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群有理想、有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正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大步行走。超过20万名的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生力量。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用双手和智慧改变了什么,他们的选择对新时期的青年有什么启示?新华网特别推出了“为党旗添光彩——大学生村官讲述自己的故事”活动,“村官”们踊跃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故事,以飨网友。
2010年,刘海坡被安排到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南固城村任村支书助理,成为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员。他出身农家,但直到把才情奉献给这里时,才真正体会到农民生活的甘苦、农村发展的不易。
他曾给群众算过一笔账:2000亩核桃树,一亩40棵,一棵按年收入50元计算,一年只是核桃树的种植,就能给村里带来四百万元收入。于是他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说服村“两委”干部,由他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三人带头成立了南固城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找到致富路径的他又果断“出击”,建立了全县首家村级社区网站,不遗余力地为宣传、发展南固城村贡献心力。
小“村官”苦思致富路,新知青“较劲”核桃树
2010年,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开始了与农民朝夕相处的生活。虽然我是农家子女,但直到来农村工作,才真正体会到农民生活的不易。每当我走访农户,听到他们向我“哭穷”,我就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愈发重了。难道农民就不能依靠土地走向富裕?我不相信!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要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
南固城村现有人口3339人,党员68人,耕地4500余亩。通过入户走访群众,我发现村里虽没有集体经济,但经济基础并不差,发展潜力也很大,只是缺乏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积极的组织管理,特别是对市场信息的观察。村里因退耕还林工程,栽种了核桃树2000余亩,并且已经到了产果期,但由于疏于管理和欠缺技术,未能利用好这个优势,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无法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给群众算了一笔账:2000亩的核桃树,一亩40棵,一棵按年收入50元计算,一年仅核桃树种植,就能给村里带来四百万的收入,而且随着树龄的增长,管理技术的提高,和核桃加工技术的引进,全村的收入一定会逐渐翻番。于是我决定以此为突破口,由我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三个人带头成立了南固城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领村民扩大核桃种植规模,使核桃种植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打造南固城村的“绿色银行”。
频碰壁“倒逼”创业潜能,核桃树变身“摇钱树”
为带动更多群众发展核桃种植,我们投资26万元引进新品种“绿岭”,率先建立一个200亩核桃种植示范园。我们还争取到县林业局的支持,到石家庄赞皇、邢台临城、山西汾阳、保定涞源进行参观学习,多次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前来讲课,后又投资15万建立了绿岭核桃苗圃大棚。目前,灌溉管道铺设、新品种的嫁接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工。
为吸引核桃种植户积极加入合作社,我和“两委”班子成员到田间地头和群众家里,做工作、讲思路,争取他们加入合作社。虽然经常碰壁,但经过我们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发展社员80余人,并且合作社的规模还在逐渐扩大。我们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做好推广、培训活动,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合作社社员提供核桃种植动态、市场需求、产品销售、新技术应用信息。合作社社员通过考察、参观、访问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种植技术,使合作社真正起到致富“领头雁”的作用。
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我们计划在未来的几年,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村庄,将邻村也带动起来,将核桃基地的规模扩展到一万亩。我们运用“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强与其他地方合作社的联系,计划共同建立河北省唐县干果协会,统一注册商标,对核桃进行包装,创立品牌,增加核桃的附加值,不但增加本村经济收入,还能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办网站拓展宣传平台,乐做“领头雁”倾力建功基层
在打造“核桃产业”的同时,我还组织建立了全县首家村级社区网站—,目的在于对南固城村的历史文化、核桃基地建设、风土人情等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南固城村的社会知名度,为招商引资、信息交流搭建平台,为以后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将近半年的大学生村官经历,让我感慨颇深,从刚开始对农村工作的陌生到逐渐熟悉,从浮躁到踏实,农村生活教给我很多东西。农村工作对我来说,已难以割舍。
在工作实践中,我感到农村不是富不起来,而是缺乏创新的思路。当今市场经济下,转变观念,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才是出路。风物长宜放眼量,俯身基层天地宽。我坚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经过我们的努力,南固城村的将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