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带头,致富不愁。

乡村振兴中,人才永远最关键。当下,在内蒙古大地,各地通过在“选”上做文章、“育”上下功夫、“留”上见实效,不断为乡村振兴人才库注入沽沽“活水”。当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优秀人才与广袤乡野相遇,便会碰撞出巨大火花,让村落焕发新生……

“我们村把班子队伍建设、党员培养、民族团结等融入社会基层治理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开始依托地处城郊的优势,陆续发展绿色蔬菜种植产业园、肉羊养殖产业园、民宿采摘园等旅游项目。”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福如东村党支部书记郝树平说起引领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时侃侃而谈。

近年来,武川县委组织部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时机,采取择优留任一批、外出回请一批、公开选派一批、本地选拔一批等方式积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县共培育村级后备干部295人、致富带头人334人,为推进乡村振兴积蓄了力量。

“别人借了我几千元,3年了还能起诉吗?”“亲弟弟不赡养父亲,我该怎么办?” 这几天,来自呼伦贝尔市壮丽律师事务所的巴特尔主任特别忙,时不时会接到村民们咨询法律问题的电话。原因是巴特尔除了律师事务所主任这一职务,还是呼伦贝尔市“十个一”人才计划中下沉到基层一线的一名法律顾问。

按照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规划,到2025年,全市794个嘎查村至少一嘎查村一名大学生、一名金融副主任、一名法律顾问、一名驻村干部;106个苏木乡镇至少一镇一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一名科技特派员、一个名家工作室;14个旗市区均配备至少一个医疗专家服务团、一个教育专家服务团和一名科技副总。

发掘人才是“引龙入海”,培育人才是“深水养鱼”,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协日勒台嘎查,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布兽医”,他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他深耕养殖业20多年,还因为他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买牛时,要挑选改良程度高的基础母牛。在购入基础母牛后,要第一时间做好系谱档案登记,每代配种时选择远缘的父本冻精,避免发生近交衰退。”布和白乙分享他的养牛致富经。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布和白乙多年来不断探索如何养好牛、养出精品牛。他培育出了一批全市拔尖的优质品种乳肉一体改良牛,其中个别牛的售价能达20万元以上。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助力乡土人才“破土飘香”,既要为他们厚植成长沃土,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剂”,也需要强化正向激励,让更多的乡土人才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

从5月份开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以全区现职11040名嘎查村党组织书记、273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对象,历时9个月全覆盖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面推进“头雁”能力提升行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培育高素质农牧民1.5万人以上,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头雁”780名。

引才、育才是前提,留才更是关键,只有真正留住人,留住人心,乡村的发展才会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那么,如何留才?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新民乡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一方面通过健全人才表彰激励制度,将业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列入人才储备库,优先吸纳进党组织。另一方面以打造和美乡村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倾力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

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当地着力实施本土域外人才回归工程,重点联络回引热爱家乡、群众认可、敢挑重担的高学历、高素质人员,针对本土发展规划和个人发展意向,“点对点”帮助其制定科学化创业计划书,并配套开通集资金、场地、技术、服务等内容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切实打破乡土人才返乡“顾虑”壁垒。去年以来,该旗已有48名乡村振兴实用人才被命名为优秀乡土人才,扶持返乡创业人才15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04万元。

与此同时,他们将本土“十个产业”发展建设规划与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相融合、同推进,充分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发展需要,多渠道搭建创业舞台,通过兴办各类农业牧业科技园、小微企业孵化器、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乡土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

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生机勃发的千里沃野,大展宏图的乡野舞台,将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去往乡村,共赴乡村振兴的多彩实践,书写美丽乡村的无限可能。(记者 李国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