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种植葵花致富_新疆种葵花收成咋样_新疆种葵花经济效益

乔五厚 | “绒”光无限,苏布尔嘎

登上苏布尔嘎镇养殖园区的瞭望塔,在蓝天和白云下,一片绿荫掩映、郁郁葱葱,一排排房屋俨然有序,一条条笔直的马路纵贯四方,宛如一副如诗如画的绿色长廊,散发着新农村的气息。这里是鄂尔多斯乡村振兴的典范,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域,这里的特色养殖产业——敏盖白绒山羊,让苏布尔嘎这个以农牧业为主的镇区产生无限“绒”光。

一、记忆中的伤痕

苏布尔嘎镇位于伊金霍洛旗西北部,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大镇。历史上的苏布尔嘎,水草丰茂,生态良好,秦时明月、汉唐风云在这里上演,草原英雄逐鹿、明清商贾云集,让历史的目光在这里聚焦,无数英雄志士踏上这里,留下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然而,由于人们过度放牧,草场出现了荒漠化,在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的夹击下,风沙吞没草原和田地,沙进人退的状况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

在新世纪之前,这里每家每户养着几十只羊和耕种十几亩薄田,几十只羊主要依靠放养来维持。旱田耕种,要多收粮食,就需要开垦过多的土地,粮食勉强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养殖以羊为主,羊肉基本自给自足,收入以羊绒为主,而当时的羊绒质量低下产量少,村民收入甚少。过度放牧,超过了草场的承载能力,沙化现象日趋严重,当地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民谣。

周边的乡镇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里依然延续着从前的耕种放牧方式,进入新世纪后,当地年轻人多数选择外出打工,留守村里的大多数是老年人。

如果发展种植业,因土地没有配套的水利设施,更不具备大规模耕种的条件,且大多数为旱田,作物有糜子、玉米、土豆等,遇到干旱年头,不仅产量降低,有时颗粒无收;也有人想发展圈养羊,可是羊的饲料只有作物的秸秆,单靠秸秆和少部分杂草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大规模的在草场上放养,势必造成草场沙化。村民们在农、牧业之间徘徊,这种半农半牧的粗放经营方式,一度让这里的村民苦不堪言。

对于上世纪出生的几代人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谁家的姑娘能远嫁到后套(巴盟)或是沿河(达拉特旗)地区,因为那里有白面吃,嫁到那里生活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许多,也有人去后套地区帮助人家收小麦,后套当地的农户用小麦作为工资,经常见到村里的年轻人开着四轮车出去帮助人家收割小麦。

这是苏布尔嘎镇当时农村的一个缩影,也从侧面反映了这里落后贫穷的状况。

农牧民在几十年耕种、牧羊中,面对的“平沙莽莽黄入天”的境况,人们有苦难言,也是一道留在几代人记忆中的伤痕。

二、出路在何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坚守在苏布尔嘎镇的年轻一代开始思考着如何能走上致富路,多年以后依靠养殖绒山羊发家致富的村民回想着致富路上的点点滴滴。

新疆种植葵花致富_新疆种葵花经济效益_新疆种葵花收成咋样

时间从1984年说起,时任伊金霍洛旗三中(伊旗畜牧职业中学)校长边万厚,他看到周围的农民都是传统的放养,养羊除肉食了自给自足,绒毛和羊皮根本就卖不了多少钱,村民们满满辛苦上一年,到头来收入实在是太少了。在工作之余,边万厚开始种地和养殖,他决定先从养羊入手,他想要是羊的质量提升了,绒的产量就提高了,收入不就多了吗?

从伊旗畜牧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都知道学校除了上文化课外,还有一门职业课,课程的内容包括种植和养殖,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种养殖的基本技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边万厚老校长矢志不渝的信念,在任校长期间,为学校开辟了种养植基地,每个学期都给学生安排1-2周劳动课。在劳动实践课上,边万厚经常为学生讲解如何栽培果树、如何搞养殖,节假日深入田间地头与农牧民交流。他想如果选用优良的种羊,实行圈养,让农牧民去走精品化养殖之路,就可以减少外出放牧的时间,减轻劳动力,这样能改变绒山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起初没有人相信老校长做法,农牧民知道在周边地区养羊根本就没有大规模圈养的,更有人说阿尔巴斯山羊那不就是天天在草场上跑着,圈养的方法可行吗?如果实行圈养,必须选用优质品种,购买的价格,还有其它的费用,成本高,还有各种疾病,需科学的去防治,一旦出现疫病传播或死亡,损失不可估量,这是农民经受不起的;其次,一旦实行圈养,羊的活动范围受限,食物依靠人工喂养是否可行,用玉米饲养成本高,用农作物的秸秆喂养,旱田农作物根本就赶不上喂养速度,把土地种成苜蓿,影响粮食产量,村民们也不愿意这样去做。受到老校长指导过的农牧民对此产生了怀疑,有的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在牧业和种植业之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农民无法选择,不知路在何方。

三,致富路上的艰辛

致富是“三农”中的一个主题,致富的源泉是勤劳,汗水和泪水会让创业者体会到人生的苦和乐,在致富途中面对山重水复、雄关漫道,但终将迎来柳暗花明。

家住光胜村五社的韩铁则,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因家境贫穷放弃学业,在家和老父亲一起养着几十只羊,耕种着十几亩薄田。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忙完地里后,外出打工,到城里从事简单的瓦工活儿,赚钱以补贴家用。当年种地养羊的收入,勉强能够维持生活,遇到干旱的年头,就连吃黄米也得和别人去借。

90年代中期,韩铁则已到成家的年龄,把自己打工攒下的钱拿出来,又和亲戚朋友借了点,简简单单操办婚礼,家里除了一套老式综合衣柜和黑白电视外,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看到周边的一些村民在边万厚指导下,逐渐走上专业化养羊之路,韩铁则一刻也坐不住了,于是他主动登门向边万厚请教,老校长看到他对养殖绒山羊很有信心,主动为他介绍养殖精品绒山羊的想法,听了老校长的讲解后,韩铁则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决定要大胆的去尝试一下这一行业。

自从听了老校长的讲解后,韩铁则决定养殖精品绒山羊,他隔三差五,风雨无阻,徒步好几公里,去和老校长、以及有经验的养殖大户取经。

初次购买20只绒山羊,按照老校长介绍的方法去饲养,几个月后,有几只绒山羊精神不振,先后出现不吃不喝的现象,又有几只陆续倒下,为减少损失不得把羊处理掉,损失近万元。20多年前的1万元是不小数目。当时,老婆抱怨,亲戚朋友们纷纷劝说他放养土种羊。

后经过当地防疫部门的实地察看,由于把原来放养的羊和绒山羊混合起来,原来放养式的山羊,在草场上能吃到各种草,营养均衡,如果圈养,单靠喂养几种草料难以满足山羊的营养所需,圈棚设施过于简陋,消毒不及时,疫病防治做得不到位,才出现上述情况。

1998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几位教授来到苏布尔嘎镇,指导当地村民实行百分百圈养,按方种植、配方饲喂、分群管理、秸秆粉碎利用,在专家的指导下,完全圈养的羊每餐都有科学配方,孕期母羊和羔羊还有专属营养套餐。营养均衡使绒山羊的身高、绒长、产绒量、体重都有所提升。有了专家的指导,给韩铁则和养殖绒山羊的专业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三考虑后,韩铁则下定决心走精品化养殖的路子。

在苏布尔嘎镇,韩铁则只是养殖绒山羊的一个典型代表,随着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加上不断地摸索和艰辛付出,他们先后走上了养殖的绒山羊之路,看到养殖绒山羊带来的效益,周边的村民也纷纷开始圈养绒山羊,通过买进种羊,繁育优质绒山羊,淘汰土种羊。

人们把这种经过改良的绒山羊叫做“敏盖”白绒山羊。

四,规模化养殖

有了技术指导,有了精品绒山羊,可是村民们养殖基地零星分布,难以形成规模化,加上一些村民的圈棚设施简陋,缺乏统一管理的优势,很难实现养殖规模化带来的集聚效应。

2005年,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敏盖”白绒山羊养殖园开始筹建,饲草料基地建设+养殖园区建设+适用养殖技术+种质资源保护的模式,让绒山羊养殖走上了规模化道路。

这种“分群管理、圈养舍饲”模式与伊金霍洛旗全年实行禁牧政策是相统一的,禁牧是为了让生态恢复,圈养无疑是实行禁牧的最佳选择。这种标准化舍饲养殖区域,可以推进人口转移,减轻生态压力,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启动建设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促进生态自我修复。为了解决绒山羊的草料,村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自己家的耕地上植了紫花苜蓿、玉米等草料。

2007年,韩铁则入住养殖园区,步入正规养殖之路,开始饲养优质绒山羊。他主动加入养羊协会,积极参加各种养殖培训,科学饲养,圈里的羊完全符合“敏盖”白绒山羊的标准,当年他的羊羔卖到3000元每只。他响应政府政策,规模化养殖,同年被选为伊金霍洛旗第15届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他积极献言献策,宣传“敏盖”白绒山羊的养殖效益,大胆畅想养殖绒山羊的美好未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党员,韩铁则在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乡亲们,闲暇之时,帮助周边邻居养殖优质绒山羊,主动传授养殖经验,他认为只有和乡亲们一起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裕,才能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

从事养殖绒山羊十几年以来,韩铁则养殖的数量从起初的20只,发展为现在的150只,种公羊平均产绒量达1500克,最高个体产绒量达2650克,种公羊体重达60千克,母羊体重达45千克,绒长9—10厘米,绒细度为13—16.5微米。特别是他的种羊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得到了周边省区农牧民的赞誉,销售地区不断扩大,年收入达到50万元。这一切要是放在二十年前,他想都不敢想,现在韩铁则被推选为养羊协会副会长,被政府评为“敏盖”白绒山羊养殖示范户。

2020年韩铁则为儿子在城里买了楼房和小车,在采访中,他说:“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可行的,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这一切都归功于党的好政策!”

截至目前,像韩铁则这样的养殖示范户越来越多,据统计伊金霍洛旗“敏盖”绒山羊养殖户将近8000户,绒山羊养殖总量达45万只,建成6大高效现代养殖园区,开展繁育体系建设、育种方法等课题研究11项,累计培育核心种群345个,成功举办绒山羊交易会、选美大赛、研讨会等活动16场次,成为全国优质绒山羊的输出基地之一。优质绒山羊向山西、陕西、青海、甘肃、辽宁、宁夏、新疆及内蒙古各盟市、旗区辐射,累计输出20万余只,为当地农牧民创收6亿余元。

五、回乡创业的年轻人

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

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地肥 水美……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抹不去的一道乡愁,一首经典老歌让我们回到30多年前。30多年的时光,苏布尔嘎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苏布尔嘎镇已具备美丽乡村的气质,唯有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苏布尔嘎人创业的激情,他们用真情和汗水将这片热土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云长林,80后,苏布尔嘎镇人,早在伊旗畜牧职业中学就读初中的时候,就常听人们叨啦边万厚老校长是如何养殖绒山羊。对于养山羊,云长林从小亲眼目睹了老父亲放的几十只羊,种的十几亩旱田,粮食产量勉强自给自足。生活的艰辛、家境贫寒,兄弟俩先后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可是打工三天两头的,地方不固定,有时收入并不比在老家种地多。成家之后,抚养三个孩子,老婆没有固定工作,生活开支往往入不敷出,为了能更好地生活,不得不开始学习开大车,但长途跋涉,日夜操劳,身体逐渐不适,有时长达几个月的长途运输,让老婆和孩儿提心吊胆。

2012年,云长林把卡车卖掉,决定回乡创业,入住2号养殖园区,和老婆一起饲养“敏盖”白绒山羊,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养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20只绒山羊。

“每年出售种羊、羔羊,年收入20多万元,羔羊平均能卖到4000元,种羊最高卖过3万元一只。”云长林说。

“为什么有养殖绒山羊这个想法?”我随口问道。

“回到自己的家乡,踏着脚下熟悉的土地,创业比较踏实,主要还是政府的政策好哇,干这营生只要你精心付出,把绒山羊养的壮壮的,达到相关标准,每只绒山羊可补贴500元。今年还有补贴政策,有意向发展“敏盖”白绒山羊的农户,只要绒山羊达到一定数量,羊圈棚符合要求,每户还给补贴5万元。”云长林讲述着。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云长林胸有成竹,这几年养殖“敏盖”白绒山羊积累了一些资金,打算把老家的耕地整合一下,给土地增加现代化水利设备,再购买大型机械设备,用现代化装备种植土地,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这几年,玉米、葵花、土豆等价格非常好,自己家的土地肯定不够种,这样一来还得承包百十来亩地,我还准备把老家的旧羊圈改造一下,继续扩大绒山羊的养殖规模。”

袁新宽,80后,高中时就读于伊旗畜牧职业中学,专业课的课程为畜牧相关的知识,自然对养殖有所了解。高中毕业后,曾经在外打过工、开过建筑公司、洗车行,但因各种原因没能坚持做下去。经同学王生云推荐,从2013年10月开始,他购买了80多只“敏盖”白绒山羊,后入住苏布尔嘎新村5号养殖园发展绒山羊养殖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个人养殖的绒山羊数量达到200只,他所参加的合作社养殖“敏盖”白绒山羊数量有500多只,年收入达100万元。

我开玩笑的问道:“当初决定殖精品绒山羊是不是上高中就规划好了?”

“也不完全是,咱是农民的儿子,在农村我才有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我们这一代人生逢盛世,更应该奋斗当下,在苏布尔嘎镇这一片土地上去实现人生的梦想,也能为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哇。”袁新宽说。

从开始养殖绒山羊的那一天起,袁新宽全身心投入到养殖中,在养殖低谷时,他没有放弃,在养殖景气时,他没有骄傲,在“敏盖”白绒山羊选优比赛中屡次获奖,自己带动周边的村民一起致富,他的典型事迹多次被央视和地方媒体报道,2016-2017年袁新宽荣获“鄂尔多斯市青年致富带头人”奖。2020年荣获“伊金霍洛旗农村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想创业,必须具备有三个条件:一是敢想敢做敢创新,二是善于学习新东西,三是不怕吃苦,承受能力强。我们必须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样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对于“敏盖”白绒山羊的前景,我充满信心。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还有更多的青年人回到苏布尔嘎镇,在这里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六、阳光大道

从北朝民歌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到今天草原儿女唱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羊群一直伴随着草原。

可见,草原上的羊在人类的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国文化中,羊代表了温顺、美丽、祥和和吉祥,是牧业文明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同时在人类的生活中提供了许多实用和美学的价值,满足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它们的肉、奶、皮毛等产品,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和衣物来源,也是人类的重要贸易和收入来源;在人类的发展中羊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创新。它们与人类一起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变化,创造了新的文明和价值,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多样。

羊继续在书写历史,而“敏盖”白绒山羊将是历史长河中一朵耀眼的浪花。一根细细的“软黄金”与生态、经济、乡村振兴紧紧相连,一件羊绒衫温暖全世界,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鄂尔多斯,“敏盖”白绒山羊无疑是羊绒衫最好的原料之一。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截至2022年底,伊金霍洛旗森林面积达到3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0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1%。从“沙进人退” 到“绿进沙退” ,离不开几代“三北”工程建设者扎根荒漠,坚持不懈, 离不开“敏盖”白绒山羊创造者和坚守者的精心付出,离不开奋斗者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阳光总在风雨后。“敏盖”白绒山羊赋予了鄂尔多斯高原新的使命,世人的目光必将再次聚焦在这一片充满希望的高原, 一个温暖世界的地方。

新疆种植葵花致富_新疆种葵花收成咋样_新疆种葵花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乔五厚,伊金霍洛旗人,教育工作者。爱好书法诗词、文学,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讲述好鄂尔多斯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鄂尔多斯。

(您想阅读山羊平台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吗?那么就请您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

新疆种葵花收成咋样_新疆种葵花经济效益_新疆种植葵花致富

鄂尔多斯市山羊网络公众平台编委名单

苏怀亮:鄂尔多斯诗词学会会长

王振荣:山羊平台主编,资深记者

李德胜:鄂尔多斯诗词协会副会长

王文中:鄂尔多斯诗词学会副会长

刘国林:鄂尔多斯诗词协会秘书长

刘 影 :鄂尔多斯山羊平台图文编辑

买书 买真正的玉 就来这里

销售热线:微电同号

买书 买真正的玉就来这里

销售热线:微电同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