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饲养技术_泥鳅苗的养殖技术_苗养殖泥鳅技术视频教程

稻田养鱼新技术

一、鱼种放养

1.放养品种:

过去稻田养鱼只是养鲤鱼、鲫鱼和苹鱼等少量品种,目前已发展到放养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鲂鱼、鲶鱼以及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多品种,还可以发展萍、笋、菜、食用菌等生产进行综合养殖。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原则上讲,适于池塘养殖的所有种类都可以在稻田中养殖。

2.放养时间:

一般提倡早放,3厘米以下鱼种,在插秧前就可以放养,因为鱼苗个体小,不会掀动秧苗。而这时施足基肥的稻田,经犁耙后,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大量繁殖,对鱼苗的生长特别有利。实践证明,插秧前后放入同样规格鱼种,插秧前只比插秧后多饲养15天,但出田时,个体要比插秧后放入的增加100克以上。6~10厘米的鱼种,则最好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

3.放养方法:

冬春农闲季节,开挖好鱼凼、鱼坑。如为上年养鱼的稻田,最好要对鱼凼、鱼坑等进行整修,铲除坑边杂草。放养前,排干坑、凼,日晒一星期左右,然后灌水深10厘米左右,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按亩用生石灰50公斤撒施。再过一星期后灌足水,每亩施肥300公斤以适当培肥水质。4~5天后即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放养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批的鱼种规格要整齐。鱼种放养前还要进行鱼体药浴消毒。

4.放养数量:

要根据鱼凼的大小来确定鱼种放养数量。稻田养殖成鱼,提倡放养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稻田可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300尾左右,高产养鱼稻田可每亩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500~800尾。具体放养量要因地制宜,根据稻田的生态条件、产量要求和鱼种规格大小适当增减。如果实行粗放养殖的,要根据稻田的天然饵料状况来确定,杂草多可以草鱼为主,占60%,鲤鱼30%,其他鱼类10%;一般肥水田可以鲤、鲫鱼为主,占60%,草鱼30%,其他鱼类10%;实行精养的,可草、鲤并重各占50%。

二、鱼种放养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1.调节水温:

因为稻田水浅,水温变化大,所以在投放鱼种时,首先应检查运输鱼种的容器内水温与田水温度是否一致,水温相差不得超过3℃。如温差过大,应在容器内分几次加入田水,缓慢使其水温基本一致鱼适应后.轻轻放入田中。如用氧气袋运鱼种.则可将其放在田中1个小时左右,再解开袋口,将鱼轻放入田,

2.适时注入新水:

鱼种最好放入进水口处,发现田水过肥或消毒药性尚未完全消失,鱼种不适应时,能够及时注入新水,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3.鱼体消毒:

鱼种放入田前,一定要经过鱼体浸洗消毒。将鱼种放在3~5%的食盐水中浸浴5~10分钟,消毒后再放养。

4.检查拦鱼设施:

在放养之前应先检查田埂,进、排水口及拦鱼设施是否完整无损,发现漏洞应及时堵塞。

三、稻田养鱼的饲养管理

1.投饵:

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天然饵料可供鱼类摄食,每亩可形成10~2n公斤天然鱼产量,要达到亩产 50公斤以上产量,必须采取投饵措施。常用的种类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蚕蛹、糠麸、酒糟。有条件的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

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并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

一般在饲养的初期,由于田中天然饵料较多,鱼体也小,可不投喂, 中期少喂,以后逐渐增加;后期随气温下降,鱼的摄食量逐渐减少,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即停止投喂。5~6月,每亩每天投精饲料1.5~2.5公斤,青料8~12公斤,7~9月底,每亩每天投喂精饲料3~5公斤,青料18~25公斤,10月以后逐步减少。青饲料要鲜嫩,并于当天吃完为宜。

2.调节水位、水质:

要根据水稻和鱼的需要管好稻田里的水,调节水位、水质。在水稻生,育期间按水稻栽培技术要求进行,在放水晒田期间,鱼在凼内生长,不受影响,水稻抽节后,可逐步加深田水,尽量提高水位。稻田水质偏于酸性肘对鱼类生长不利。特别是水稻收割后,稻根稻桩腐烂严重影响水质。因此要尽量少留稻桩,定时向田凼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到微碱性。

3.鱼病防治:

稻田养鱼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稻田消毒:放鱼前,应选用药物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每亩使用25~40公斤生石灰,不仅能杀死对养殖鱼类有害的病菌和凶猛的鱼类及蚂蟥、青泥苔等有害的生物,还能中和酸性,改良土质,对稻鱼都有好处。石灰施后了天左右可放入鱼苗。每亩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3公斤,加水溶解后泼洒全田,随即耙田,隔1~2天注入清水,3~5天可放入鱼苗。

(2)鱼种消毒:鱼苗在放前,要进行药物消毒。常用药物有3%的食盐水,8.0毫克每千克浓度的硫酸铜溶液,1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20毫克每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漂白粉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使用,对大多数鱼体寄生虫和病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洗浴时间:根据温度、鱼的数量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洗浴时一定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

(3)饵料消毒:饵料在投喂前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用清水洗净,选取鲜活的投喂。植物性饵料,如水草、萍类,则用6.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后投喂。施用发酵的粪肥时,每500公斤粪肥中加120克漂白粉,搅拌均匀后投入池里。

(4)食物台和沟、坑的消毒:在鱼病流行时,要对食物台和鱼沟、鱼坑进行药物消毒。方法如下:

①漂白粉挂袋:鱼坑上插几根竹杆,每个鱼坑挂2~3只药袋,篓内装漂白粉50克,每3天换药1次,连续3次。

②往鱼沟、鱼坑内泼洒药物,一般用漂白粉、敌百虫或生石灰。如沟坑面积占稻田面积12~15%,每亩用漂白粉250克或用90%晶体敌百虫3~5克(2.5%粉剂敌百虫30~50克)。敌百虫对指环虫、三代虫、水蜈蚣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亩(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2公斤,化水后泼洒能预防鱼烂鳃等病。

③防除天敌害虫:如水生昆虫、蛙类、水蛇、食鱼鸟、鼠类等。水生昆虫有水蜈蚣、田螺等。水蜈蚣性极凶猛,贪食,1只小蜈蚣1夜之间可夹死鱼苗16条之多,对鱼的为害最大。在放鱼前,用生石灰泼撒全田,可杀死水蜈蚣。也可用敌百虫粉剂撒在水面,形成1.0~3.0毫克每千克的浓度,能有效杀死水蜈蚣。水蛇、鸟类、鼠类都是鱼类的主要天敌。

(4)其他

缺氧浮头:在水浅、放养密度大、饲料投放过多情况下或天气闷热、水中腐殖质分解加速而大量消耗氧气时。水中溶氧量显著下降,特别是下半夜,可降到最低是0.2~0.9毫克/升,这时鱼类将因缺氧而全部浮头,如不及时抢救,有全部死亡的危险。因此,应随着鱼类逐渐长大,对水中溶氧消耗的增加,根据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应及时加注清水,以提高稻田水位,改善水质。在天气闷热或天气骤变,气温过低时,要暂停投饵。发现浮头要立即排出田水,引进含氧量高的清水。

四、有害藻类过度繁殖

在7~8月高温季节,部分红萍死亡,这时稻田内的藻类会大量繁殖。其中有一种微囊藻,其细胞外面有一层胶质膜,鱼类不能消化,藻体死亡之后,藻蛋白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硫化氢、羟胺)对鱼的生长不利。据分析,1公斤水中含有50万个左右微囊藻时,就可使鳙鱼苗死亡,如达100万个以上,则大部分鱼类死亡。PH值为8~9.5,水温28~30℃时,微囊藻繁殖最快,可用0.7毫克每千克硫酸铜均匀撒洒在田中予以杀灭。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视频(高清版)

稻田养泥鳅是一种粮经结合的新型高效农作模式,近年来在海盐、开化等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在这一种养模式中,泥鳅可取食稻田中的害虫,减少水稻农药防治成本,其粪便可以肥田,滋养水稻,而稻田又为泥鳅的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从而实现稳粮增收。

产量效益

据调查,在稻-鳅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中,泥鳅亩产量为544公斤,平均价格每公斤50元,亩产值2.72万元,每亩成本1.115万元,亩效益1.605万元;水稻亩产量为356公斤,亩产值3702元,亩成本1770元,亩效益1932元,合计亩产值3.0902万元,亩成本1.292万元,每亩实际效益为1.7982万元。

茬口安排

水稻播种期为5月15日-20日,移栽期为6月5日-10日,11月上旬收割;泥鳅放养时间为5月初,11月初开始捕获泥鳅,抓大放小。

关键技术

一、稻田设施建设

1.稻田选择。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稻田。

2.开挖鱼沟。稻田四周开挖环型鱼沟,每隔40米左右开挖一条直沟,成“田”字形,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10%-15%。如田块较小,可挖成“十”或“井”字型沟。田和沟之间要布设一定数量的进出通道,以便泥鳅能从不同方位进入稻田活动和觅食,需要搁田时泥鳅能回游到沟内。

3.建防逃设施。泥鳅的逃逸能力较强,进排水口、田埂的漏洞、垮口,田水漫过田埂时等都可能造成泥鳅逃逸,因此在进、排水口需建二道拦网。

4.布设防鸟网。为防止鸟类等天敌危害,稻田四周及顶部需布设防鸟网。

5.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池铺设陶粒层及鱼类净化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出水池通过污水处理池,达到合标排放及重新利用的目的。

二、泥鳅放养及管理

1.品种。泥鳅品种选用生长较快的“台湾泥鳅”,也可采用本地“青鳅”和“黄斑鳅”,每亩放养数量为1.8万尾。

2.喂养。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殖质或泥渣。稻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培肥水质外,还应进行投饵喂养。5月和11月在养殖沟投喂,6-10月稻鳅共生期,在水田中投喂。

3.水位管理。水稻种植后,返青期沟水低于田面,泥鳅在养殖沟中活动。水稻开始分蘖到水稻蜡熟期,沟、田水相平,泥鳅与水稻共生。10月上旬,水稻黄熟后至第二年再次种植前,沟水低于田面,泥鳅重回沟内。

4.稻鳅共生管理

①稻鳅共生期为6月10日至10月上旬。

②田水深度。6月稻田水位保持在5厘米左右,7-8月高温季节,提高水位,以降低水温,水位保持在10-15厘米;9-10月,稻田水位保持在10厘米,10月上旬开始降低水位,10月10日前排干田水,让泥鳅回游到养殖沟。

③除草。水稻田不需要耘田或化学除草。

④施肥。施用有机肥,培肥水体,为泥鳅提供饵料。稻鳅共生期可减少饲料的投喂。稻鳅共生稻田不能施用化肥。

三、水稻种植管理

1.选种。选用高产优质抗倒的粳稻品种。

2.肥水管理。6月中旬至10月上旬,稻田、沟水相平,田里基本保持浅水层,中间适当露田。10月中旬排干田水,使田土逐渐硬实,便于机械收割。

3.病虫防治。水稻生长期间不喷施农药,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如8、9月放养赤眼蜂,防治螟虫类虫害;利用黄板防治稻虱类,7月开始每亩插黄板40-50块;挂性诱剂瓶,防治螟虫类害虫;安装太阳能灭虫灯,每10亩安装一盏。

稻田小龙虾养殖视频(稻田套养小龙虾)

淡水小龙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养殖最多的淡水螯虾养殖种类,其主要的养殖模式是虾稻轮作和池塘精养。自2006年大力推广虾稻轮作以来,通过各地政府和渔业部门的政策扶持和积极引导,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目前全市以小龙虾与中稻轮作为主的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不少农户从中受益。但也有一些地方由于选址不科学,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产量、效益偏低甚至出现亏本。养殖小龙虾到底如何才能实现高产高效?笔者在大量调研并总结各地养殖成败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认为养殖小龙虾要切实抓好8个环节的工作,即把好“八关”:

1、选址

虾稻连作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天干不旱,洪水不淹,且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一般地,低湖田、冷浸田、冬泡田比较适合。面积大小不限,但如果太小则不划算,最好以50亩——100亩为一个养殖单元。对于规模较大,产量、效益要求较高的基地,还要考虑交通便利,电力供应有保证。

2、环境

包括环形沟、田间沟的开挖,田埂加宽、加高、加固,水质、水位控制,水草种植等。

(1) 挖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虾沟,沟宽2米 深1米, 环形养虾沟离田埂2米远,拐角处最好呈弧形。一个100亩的单元,还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一”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1米,深0.5 米。环形沟和田间沟面积占稻田面积5%~10%。

(2)筑埂。利用挖沟的土加宽、加高、加固周边田埂,田埂顶面宽2--3米,高出田面至少0.8米,田埂要夯实,以防渗水或坍塌。

(3)种草。种植水草既能为小龙虾提供优质饵料,又能为其栖息、蜕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小龙虾养殖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水草是指沉水植物,也可种植水葫芦和水花生。

(4)控制水质、水位。水质应符合健康养殖要求,淡水小龙虾对重金属、某些农药如敌百虫、鞠酯类杀虫剂非常敏感,应加以注意。水位一般应保持高于田面30--60厘米;秋冬季,气温下降迅速,宜提高水位以保温;春季气温上升较快,且太阳照射强,应降低水位提升水温;夏季气温过高,水位宜深以达到适当降温的目的。

3、除害

虾稻连作稻田威胁小龙虾生存的敌害较多,水蜈蚣、蛙、水蛇、黄鳝、泥鳅、肉食性鱼类(如鲶、鳅、乌鱼)、水老鼠等都是小龙虾的天敌。因此,小龙虾放养前须用药物(如生石灰)彻底清除以上敌害,千万马虎不得。进水口要用20--40目纱网过滤,排水口也要用密网围住以防止敌害侵入。平时要勤巡查,及时清除田内敌害生物。有条件的可在田边设置一些稻草人、彩条布,恐吓、驱赶水鸟。

4、放种

坚持早放,放足,注重质量。实施虾稻连作的稻田应在9-10月投放幼虾或7-8月投放亲虾(可在稻田附近设置亲虾暂养池,最好与养虾稻田连在一起,待中稻收割后及时灌水放虾入稻田)。投放量:每年的9-10月份中稻收割后,往灌水的稻田里每亩投放1cm 以上小龙虾幼虾1-2万尾,或每年的7--8月,在中稻收割前往稻田的环形沟或附近的暂养池中投放亲虾,每亩稻田投放30--40斤(宜在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投放的时间越早,养殖效果越好。为保证成活率,亲虾最好就近直接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捞捕,离水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要坚持选种质量标准,尽量选择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躯体光滑、无附着物、活动能力强且个体体重在30克以上的雌雄虾作为放种亲虾,雌雄比例控制在2-3 :1。按以上投放量,实施科学管养,每亩稻田可产商品虾200—300斤,亩增纯利润600~1000元。

5、防逃

小龙虾底栖爬行而且逆水上朔的能力较强,因此要注意防逃。养虾稻田的进、排水口要设防逃设施,进水口用20~40目的网片过滤进水,排水口也要用密网围住,以防止淡水小龙虾逐水流而外逃;稻田四周田埂上要用70厘米宽的密眼网片或石棉瓦围拦,网片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土上部分成90度向内倾斜。用石棉瓦做防逃墙比较经济,每米成本2.5元,可以管3~5年,效果也比较好。平时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封闭网片或石棉瓦有无漏洞(老鼠可咬破网片),防止逃虾。

6、饲养

适当投饵施肥是提高养殖产量的重要措施。龙虾食性杂,常用饲料有螺、蚬、野杂鱼虾、畜禽下脚料,水、陆草类、蔬菜,玉米、谷物、米糠、麦麸、豆渣、饼类。养殖时应以水草、农家肥为主适当配以豆渣、米糠、麦麸、饼类等农副产品及小龙虾专用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具体地讲,早期宜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以水草、农家肥和农副产品饲料为主,后期以农副产品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坚持每日1~2次,傍晚和晚上投喂,日投喂量控制在存虾总量的1%~ 3%之间(以当天投喂的饵料在3-4小时吃完为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多投放一些螺、蚬。

7、防病

采用虾稻连作模式小龙虾发病较少,目前发现主要有两种病给小龙虾养殖带来损失。

1、病毒病。由病毒引起,表现为病虾螯足无力,解剖可见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深;空胃,肠有拥堵、颜色分节现象。防治方法(1)用0.3~0.5mg/L聚维酮碘或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田泼洒,连用二次,每次间隔1~2天;(2)每亩用100~150克二氧化氯兑水泼洒。饲料中添加酵母免疫多糖可起到预防作用。

2、纤毛虫病。由纤毛虫附着引起,表现为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形成厚厚的一层“毛” 。防治方法(1)用0.3~0.5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田泼洒;(2)按说明使用纤虫净或硫酸锌。另外,投喂克氏原螯虾蜕壳专用人工饲料,可促进克氏原螯虾蜕壳,使其脱掉长有纤毛虫的旧壳。

8、捕捞

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每年从4月初开始,一定要采用虾笼、地笼网陆续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捕捞上市(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这样做既能将大规格小龙虾及时捕起卖个好价钱,减少死亡损失,又能降低稻田中小龙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龙虾快速生长,提高产量效益。捕捞方法:将虾笼和地笼网(网眼规格2厘米左右)置于稻田虾沟内或稻田中,每天清晨起笼收虾,虾笼和地笼隔一段时间移动一下位置,以利于捕虾,有条件的可在笼中设诱饵引诱小龙虾进网。5月底可在中稻插秧整田前晚上干田捕捉。

苗养殖泥鳅技术视频教程_泥鳅苗的养殖技术_泥鳅苗饲养技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