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回乡创业养大雁
冬日的暖阳洒满大地,1月17日,在射洪县万林乡文白村15组的射洪县川予养殖专业合作社,业主汪龙正在往几个饲料槽内添加饲料,成群结队的非洲大雁有的划动着水波而来,有的从草丛中“高雅”地踱步前来争相吃食,不时发出“嘎嘎……”的鸣叫声。
“这两年回乡创业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我基本掌握了非洲大雁的养殖技术,销售市场也在逐步扩展,前景非常可观。”汪龙说,两年的创业之路让他饱尝酸甜苦辣,发展到今天,他的养殖场已经有2000多只大雁的存栏。
瞄准市场
在外务工厨师走上创业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肉味鲜美的非洲大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汪龙说,在天津打工时,他发现非洲大雁满足了人们追求绿色健康的需求,在餐饮行业非常畅销,同时,非洲大雁对环境气候适应性强、易于饲养,于是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2013年9月,在外务工18年的汪龙回到了射洪,用多年打工的积蓄在万林乡文白村15组流转了40多亩土地,建起了养殖场,开始种植牧草,养殖大雁。
“大雁全身都是宝,据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不会得癌症,一种是海洋里的鲨鱼,而另一种动物就是大雁。”汪龙说,大雁不仅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最佳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同时也是许多食品工业及医药工业制成多种抗癌保健药物和抗生素药物的主要原料,除了雁肉,大雁蛋和羽毛的销售收入也非常可观。2014年,汪龙养殖大雁收入20万元左右,掘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返乡创业
从“门外汉”变成“土专家”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汪龙遇到许多难题,缺技术、缺资金、缺理解与支持。
“2014年的4月,第一批大雁幼苗从北京空运到射洪,由于气候不适应,刚运到时就有一些幼苗生病,陆续死去。”汪龙回忆说,本来妻子就不支持他搞养殖,认为养殖行业投资大、周期长,而且又脏又累,这样一来,抱怨就更多了。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既然敢放弃干了18年的厨师重新创业,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选择,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不怕苦、不服输的个性让汪龙振作起来,在万林乡党委政府和县畜牧局的帮助下,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充电”,从网上、书本上学习养殖非洲大雁的专业知识。
“再次购买大雁幼苗时,我更加注重防疫和营养摄入,在减少温差上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一批幼苗基本完全成活。”汪龙说,在向县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局相关专家多方求教后,他决定用第一批大雁生产的雁蛋在本地繁殖,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因温差等造成的幼苗死亡,渐渐地,他在当地探索出了一条大雁养殖路。
新年梦想
做大产业带领乡亲奔小康
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逢年过节,汪龙总是要拿出一部分雁蛋和雁肉送给村里的留守老人、小孩和困难群众,用他的话说,“算是给乡亲们的一点回报”。
“如果说创业让我实现了第一个人生理想,那我的第二个理想就是带领乡亲们走我探索出的这条致富路。”2014年6月底,汪龙成立了射洪县川予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户,合作社长期雇佣当地村民8户,带动了一部分村民增收。
“一只成雁出栏时体重在5斤以上,每斤按30元的价格出售,一只非洲雁的价格大约150元,利润相当可观,产品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重庆、西藏等地供不应求。”汪龙说,看着他的大雁卖到了全国各地,一些村民也渐渐了解养殖非洲大雁的收益和前景,并表示愿意跟着他干。
谈到带领乡亲们致富,汪龙表示,新的一年他有两个计划,一是通过县供销社和京东射洪店在网上销售大雁系列产品,通过“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继续扩大市场;二是鼓励村里的贫困户或者残疾人养殖大雁,由他免费赠送种苗,免费传授养雁技术,最后保底价回收。
“‘小打小闹’成不了大事,要想带领乡亲们奔小康,还得走规模化养殖的道路,以后我想每年发展合作社成员5户,逐步壮大非洲大雁养殖产业。”汪龙说,下一步,他还打算建育雏舍、保温舍、种雁舍、种雁运动场、非洲雁加工厂等,利用文白村生态环境好、风景秀丽的自然条件,开发生态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实现多元化经营,在这个小山沟里放飞致富梦。
中国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