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虎,男,汉族,生于1974年7月,酒泉玉门人,中共党员。玉门市紫龙珠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5年被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
李生虎的老家在玉门市花海镇小泉村五组。他1996年开始在玉门市电视台工作,直到2011的一次回乡,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次回乡,他发现家乡土地上的葡萄园,风吹过一排排葡萄架,绿叶婆娑,宝石般的葡萄晶莹透亮,如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注视着他,诱惑着他,让他产生一种欣喜的迷恋。根据他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一种特有的对市场的敏感神经被唤醒,他认定在这片土地上做葡萄种植产业,一定会取得成功并大有收获。他深深眷恋自己的家乡,也一直想在自己的出生之地寻找一个平台,以自己的能力一试身手,同时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经过半年调研,他全面了解了花海镇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面积多、品质独特、品种好是优势,零星种植、技术缺乏、销售市场没有打开和畅通是劣势。通过调研和思考他找到了切入点,决定要甩开膀子干,闯出一条路。2012年,他辞去电视台工作,经过一番基础准备,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原有的花海葡萄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成立了玉门市紫龙珠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他新的创业之路。
立足品牌市场拓销路
2012年时,葡萄产业在花海镇已经发展了3年,但农民的认可度还较低,常规作物种植仍然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葡萄种植户担忧没有销售市场,零星出售价格不稳定,容易造成产品滞销,因而对葡萄产业发展的前景持怀疑态度。
为了打消种植户的顾虑,李生虎从种植户最关心的销售和价格入手,当年即注册了“紫龙珠”红提葡萄品牌商标,设计了品牌标志和产品包装,正式将花海葡萄以品牌的方式推向水果市场。品牌打出了,必须有收购商前来收购。于是,他组织人员到辽宁大连这样的全国较早的葡萄种植基地取经,又奔赴长沙、南京、广州等地联系客户。凭着坚定的信心和坚韧的毅力,初步与酒泉、兰州等地的大型市场建立了销售关系,建立了与长沙、广州、海口等12个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最终用两年时间打通了内外市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
2013年,葡萄种植大丰收,在他的积极联络下,全镇的葡萄一销而光,种植户们拿到了期盼中的高效产出收入,群众在体会到亩产收入过万元的喜悦之后,更加增强了种植葡萄奔小康的信心。在李生虎的带领和鼓励下,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底,紫龙珠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336户,全镇葡萄种植发展到了1.5万亩,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扩张,产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也明显增强。
重防治强技术提升品质
面对取得的初步成功,李生虎清醒地意识到:打开销路、建立市场仅仅是第一步,市场要长期稳固,产业要长效发展,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迎合市场的需要。面对发展之初葡萄产业种植面积大,但管理不精细,技术缺乏且盲目追求数量导致品质不达标等问题,李生虎在深沉的思考和琢磨中意识到,葡萄产业的发展是条漫长的路,为了避免其间的挫折和曲折,必须及早下手,防患于未然。
品质是关键,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解决葡萄品质问题,促进种植户按标准化进行种植管理,李生虎自费从敦煌聘请了技术专家,成立了葡萄种植技术指导队伍,无偿为合作社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普及标准化种植技术。
他们通过实施配方施肥,解决了葡萄颜色过深,由紫变黑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糖分含量;针对黄叶病、根瘤病、蔓割病等常见病症,组织人员分片蹲点开展防治,并无偿向种植户提供防治药物;为了丰富市场销售,他积极引进A17、无核白鸡心等新品种进行试种;为了提高产量,他组织和带领技术人员进行“V字架”等不同架式对比试验,确定了适合本地的种植架式,使葡萄种植的亩产量提高了20%。
苍天不负有心人,通过他精细技术指导下的标准化种植,全镇果品率由2012年不足20%提高到了2014年的65%。2013年,会员亩产收入过万元的有13户;2014年,会员平均亩产收入达到6000元,是当地普通作物亩产收入的2倍还多。
产量增大,销售肯定会有富余。为了解决储存问题,李生虎成立了润丰仓储有限公司,修建恒温库10座,总库容4000立方米,解决了鲜食葡萄长距离外运的保鲜问题。
讲诚信勇担当助推产业发展
2014年,花海镇葡萄遭受了多年不遇的低温冻害,近80%的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近20%的多年生葡萄苗木直接被冻死。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李生虎冷静沉着,马上积极联系省、市级技术专家,实地进行技术补救指导,尽可能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祸不单行,这年秋季,葡萄市场持续低迷,一级果品市场价跌到每公斤4元,为历年来最低价格,且前来收购的商贩少之又少,种植户的收益大打折扣,部分群众对葡萄产业不免心灰意冷,也有怨言。面对如此境况,李生虎迎难而上,否决了“随行就市进行收购”的办法,坚持履行年初的承诺,自掏腰包对种植户给予补贴,每公斤补贴额度达到1元,全镇累计补贴超过20万元。
有人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惊疑,他说:“大家因低温冻害大幅度减产已经有了损失,又遭遇市场低迷,这个时候不拉一把,好多种植户很可能过不了这个坎。我自掏腰包进行补贴,减少了大家的损失,也是帮助整个葡萄产业渡过难关。只要有利于葡萄产业发展,有利于群众增收致富,自已损失一点又算得了什么。人不能光为自己着想。”
在对外销售中,李生虎始终坚持“品质为首,诚信为先”的理念,在收购和外销环节中,他亲自上手,严把质量关,常常叮嘱员工:“达不到标准的果品,即便是烂掉,也绝不允许以次充好。诚信是咱们的立身之本,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正是他这种“丁是丁 、卯是卯”的严把质量关口的做法,赢得了海南、广东等地客商的赞许,由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拓出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大家都是好兄弟。对于部分经济确实存在困难的农户,李生虎主动先行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还时常去给予实地技术指导。当农户问他什么时候偿还农资款时,他总是笑着说:“不急, 等你种好葡萄赚了钱再给。”
诚信是立身之本,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这个人生信条和生意底线。
解危帮困热心公益
热切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时常惦记乡亲们的衣食住行,李生虎的本色一直没有改变。每年的文化物资交流会,他总是先站出来慷慨解囊,捐资保障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合作社社员张万义等5户因病致贫,他主动上门了解具体情况,从种植技术、致富信息、农资等多方面“开小灶”给予帮扶,逢年过节前去看望,鼓励他们坚定发展信心;他优先聘用周边村组零就业家庭富余劳动力到合作社的葡萄转运筐生产线工作,吸纳就业43人。
在妻子和同事的眼中,李生虎还是个“穷人”,合作社运行每一笔资金,他都要反复考虑、精打细算,自己的个人生活更是注重节俭,从不奢侈浪费。而在群众眼中,他又是一个热心公益、 乐于助人的“大方人”,从不吝啬抠搜,有难必帮,公益必上。
李生虎领导下的合作社,将生产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当地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大提高了合作社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