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的一方鱼塘里,黄鳝养殖户陈利娥与丈夫撑着小木船,拿着红色塑料小桶,穿梭在绿色网箱间“清窝子”。

“在我们方言里,‘清窝子’的意思相当于帮黄鳝‘洗碗’,把头一天没吃完的饲料舀到网箱外,下午再喂食时,黄鳝才会有好胃口。”陈利娥说。

位于江汉平原的湖北省仙桃市,从1998年起探索、推广黄鳝人工养殖模式。2022年,仙桃黄鳝养殖规模超10万亩,产量达7.2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2%,产业链综合产值超50亿元。

陈利娥的家乡先锋村以“网箱养鳝”远近闻名,20多年来,村里三代人“摸着石头过河”。先锋村村支部书记朱传宝介绍说,从稻田里埋渔网养鳝、到鱼塘里吊起网箱养鳝,从一年段养殖到两年段养殖,从捕捞野生苗种到规模化人工繁育苗种,村里的黄鳝养殖技术不断革新,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2013年,看到家乡黄鳝生意越发红火,陈利娥和丈夫辞去城里的工作,返乡跟着爷爷奶奶学起养鳝鱼。“黄鳝身形细长,有点像蛇,刚开始我还有点害怕。但现在感觉跟它们培养出了感情,看着黄鳝健康生长,我就很高兴。”陈利娥说。

10年来,陈利娥家的黄鳝网箱数量从最初的20口增长到如今的520口,年纯收入从数千元提高到去年的50余万元,家里换了新楼房、添了小轿车,还积攒了不少存款。“我们村几乎每家都养了上百口网箱的黄鳝,捕捞后,在村里的交易市场,就能卖上好价格。”她说。

位于先锋村的先锋黄鳝贸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黄鳝交易市场之一,年交易额超过6亿元。

当下正是黄鳝集中上市期。每天早上5点多,市场便热闹起来。“货很快就会卖光,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个商贩长期就住在我们村‘买仙桃、卖全国’。”朱传宝说,最高峰时,每天有40万斤黄鳝从这里发向全国。

肉质鲜美的黄鳝是楚菜的重要食材。仙桃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伍峰介绍,仙桃厨师已研发出包括泡蒸鳝鱼、爆炒鳝丝、香炸脆鳝等在内的108道鳝鱼菜式,每年仍在全国各地学习、改善菜式口味,希望把以鳝鱼为代表的楚菜做大做强,推向全球。

仙桃企业家们同样向着这个目标努力。鳝鱼规模化加工市场曾长期处于空白,由于鳝鱼体表遍布黏液,处理起来耗时费力,就算由熟练去骨师傅加班加点处理,每人每天也只能处理100余斤鳝鱼。

2020年,仙桃本土企业家杨克勤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出国内第一套鳝鱼脱骨机,并在过去3年,将机器升级迭代20余次。如今,杨克勤的工厂车间一派干净明亮,每个班次仅有十余人负责分拣、打包鳝鱼制品,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每年鳝鱼加工量已超过1000吨。

“我们还新建了深加工产品线,已研制出水煮鳝鱼、烧烤鳝鱼串、鳝鱼酱等2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杨克勤告诉记者,鳝鱼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此前作为废弃物处理的鱼骨、鳝头和鳝尾如今都产生了不小的经济效益。“鳝尾作为江淮名菜‘炝虎尾’食材,销往江苏等地;鱼骨被广东一家企业以每斤近10元的价格收购,将研制成保健品;鳝头则被用于饲料加工。”

目前,仙桃已基本形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交易物流、饲料加工、餐饮美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鳝鱼产业链。

仙桃市委书记罗联峰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仙桃将重点加快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张沟黄鳝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西流河稻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带一镇一园”黄鳝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推进“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体、“农文旅”融合,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延展创新链。(记者乐文婉)

(乐文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