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节
张浦人的饭桌上总离不开“金华腊 肉”
腊 肉三精三肥,把鲜笋和腊 肉一起烧
味道最佳,“打耳光都不放”
腌笃鲜
蒸腊 肉
金华村
这两个月,在金华村,农房院子里、窗台边、阳台上,随处可见一块块沐浴在阳光中的腊 肉。散发着香味的腊 肉不仅自成“风景”,更让金华村百姓勤劳致富的梦想照进现实。
腊
肉
腌制腊 肉已成为
金华村村民的一种习俗
听金华村里几位古稀老人说,最初因为金华村四面环水,不便于外出采买,每年11月份开始,村民就陆续动手腌制腊 肉,以供来年食用。世世代代相传,如今形成了品牌。
老百姓用买来的粗盐腌制五花肉,放入缸中,根据缸内肉的多少堆压相应分量的石头,并且在10℃左右的气温下腌制40天左右出缸晒,腊 肉中晒出的水分都凝结在表面,要及时擦掉。这样,晒满100天后,腊 肉表面乳白光亮,而且不会霉变,吃起来口感好,鲜肥却不油腻。
一块块腊 肉色泽鲜明
肉身干爽、结实,富有弹性
一看就让人产生食欲
靠双手致富
金华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沈月文是金华村北华翔自然村村民。从父辈开始,便经营着腊 肉生意,他家在村子里腌制腊 肉已有20多年,盐放多少、缸里压力多大、腌多久、晒多久等都早有经验,配方也精益求精。每天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春节,老沈足足腌了1000方腊 肉,总重量超过5000公斤,依然供不应求。“来我们家的都是老客户,不用做广告,每年的销量也以20%的速度递增!”他笑着说。
“金华腊 肉好吃不腻,我每年都会买很多送朋友和客户,大家吃完都说好。”推着一辆三轮车来买腊 肉的天源塑胶公司负责人徐建新说。
白里透红的腊 肉挂在屋檐下
享受阳光和空气的二次催化
“看着腊 肉,就闻到了幸福的滋味。”沈月文靠着勤劳的双手,供女儿读书,如今女儿已顺利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
现在金华腊 肉已成为村里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发展,金华村还注册了腊 肉协会,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农夫超市(即金华腊 肉深加工生产、制作、销售一体的生产展示中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春节期间,全村销售腊 肉5万方左右,很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乡村振兴的图景正在
金华村不断上演
生态农业增效益。通过“农旅一体”发展创意农业,改造提升金华果园100亩、金华林地100亩以及高标准农田300亩,设计和打造以花卉观赏为主,集游览、生产、科普于一体的香草园,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打造“四季有花开,时时有花赏”的美妙意境。
田园客厅兴产业。以建设“田园客厅,百姓会堂”载体为契机,着力打造“前厅后园”功能。将村庄内老厂房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变身文创产业发展新空间,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同时,坚持以“一庭院一总部”为导向,用活“一村二楼宇”政策,引导农户把闲置农房改造提升,以“文创、智创、农创”模式发展“民宿经济”。目前,与上海民盟书画院达成合作的昆山蜂花港艺术家创作室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多措并举促发展。巩固和提升经营性资产,争取到2020年达到“三个一”的发展目标(即经营性资产达到1个亿,村级可支配收入再增加1千万,村民人均社区分红增加到1500元)。
乡村振兴的故事
还会在金华村如何演绎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