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全花魔芋的生长习性简介

(一)水、热条件

魔芋喜阴、喜湿、喜温、怕强光、怕涝怕高温(三喜三怕)。在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等区域,一般在海拔2500m左右以下均可种植(习惯上,能种植玉米的区域,即能种植花魔芋)。日照较少,雨量丰富,湿度较大,是魔芋栽培的适宜区。与其他高杆作物混、套作,更能满足其生理特点。

(二) 土壤条件

1 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透气良好、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是魔芋根系生长发育和块茎正常膨大的重要条件。

2 土壤酸碱度 多数魔芋品种适宜的pH值为6.5-7.0。其中,花魔芋适pH6.5-7.0,白魔芋适pH7.0-7.50。

中性和微碱性的土壤也能种植魔芋(pH5-8),但酸碱性过强的土壤不适宜魔芋生长。

据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卢美欢等新研究报道,(已知)导致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六个菌株均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 bacterium carotovorum),其适生长pH为7,酸、碱条件均能抑制其生长。结合生产中土壤消毒需要,整地时撒施50-100kg/亩生石灰粉,逐年调整土壤8.0> pH >7.5,较为合理、科学。

3 养分(肥料)需求

在魔芋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吸收钾肥多,氮肥次之,磷肥少,但磷肥的施用对产量的影响为显著(云南省农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董坤等研究报道)。花魔芋需肥规律为氮:磷:钾=3:1:3左右,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需求也不同。生育前期需肥量不大,当魔芋换头后需肥量增加,块茎膨大时达到需肥的高峰期,同时,平衡施用中、微量营养元素,也是魔芋提高抗病力及产量的重要措施。

三 魔芋生产中的主要难题及解决办法

软腐病、白绢病防治难

魔芋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软腐病和白绢病。细菌性软腐病造成的危害为严重,常造成颗粒无收。

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的防治,是世界性难题,至今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细菌性软腐病的病菌种类多(已鉴定、公布的即有六个菌株),寄主多(天南星科、十字花开、茄科等),传播途径多(种芋→土壤→雨水→植株→种芋循环浸染)。同时,化学农药的防效不明显。为此,对魔芋病害的防治,须从栽培入手,生长期各阶段、各环节严格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供应魔芋全程养分需要,以生物农药及农艺措施(非化学农业生物防控理论和技术),防止病害发生,控制病害蔓延。

包括从种球选择、处理,到土壤消毒、整理,再到用药、施肥和日常生产管理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仔细,真正做到“严防死守”,才有成功、高产的可能。

草害问题及控制办法

在近年的魔芋生产中,伴随雨季的到来,除草工作。不仅费时费工,增加生产投入,而且在雨季不好操作实施,很令生产者头疼。

除草是魔芋生产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工作之一,也是造成魔芋根、茎、叶损伤,导致病菌侵染,软腐病等发生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正确的防草、除草方法,直接关系魔芋生产成败。

根据近年的生产实践和总结各地生产经验,解决草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覆盖栽培

覆盖的主要作用是还原魔芋的生长环境,由于魔芋的固守性,至今还属半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依附性还很高。

地表覆盖是山区魔芋栽培管理中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包括秸秆、自然倒苗的绿肥、松针等植物材料覆盖和地膜覆盖两种方式。

(1) 植物材料覆盖

① 覆盖材料以秸秆、松针、枯枝落叶、自然倒苗的绿肥(紫花苕等)、杂草等为覆盖材料,实施种植厢面覆盖,控制杂草生长。同时起到保湿、控温,改良土壤的作用。覆盖材料的选择,各地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

② 材料用数量

干草用量约800kg-1000kg/亩左右;蒿子或青草每亩2吨左右。覆盖厚度3cm-5cm左右,以不过分密闭土表,又能控制杂草生长为原则。生产实践中,光照强,易冲刷和干旱的地块稍厚,潮湿阴凉的地块可薄一点。

③ 覆盖时间

干草在播种时,种完就进行覆盖;蒿子或青草覆盖在魔芋出苗展叶前结合人工除草进行。

(2) 地膜覆盖栽培在缺少覆盖材料的生产地区,对年播种的生产地块,推荐使用地膜覆盖。

① 覆膜时间

整地时即将足量基肥(全年使用的有机肥、四川产的“花魔芋药肥”或者潍坊产的奥农乐生物菌肥)、消毒剂、杀虫剂等全田撒施拌匀,规范开沟起厢后,即可按常规覆盖地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