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坑村地处阳新县富河中游南岸,排市镇最北端。村子2200多口人,耕地只有1300多亩,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边缘村、贫困村。“天晴三日要抗旱,雨落三点要排涝”,这是过去后坑村的真实写照。
后坑村总共400余户人家,村里家族意识强烈,胡姓和王姓都是“大姓”,约有380户。这种基于地缘、血缘的关系将同姓村民牢牢系在一起,选举村干部时“小姓”没有任何优势。
但后坑村党支部书记潘熙友打破了这一“定律”。
潘熙友总笑称自己是“独姓书记”,“我们村就我一家姓潘,在村里力量单薄。”如今51岁的他已在任27年,他带领着村民让后坑村从边缘村、落后村变为幸福村、发达村。
潘熙友接受采访
“车开坏了是小事,村民的事情不能怠慢”
潘熙友开着一辆白色的国产SUV,车身布满了散射状分布的干泥巴点,四条轮毂也被泥巴覆盖,看不清原本是什么颜色,整辆车看起来像一个刚出土的文物。潘熙友打趣地说:“我的车又脏又破,让你们见笑了。”
潘熙友的车
2015年,村民王定美的女儿失联。两年里他开车带着王定美辗转江西、安徽,最终成功让他们一家人团聚。2016年,村民王露的儿子胳膊摔断了,他驱车80公里帮忙送到瑞昌治疗,没有收取一分钱。
这辆车是潘熙友五年内的第二辆车。他说开自己的车帮村民办事时就像开拖拉机一样,泥巴路、坑洼路、石子路全都走过,第一辆车在几年内就被他开坏了,现在开的这辆车是买的儿媳妇的“陪嫁车”。
村里的李会计激动地说,“潘熙友的车修理过很多次,从来没有过花过村里一分钱。一次潘书记的车没油,我帮忙垫付了200元油费,但他一回到家,就把油钱还给了我。”
“车开坏了是小事,但是村民的事不能怠慢。”潘熙友笑着说。
潘熙友笑着回忆起给村民当公用司机的故事
“村民脱贫致富了,我心里才踏实”
2000年,潘熙友打听到新疆的用工单价最高,为了提高村民收入,他带领60余名村民前往新疆务工。
潘熙友和村民们满怀期待地在新疆工作,但最终他们收获的不是辛勤劳动后的工资,而是开发商对工资一拖再拖的失望。
三个月里,潘熙友带来的15000元还不够村民们的日常开销。回村,还是继续坚持?“我当时非常自责,都没有脸回村了。”说到这里潘熙友眼里泛起了泪光,“后来,我们老书记胡运全给我打了好多电话,做我的思想工作,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还是回了村。”
聊到新疆之行潘熙友眼里泛着泪光
第一次致富梦破了。村民的鼓励,让潘熙友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听说湖南种植的湘莲颗粒饱满,甜嫩有汁,于是去了趟湖南,将湘莲品种与种植技术一同引进到后坑村。
“那时湘莲的市场行情很好,最高可以卖到15元一斤”。潘熙友发动村民一起种植湘莲,后坑村也成为周边村子里最早大范围种植湘莲的村子。刚开始村民们确实靠卖湘莲赚了一笔钱。
可好景不长,周边村子发现湘莲赚钱后纷纷“入场”。“卖的人多了,湘莲的价格就降了,从1.5元/斤跌到1.2元/斤,再跌到0.5元/斤”,后坑村的“湘莲梦”也破碎了。
潘熙友说他骨子里是个好强的人,湘莲梦断后,潘熙友又探索起了新的致富路子。
村里的建设离不开村民的支持,潘熙友又发动村里能人回乡创业、吸纳村民及贫困户入股成立五个产业合作社、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贤达理事会,村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在潘熙友的带领下,后坑村土地流转1200亩,先后建起了莲藕基地、花卉苗圃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发展优质藕带300亩、湘莲200亩,养殖清水龙虾200亩、投放螃蟹100亩,修建村级水泥路13公里……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村中公园、运动广场也越建越宽阔。
后坑村养殖的小龙虾
潘熙友着力把后坑村打造成“鱼米之乡、莲藕之乡、花果之乡、文明之乡”的“四乡”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潘熙友带领采访团参观清水虾养殖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的两个小时内,潘熙友共接了11个电话,“都是村民找我办事的,村民的事是毛毛事,但对他们都是大事。”潘熙友说,“村民脱贫致富了,我心里才踏实。”
潘熙友等人与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合影
多年的付出,也让潘熙友和后坑村的荣誉纷至沓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书记”“优秀党组织书记”“红旗型党支部”……
如今,后坑村已经成为县里脱贫致富的典型。
策划:王创业 谢宇航
文字:谢宇航
图片:谢宇航 李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