蔬菜为主。部分地区采用砖墙体日光温室,喜温性蔬菜不能越冬,仅可栽培叶菜类蔬菜。因效益较低,撂荒较多。针对日光温室结构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高寒型日光温室这样一个结构,这个结构适合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首先是结构的外观变长,原来是60米,现在我们发展到100米左右。其次是内部结构的变化,原来脊高是5.5米左右,现在已经发展到7.5-8米,整体变高变大了;跨度从8米扩大到12米。重点是栽培面不下沉,高于或平于外面地面,大大增大了见光面。这种结构设计,增大了室内的积温,早晨最低温度可达到13℃以上,同时将来能够进一步应用机械化来进行生产,适合机械化操作。应用高寒型日光温室,2018年阳高县在寒冷的冬季第一次成功种植番茄,之后创建了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阳高红”西红柿。
未来番茄产业发展方向在哪里
记者:通过不断地试验和实践,您对未来番茄的产业发展有哪些建议呢?
李灵芝: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尝试、攻关,还有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我初步给大家一些发展的建议。
一是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设施番茄产业健康发展。从我们国家的大形势发展、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国家“十四五”种植规划层面来说,国家一直在扶持蔬菜产业,在我省还需继续加大扶持的力度。目前,阳高县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番茄产业发展,这一点值得其他县(区)学习。
二是不断夯实番茄产业发展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做强番茄产业,需要集成技术,而且集成的技术涉及到每个环节,从种子到土壤到生产到环境调控,还有加工、最后产品的品质以及销售,整个产业链上需要做的工作是比较多的。这就需要政府和科研院所都加入进来,推动其做成乡村振兴一项主导产业。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变成主导产业,才能让我们老百姓的腰包更加饱满。
三是强化品牌营销。在市场营销上,品牌是很重要的,比如大同黄花,在全国可以说是响当当的。现在“阳高红”西红柿已经初步被国内的很多消费者认可,这是一个区域公用品牌,我们现在又推出了“灵盈东东”,这是一个产品品牌。现在我们大专院校的老师与政府、社会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可以让大家熟知的、认可的品牌,让产品用品牌的形式来进行销售。品牌番茄的价格与传统番茄相比,价格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四是创建交流与服务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成立山西省智慧农业学会,通过这个平台,把科研院校的老师、学者、研究人员与企业以及农民联接起来,研究的搞研究,农民朋友有需求也可发布到平台上。研究者根据老百姓发布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然后把技术给我们平台上的这些大型企业,由企业来进行应用。通过宣传推广,最终稳定地将这些技术推广开来,减少农民种植的风险。
五是开展“保姆式”服务,把技术送上门。通过示范基地引领,在每个有地域气候差异,土质、水源不同的气候带,都要设立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解决老百姓的风险。在示范基地把这些技术进行一次过滤,筛选出适合老百姓的技术,然后再让老百姓进一步应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术团队都要跟进,上门为农民朋友服务。最终农民朋友就可以掌握这些技术,把番茄种得更好,产业也随之发展了,农民朋友也富裕了。
六是促进农文旅融合。一些农业技术、文创产品可以通过一些产业连带的文创产品来进行销售。另外,还可以举行学生实践活动,幼儿园的、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这些学生都需要实习实践,不妨借助我们建立的一些示范基地具体去操作。
农业跟旅游其实是可以相结合的,旅游爱好者来到一个地方,除了欣赏自然景观,就会想到这里有哪些美食、有哪些好的文创产品。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历史的传承,通过多方面创造农业的价值,可以让产业走得更实、更远。(记者金建强 实习生闫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