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多通风,多光照,结出来的卖相才好,味道才爽口。”说这话时,仙降镇大户董邦程正忙着给西甜瓜通风排气。
日前,记者在董邦程的西甜瓜看见,一片绿油油的枝蔓,却不见瓜仔。董邦程掀开几片叶子,三四个淡绿的西甜瓜仔露了出来。他说,再过半个多月,西甜瓜就可以了。
在江头村,除了董邦程外,还有十来户村民种上了西甜瓜。
西甜瓜增效益
“什么时候种何作物,何时上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曾经是村民最头疼的难题。”董邦程介绍,十几年前,村民们的种植观念比较传统,只种草莓一种,时间一长,病害增多,产值逐渐减少。被村民们称为土的董邦程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轮作植物。2002年,董邦程开始了草莓和西甜瓜轮作实验,当年亩产值创万元,比起之前增收两三千元。
记者了解到,由于大棚光照状况与西甜瓜生长、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而今年受阴雨影响,收成多少会受影响。不过让村民欣慰的是,目前西甜瓜的市场在5元/公斤,较去年涨了1元,粗略估算每亩地可收成两三千公斤西甜瓜,除去成本,收成大概有五六千元。
钢管大棚搭起温床
“刚开始村民都抗拒搭建钢管大棚,认为太费钱。”董邦程告诉记者,与毛竹大棚相比,钢管大棚具有抗风、保温、省工等优点,但成本比较高,约1万元/亩。后来政府出台政策,搭建钢管大棚每亩可以补贴5000元,村民只要再掏一半的钱就能搭起来。钢管大棚可以用15年,算起来其实比毛竹大棚还要划算。在村委会主任林国民的带领下,村民们先后搭建起了钢管大棚。目前,该村搭建的钢管大棚达到五六十亩地。
“钢管大棚不仅是植物的温室,也是致富的温室。”林国民笑着说。据了解,江头村早在1997年就被定为市大棚栽培示范,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该村涌现出了一批有文化、懂、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农村经济的土专家。
增收两三万元农户乐开怀
“我们家四口人,家中电器齐全,有2辆摩托车,去年还刚建了新房,这都是发展效益带来的变化。”说起大棚种植,村民林坚脸上挂着笑容。
林坚说,过去十多年他都在种水稻,每亩地收成顶多千把块,闲时打点零工,生活非常拮据。2005年,看到建温室大棚的乡亲们都挣上了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家也掏出了积蓄搭了2个温室大棚,种起了西甜瓜和草莓。“去年又增加了3个大棚,共5亩左右,按保守计算年纯收入有4万多元。”
据了解,西甜瓜、草莓等经济作物的大棚栽培,已带动该村及邻村80多户村民致富。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不少原先以种水稻为生的村民纷纷搭建了大棚,学习种植技术。现在,采用大棚轮作种植的农户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较普通农户多出两三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