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吴川振文加伦村
120亩甜玉米陆续成熟上市
一眼望去,一片片玉米地绿油油
一排排玉米秆鼓囊囊
微风吹过,清香迎面而来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多年的土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去年7月,由湛江市委政法委牵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入驻振文镇,工作队大力推动加伦村撂荒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在队员们和村委干部的细心呵护培育下,首批种植的甜玉米迎来大丰收,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甜蜜果”。
走村串户完成120亩土地流转
“第一批次35亩甜玉米陆续采摘,每亩产量达到2600斤,实现了大丰收,剩下75亩玉米现在长势喜人,5月中旬开始采摘,初步估计应该有19万斤,预计收入30万元左右。”看着眼前这片郁郁葱葱,湛江市驻振文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徐令善眼里透着浓浓笑意。
振文镇地处鉴江下游西岸,地势较为平坦,水网发达,农业灌溉便利,但人多地少,大部分村委会人均耕地不足0.3亩,土地撂荒严重。其中,加伦村委会13条自然村丢荒的耕地累计超过600亩。
在走访调研中,看到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队员们感触良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关乎一方发展,这么多土地没耕种,谈何乡村振兴?”大家一致认为,要推动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必须做好撂荒地流转这篇文章。
为防范风险,经与镇磋商,工作队决定以加伦村委会为试点,以村委会名义将撂荒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引进甜玉米开展特色农业种植。
土地经营权交出来之后能收回来吗;田埂没有了,以后还能找到自己的土地吗……针对村民的顾虑和心结,工作队和当地政府一边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走村串户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乡亲们白天下地干活,开会只能安排在晚上。走夜路去做村民思想工作成为工作队的家常便饭。
在村里的小操场、榕树下,伴随着昏黄的灯光,队员们一遍又一遍地宣讲政策利好,耐心细心为村民解释疑惑。经过努力,120亩地顺利完成流转。
土地有了,项目也有了,启动资金如何解决成了难题。整地、育种、移栽、田间管理等都需要资金。而帮扶资金迟迟没有拨付,等着帮扶资金到位,恐怕无法赶上季节,影响收益。村委会和驻村干部自发主动垫款12万元,总算解了燃眉之急,整地、育种、移栽得以顺利进行。
探路乡村丢荒地复耕复种
农业种植项目风险大,易受天气影响,还容易发生病虫害。2月20日,温度降至6摄氏度,再加上连续降雨造成玉米基地积水严重,严重影响玉米生长。恶劣的天气对丰收在即的玉米是不小的伤害。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队员们放弃周末休息赶赴玉米地,冒着大雨给玉米地排水,保证了玉米的顺利生长。
“看着玉米苗一天天长高、成熟,大家都很开心,经常晚饭散步去基地看看,毕竟这是工作队的第一个项目。”徐令善告诉笔者,加伦农业种植项目只是工作队帮扶当地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特别是破解土地撂荒的一个小小尝试,通过试点让大家看到了驻镇帮扶工作努力的方向。
该项目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难题,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增加了村集体和留村人口的收入,村民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益,还可以参加种植项目的田间管理领取工资。
总江叶村低保户谭肖芳,老公是一级残疾,两个小孩还在读书,她无法外出打工,只能依靠家里的1亩多地,收入微薄,去年刚刚脱贫。合作社决定种植玉米后,她把家里的1亩多地流转到合作社,自己也在合作社做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家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下一步
工作队拟对余下
约400亩丢荒的耕地进行集中流转
由村委会经济联合社
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
进行特色农作物耕种
为其他村委会丢荒耕地的复耕复种探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