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邵庆勇,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食家畜研究所所长,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2014年,成为云南省第一批“三区”科技人才。2022年,担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宁蒗县、武定县科技特派团肉羊产业组组长,长期工作在农业农村科技一线。2023年7月,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主导的“云上黑山羊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得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绵羊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养殖绵羊故事视频_致富经养绵羊视频全集

绵羊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养殖绵羊故事视频_致富经养绵羊视频全集

空气清新、绿草盎然,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人来到了“云上黑山羊”的养殖基地。

初入羊场,工作人员贴心地为记者们分发了口罩,以遮挡羊场的“气味”,只有邵庆勇不以为意,满眼关爱地看着羊儿们,给记者们说起了羊场的故事。他摸着羊儿示范着,人与羊,和谐又宁静。

用科研服务群众

致富经养绵羊视频全集_致富养殖绵羊故事视频_绵羊养殖致富故事

绵羊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经养绵羊视频全集_致富养殖绵羊故事视频

“科研应该与生产结合,科研人员应该与产业结合,要走进百姓,做有意义的科研”。邵庆勇与记者说,这是他深度参与项目最真实的感触,也是他199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羊业科研25年来最深刻的感受。

“在农业领域,农业科技成果虽然很多,但转化率很低。实验室与大地之间,似乎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有意义的科研,应该真正落到实处,走进百姓、走进生产一线。我所在的团队,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才一步步取得成绩。”

邵庆勇所在团队重视科研成果服务群众,团队成员钻羊场、住羊舍,将标准化的养殖技术成果、养殖技术体系推广到乡村,推广到每一个养殖户家中。从品种、繁殖、营养、饲料、管理、疫病、设施等环节,指导和规范“云上黑山羊”养殖。在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找寻方法,通过饲料营养、高效繁殖、精准管理、综合疫病防控等高效生产技术的研发与集成示范,解决了我国肉用山羊存在的一些养殖难题,突破了效率较低、体系不完备等不足。

为给群众提供有效服务,邵庆勇带领团队下沉一线,担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宁蒗县和武定县科技特派团肉羊产业组组长,为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本土人才帮带,手把手教会养殖户应该如何科学养羊。从2014年开展第一批“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以来,邵庆勇同志作为科技特派员10年来持续深入产业一线,带动“云上黑山羊”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养殖场(户)养殖水平和效益。

用产业带动群众

绵羊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养殖绵羊故事视频_致富经养绵羊视频全集

致富养殖绵羊故事视频_绵羊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经养绵羊视频全集

“我们身在农村,学在农大,理所应当回馈农村,服务农业。”邵庆勇说,他们这一代的农大学生,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在国家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尤其被激发出服务农业、回馈农村的激情与担当。

“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是支持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发自内心地愿意投入毕生所学为群众服务。想要这个产业得到社会的认可,让养殖对象认识并且不断提升养殖水平,我们就要为养殖户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邵庆勇表示,项目创建了“两带动双促进”的云南肉用山羊产业模式,构建了多种养殖模式,形成《云南农村肉羊养殖“八改”技术》,5项技术被列为省级主推技术,云上黑山羊被列为全国主导品种。为支撑县域产业发展,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经常组织人才团队下沉县域帮扶群众,帮助农户建立家庭牧场,带动家庭收入的增长,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产业提质增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小山羊有大作为。肉用山羊产业正成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10余年来,所在团队用科技支撑产业扶贫,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云上黑山羊”累计带动了1.5万户脱贫群众增收致富,被喻为云岭高原的“黑珍珠”。

邵庆勇所在团队坚持用科技服务群众,“把论文写在羊舍里,把成果用到养殖场”,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增效,增加内生发展动力,做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云上黑山羊”项目立足市场需求,构建、完善产业链,做到将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已在我省120个县(市、区)和21个外省(区、市)累计推广种羊15万余只,综合经济效益达300多亿元。

邵庆勇所在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技术“四个面向”,以肉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为抓手,促进养殖户增收致富,围绕面向地方产业经济主战场创新作为,为农业科技促进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宝贵经验。

用真情走进群众

致富经养绵羊视频全集_致富养殖绵羊故事视频_绵羊养殖致富故事

绵羊养殖致富故事_致富养殖绵羊故事视频_致富经养绵羊视频全集

“我出生在宣威农村,初中时要走3个小时的山路上学。从小都是踩泥巴,玩泥土,哪里怕脏的。”邵庆勇捧起一抔青贮饲料,细细讲述他与团队为羊儿们东奔西走的故事。

2017年,团队来到寻甸县金所街道金鑫家庭牧场,每天不辞辛劳到养殖户家中测定、指导建造羊舍,忙时直接睡在羊场。他们通过设施设备的改造、种养结合、放牧草地(山林)合理利用等,结合具体的家庭牧场饲草饲料资源情况研究建立了“两段式”分类施策养殖模式。

这种养殖方式提高了母羊繁殖效率和商品羊出栏体重,团队全身心投入实验调研,没日没夜在实地考察,勘测养殖环境、评估养殖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团队引导下,小户改造羊舍、制作青贮、种刈割型牧草开展庭院全舍饲养殖云上黑山羊,建设了系统、科学的养殖模式,也以此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羊育种是公益性的,效益很低,当时企业坚守困难,发展阻碍重重。有很多企业支撑不下去,最终选择了放弃,我们一开始的进展也因此比较缓慢。”科研项目历时时间长,科技人员甘坐冷板凳,即使起步艰难,过程艰苦,仍然持之以恒开展创新和应用。

“我本身在农村出身,现在父母兄弟也都住在农村,农村发展得好,我的心里就十分高兴。”也许正因为心中的这份情感,十余年来,邵庆勇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龙陵县等多个地区开展技术帮扶工作,作为科技特派团成员,他带着技术和经验,持续参与黑山羊新品种的培育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现在还带着团队开展2个黄山羊新品种(系)的培育。

“我们的团队中,像我这样的研究员不算什么。已经去世的带头人‘羊妈妈’洪琼花老师,我们畜科院的前辈高源汉、杨春珂、张念祖、黄德生等,他们都是我的前辈和榜样,他们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后辈学习。”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团队从1994年云南省第一个山羊项目开始,至今围绕云南黑山羊产业方面团队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8个,一群人围绕一个产业一只羊持续发力20余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人生有涯,团队更迭,学术的薪火不灭,科研的使命永存。在优秀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挖掘产业需求,围绕科研、做强产业、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云岭大地上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坚守与追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