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淅川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淅川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目标,按照“一条主线,四大战略”总体部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推动脱贫攻坚、水质保护、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事业及党的建设等迈上了新台阶。为展示“十三五”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特推出“辉煌十三五 出彩看淅川”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 经济发展篇 -
“穷淅川”的转型发展路
2020年2月26日,淅川县成功脱贫摘帽,向贫困县的称呼挥手再见。在这之前,淅川已经连续35年被外界称为“贫困县”。
贫困,曾是淅川的代名词,“贫困”也一度让人直观认为淅川经济发展水平低。特别是肩负了南水北调保水护水重任后,淅川经济社会发展,似乎也被套上了“紧箍咒”……
面对发展困境,淅川如何破局?通过深入探索,找准自身定位,大力推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高质量发展,成为淅川打开经济发展新局面、实现快速增长的“秘诀”所在。也正是在这种理念与实践的推动下,淅川“十三五”交出了这样的答卷:2020年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 24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5.4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1.6%、29.6%、89.8%,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绿色打底 生态农业活力迸发
走进淅川的库区、山岗,随处可见的是成片的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林果,它们蓬勃生长,既构筑起了一道保水护水的绿色屏障,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把发展生态林果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的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生态林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林果业规模已超过30万亩,其中16万亩已经挂果,即将进入盛果期,受益户年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了水质保护、群众脱贫和企业获利“多赢”。
在发展林果业的同时,淅川县还积极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短平快的产业项目,与林果业形成互补叠加。目前,全县已发展香菇、茶树菇等食用菌4500多万袋,丹参、迷迭等中药材10万余亩;优质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30万亩,大闸蟹养殖、有机蔬菜种植等规模逐渐扩大,群众当年参与产业发展,当年即可实现增收。
为支持产业健康发展,淅川县探索实施“反租倒包”、“利益共享”、“保底分红”等模式,降低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风险,有效提高各方积极性。对农产品生产实施严格监管,三年累计定性抽检瓜果、蔬菜样品7065个,确保产品安全。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认证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23个、地标产品1个,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开展消费扶贫等,提高淅川农产品知名度,为农产品打开销路。
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淅川生态农业产业链条也逐步完善,综合产值达到百亿元,“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绿色引擎”作用愈发明显。
蜕变升级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在淅减公司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机械臂上下翻飞,传送带精准运行,自动化、模块化、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如今的淅减公司,更是淅川加速产业升级步伐的一个缩影。
为保水护水,淅川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量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淅水集团大力推行产业升级,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原产值2.5亿元的丰源化工成功转型为河南天一减振器科技有限公司……截止目前,淅川已关停并转污染企业380余家,大量企业完成优化升级。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淅川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方向性。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打造关联80余家企业,总产值近百亿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形成福森集团为龙头,年产值30亿元的医药食品产业集群。支持九龙新能源、九信电化有限公司等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只要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实效,我们坚决重奖”。2020年5月的全县经济工作会上,淅川25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445万元奖励。淅川出台《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文件,为企业创新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企业搭建科技金融、技术创新、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打造研发中心,通过人才引进、对口帮扶等,邀请专家学者加入淅川“智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为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淅川加大项目引进力度,设立工业领导小组,强化融资、用工、用地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借助京宛对口协作平台,引进优质项目。仅2019年即获批政策性项目192个,超亿元项目10个,超千万元项目64个,到位资金61.2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支持产业健康发展,淅川县安排县领导分包重点企业,一对一解决企业难题。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实现银企双方互惠双赢。推出“助保贷”、“银团贷”、“金土地确权贷”等业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担保难、融资贵、运营困难等问题。疫情期间,淅川30余名“首席服务官”深入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有效解决了企业产品运输、资金周转等问题,帮企业渡过难关。
通过精准施策,淅川工业经济逆势上扬,福森、淅水、淅减3家骨干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5%,医药食品和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速连续稳定保持在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5%,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至23%。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 220 亿元。
精准发力 全域旅游风生水起
闻名遐迩的中线工程渠首、风景秀丽的丹江大观苑、古香古色的皇家寺院香严寺、能吃能住能玩的秀美乡村……如今,不少人来到淅川后都有一种不想走的感觉。
淅川为何能让人流连忘返?这与近年来淅川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密不可分。
围绕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观光带龙头”的目标,淅川强力培育旅游精品。启动丹江湖5A级景区创建工程,丹江大观苑景区投资8亿元重点打造沿江文化长廊、楚风楼等景点,深受游客好评;香严寺景区投资2亿余元,建成豫西南最大的游客服务中心,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坐禅谷、八仙洞等全面升级;驻马山、移民文化苑等蓬勃发展,以渠首-丹江-丹江大观苑-香严寺-坐禅谷-丹江小三峡为主的线路已成为省内精品旅游线路。
在大力打造精品旅游项目之外,淅川县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乡村历史人文,打造特色村落;放大生态产业基地效应,把产业培育成特色景观;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将乡村打造成特色景点。星空瓦房、凤凰古寨、孔雀谷……一个个“网红村”的诞生,正是乡村游蓬勃发展的最好例证。当前,全县建成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农旅融合示范园40个、星级农家乐20家,带动参与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为进一步打响品牌,淅川大力推行“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成功举办环中原自行车赛、河南全民龙舟大赛、丹江湖国际公开水域游泳挑战赛等重磅赛事,“线下”淅川热闹非凡。举办文旅创作大赛,组织千名网红深入淅川采风,推出抖音宣传作品3万余条,点击量达3.4亿人次,“线上”淅川活力满满。利用北京世园会、南阳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淅川赏花节等大型活动推介淅川;与中央、省市媒体合作,《喜上加喜》淅川站成功举办、淅川软籽石榴登上央视天气预报……淅川越来越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十三五以来,淅川年均接待游客超过550万人次,五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38亿元,全县旅游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和持续向上的大好势头,为经济持续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在新的发展格局之下,淅川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