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居昭通、宜宾两市之间的盐津县滩头乡北甲村,平均海拔840多米,常年空气质量优良,植被丰茂,盐津林地生态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便坐落于此。走进滩头乡北甲村,翻过半山腰,就看到了合作社的乌骨鸡养殖场,鸡舍周围、山林深处,随处可见飞奔的鸡群,鸡鸣声、翅膀扑腾声、啄食的沙沙声不绝于耳,原本安静的山林也热闹了起来。
不忘初心回故里
今年36岁的苟洪蓉,家住滩头乡北甲村,早些年与妻子王关美一直在外务工,夫妻俩加起来的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收入是不愁了,可留在老家的老人和小孩却让夫妻两个放心不下。离家太久的苟洪蓉开始有了回家的念头,这个时候,盐津县委县政府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出台了各项乌骨鸡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这让一直把盐津乌骨鸡引以为傲的他下定决心回乡发展乌骨鸡产业。
“刚开始的时候太难了,鸡苗存活率上不去,出栏鸡也找不到销路,就只有拉到集镇、县城去卖,既卖不上好价钱,又不能保证销量”。回忆起刚开始养乌骨鸡的时候,苟洪蓉夫妻二人直摇头。
万事开头难。2014年,苟洪蓉回到滩头乡北甲村开始养殖乌骨鸡,那时候鸡舍只有几间,不通水也不通电,出门就是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条件十分艰苦,再加上自身的养殖经验不足,养殖基地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苟洪蓉也曾想过继续外出务工,可是总有点不甘心,觉得盐津乌骨鸡品种优良,有发展前景,自己一定要把乌骨鸡养好。
2017年,苟洪蓉成立了盐津林地生态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各项政策、镇村及帮扶部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养殖基地的用水用电问题解决了,养殖基地周围的道路也进行了硬化,鸡舍增加到了60多间,全年能出栏1万多只乌骨鸡,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发展创佳绩
“原生态散养一直是我们的养殖原则,把每一只乌骨鸡养足300天再进行售卖,鸡的肉质会更加的脆嫩鲜美,其产出的鸡蛋,滋味也更加的浓香。”在养殖事业取得成效的时候,夫妻俩深知没有销路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打开产品销路是当前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借助互联网做电商的思路为夫妻二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2018年,苟洪蓉的淘宝店铺正式营业,店铺装饰、货品上架、接单、包装、发货、售后……一步一步,从零开始。
现在,夫妻二人的淘宝店铺已经小有名气,回头客不断。截至目前,店铺鸡蛋的销售量达4万多单,在同类产品销量里排名第一。好业绩并没有阻碍他们不断开拓的脚步,此时,逐渐火爆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偶尔直播一次,但是还不太懂,还需要花时间学习。”苟洪蓉边说边翻出了自己的直播回放,镜头一直对准满山跑的乌骨鸡,直播画面一如苟洪蓉夫妻二人一样,简单、质朴。
从创业初期关注养殖、品种等方面,在合作社逐步发展后,又把重心放到品质提升上来。食品安全大于天,自饲养乌骨鸡以来,苟洪蓉始终坚持科学养殖、规范操作、绿色环保的理念,并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乌鸡品质。“不管在哪里销售,鸡的品质是第一位”,这是苟洪蓉一直奉行的经营之道。
促农增收显效益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乌骨鸡产业,带动更多农户通过养鸡增收致富,滩头乡紧紧围绕盐津乌骨鸡老品牌,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能人带动为示范,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建设,抓实“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府投资、群众出资(土地、技术、人力、固定资产)等方式入股到合作社,让三者形成双绑利益联结,实现合作共赢。“我今年60多了,看他们养鸡养得好,我也跟着一起干,效益还不错,还能照顾家里。”养殖户罗云才说道。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能人带头做示范,动员周边农户还有其他村的农户,让大家加入乌骨鸡养殖行列,同时我们也会开展一些电商培训,把乌骨鸡养殖和电商行业做成一个产业链,将盐津乌骨鸡品牌打出去。”省商务厅派驻滩头乡挂职副书记何秀姮告诉记者。自盐津大力发展“3+N”富民产业以来,滩头乡高度重视乌骨鸡产业发展,去年帮助苟洪蓉申请项目,在原有圈舍基础上将合作社的50间鸡舍进行规模化统一,又通过帮他申请加入盐津县推出的乌骨鸡溯源系统,实现了乌骨鸡生长、养殖、流通、销售全过程可追溯,为将乌骨鸡推向全国各地注入“数智”动能。
据悉,盐津林地生态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于今年8月10日获得2022年云南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称号,作为我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先进典型,苟洪蓉夫妻现在每年销售额达50万元左右,他们不仅能保证自家的乌骨鸡不愁卖,还带动了周围10几家农户一起养殖乌骨鸡,并为大家解决了乌鸡销路难题。2021年,每家农户平均卖出了200到300只乌骨鸡,每只乌骨鸡最高可卖到168元。
在滩头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苟洪蓉对发展乌骨鸡养殖的信心更足了,他表示,下一步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诚信经营,科学养鸡,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把乌骨鸡养好,为把盐津乌骨鸡品牌做大做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