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浙江省到2025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上,要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收入分配等方面缩小城乡差距。
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有专家表示,消除绝对贫困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此次《意见》的出台,将通过浙江省的先行先试,将为全国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
寻找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让共同富裕落在实处
坐落在山坳坳里的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葛家村,曾经是产业没特色、没优势、没潜力的“三无”村,如今变成了富有艺术味的网红村,月均接待游客3万多人,村集体收入接近30万元。
“现在卖得蛮好,参观的人都会带一点回去。”袁小仙是当地知名的艺术家,她手工制作的布偶已成了畅销产品。像袁小仙这样的艺术家在葛家村有70多位,大家各有绝活。
一个小乡村,为何能够集聚这么多艺术家?这得益于2019年当地推动的“艺术振兴乡村”计划,通过邀请国内艺术高校师生用艺术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过去在宁海县,像葛家村这样发展不均衡的村庄不在少数,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难度不小,现在本地老百姓的积极性被调动,村民通过手工艺产业,吸引了旅游客源,收益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葛家村党支部书记葛万永说。
“把产业建立在城乡融合基础之上,能够更好来吸引城市消费流向农村,最终带来百姓富裕。”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教授陈庆军表示,通过打造受年轻人欢迎的产品和服务,在乡村搭建起消费及体验场景,实现城乡深度融合达到共同富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相对差距在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为26703元,也比上年减少365元。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完成的目标。乡村产业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要多元化发展,让农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资源优质共享 让幸福映照在群众的笑脸上
《意见》明确,要深入实施“健康浙江行动”,加快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现如今,浙江正探索以数字化驱动公共服务智能化,让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我遇到身体不舒服,只要按智能手环3秒钟,网格员就会知道。”在衢州市莲花镇,74岁的独居老人徐生富展示着政府送来的智能手环。除了应对紧急情况,手环还能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行动轨迹等数据,上传到健康管家平台。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实时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浙江省衢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黄志平介绍,浙江正在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养老链条,推动城乡养老事业的一体化、均衡化智慧发展。目前,浙江已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初步建成教育大资源共享格局,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达到98.7%。
借助远程技术,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一名刚刚做完心电图的患者正在接受市里医生的会诊,一分钟后分析报告就回传到了患者的主治医生手中。通过大数据中心对接卫生专网,位于各乡镇的分院能够随时与总院进行信息交互,让当地居民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浙江通过聚焦托育养老、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以数字化驱动公共服务智能化,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战略所副所长郎金焕表示,推动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人们有更好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如何谋划部署示范区建设?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瞄准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最薄弱环节,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的重点政策举措。完善先富带后富的激励帮扶机制和制度设计,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要持续推进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率先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补齐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人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