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如画,中华大地普天同庆,传递丰收的喜悦;春华秋实,中国农民迎接自然的褒奖,分享奋斗的成果。

致富经2020甜玉米_致富经玉米_致富经玉米芯

时值秋分,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活动现场,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名单正式揭晓,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向十位优秀农民颁发证书,予以鼓励。这是对全国农民的礼赞与致谢,是对“三农”事业的肯定和认可。

自2014年首届“全国十佳农民”遴选资助项目实施以来,全国已有70名优秀农民荣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七年来,农业农村部严格按照“全国十佳农民”项目遴选资助办法,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扎扎实实完成每年度的推荐、遴选、宣传、资助等工作,最终选出了勤劳实干、优秀先进的农民代表和农民榜样,发挥了示范引领的突出作用。

他们当中既有种田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把式”,又有年轻的80后、90后新农民;既有静守一方田的潜心耕耘者,又有玩直播、搞旅游的“时代弄潮儿”。他们是新时代稳产保供的排头兵,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在他们的引领下,更多的农民走上了农业现代化道路,更多的中国饭碗盛满了中国粮。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他们坚定地落实中央提出的“抢春耕保供给”决策部署,身先士卒冲锋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带领广大农民一同奋斗,成就了我国“三农”发展大好局面。他们用实际行动树起了亿万农民的榜样。

种粮标兵,稳产保供扛在肩上

鱼、鸭、蟹、稻和谐共生,多彩水稻拼出缤纷“画作”⋯⋯宁夏贺兰县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让人耳目一新,这里凭借庄稼地变成了网红景点。该园的创立者赵建文是2018年度“全国十佳农民”,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赵大米”。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赵建文的“稻渔空间”,让“赵大米”激动不已。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他更有干劲了:“我们要在提升科技水平和节水能力上多做文章,继续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让更多农民从种水稻中受益。”

“赵大米”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水稻就是他的命根子,但他并不满足于只种普通水稻。从最开始种有机水稻,到发展稻渔立体种养,如今发展成了休闲观光农业。这片“稻渔空间”,是他数十年的心血。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有机水稻和瓜果,体验农耕、垂钓等活动。目前,园区每年产出大米260万公斤,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民80余人就业。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他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许多默默坚守在种粮一线的农民获得“全国十佳农民”遴选资助项目后,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坚守和奉献,被看见、被认可、被鼓励。

盛立国,吉林省双辽市新发村的一名普通农民。由于生活贫苦,早早就辍学,像父辈一样从地里刨食。然而善于钻研的他,17岁就成了邻里公认的种庄稼“好把式”。他琢磨出了“二比空”玉米种植新方法,即种两垄空一垄,使每垄玉米都变成地头苗。通风透光,合理密植,玉米长势非常好,每亩多收二百多斤,最多的超过四百斤。他被评为首批“吉林省农村实用型专家”。

“二比空”种植技术获得成功后,他又继续研究,多宽的垄,选择啥样的品种最适合?从株距到品种的选配,到土地耕作层,做详细笔录,反复试验,坚持了十多年。他又研究出了“三比空、四比空超高产栽培技术”和“玉米与矮棵农作物综合增产增收种植技术”。他让玉米和绿豆搭伴儿,优势互补,不但绿豆增产,额外又多收了上万斤玉米,一亩地有了两亩地的收益。

盛立国所在的镇子十年九旱,农民种地赚不到钱,纷纷撂荒土地。盛立国“捡回”了500多亩土地,每年还分给农户200元钱。2007年,他组织了9户喜欢种地的农民,投资300万元注册成立了茂林镇盛满种植专业合作社,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之路。

“瞅着一块地能多打这么多粮,咱跟你干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跟着盛立国种地。合作社现在服务2万多农户,社员每公顷地多收入3000元左右,粮食产量每公顷增加1000~1500公斤。

“全国十佳农民”用自己的务实行动和硬核成果,不断带动更多的人走进农田、高效种田。

临近2017年年关,江西安义县鼎湖镇一个大院里,有308万元现金整齐地码放在桌上,被叫到名字的农民乐滋滋地上前领奖。这已是2017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凌继河,连续第六年给种粮农民发放年终奖。“之所以要拿出这么多钱以这种抢人眼球的方式发奖金,就是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种地。”凌继河非常坚定。

“以前总想着离开农村,现在才发现,水稻田里也有诗和远方。”2009年,凌继河弃商从农,回到老家江西安义县西路村,一头扎进水田里。为了让年轻人爱上种水稻,他的薪金采用“工资+奖金”的方式,每月除基本工资外,粮食亩产超过规定基数,就能获取相应的奖励。到2017年,凌继河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流转托管了5.8万亩土地,带领6700多位农民实现了增收。

榜样就是点点星火,他们的力量,成就的是燎原的希望。“全国十佳农民”的事迹让人们看到,农业是可以赚钱的,从事农业是光荣且精彩的。

还有广东汕头塘围村农民马学杰,他追随父亲“全国种粮大户”马镇顺的脚步,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1.2万亩,并为周边5万亩耕地、2500多户农户提供耕种收机械化服务;

还有云南建水县铁所村村民姚美秀,她建立马铃薯产业“百亩核心区”“万亩示范区”,创立自有马铃薯品牌商标,辐射带动面积3万亩;

还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武汉东西湖区柏泉街道西湖一大队农民王建兵,为隔离点、方舱医院、社区超市等配送各类农产品4000余吨,收购农户滞销农产品420吨,捐赠蔬菜水果24吨;

还有,还有⋯⋯

他们不惧病毒和风险,不计成本和付出,不畏艰难和险阻,身体力行冲在前线,将稳产保供的历史重任,牢牢扛在肩头!

他们就是“全国十佳农民”。

养猪能手,艰难时刻谱写光明

爬过最黑暗的隧道,出洞时的阳光才更耀眼。

2018-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几乎席卷全国,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艰难时刻,养殖户如何渡过,信心从何而来?或许从这位“全国十佳农民”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杨光平,今年当选的“全国十佳农民”,福建平潭岛的一名生猪养殖大户。64岁的他,自1986年从部队复员后便踏上了生猪养殖这条路,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平潭岛猪肉全部依赖岛外供应的局面。

2018年,在非洲猪瘟来势汹汹的那段日子里,杨光平严格按照猪瘟防控程序,日日夜夜守在第一线,不停查看猪舍动态,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杀。得益于防疫措施,一线指挥监督到位,终于把“非洲猪瘟”挡在了场外。如今,他的养猪场年存栏达6.5万头、种猪有8000头、年出栏10万头,还带动了周边8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后,杨光平更加重视对猪场的管理,防疫措施更是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实行严格的封闭隔离措施,进入养殖区域前要在场外隔离点隔离14天,进场后再重复隔离一次。所有物资都要经过清洗、消毒、烘干等处理后,方被允许进场。

非洲猪瘟之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养猪业雪上加霜。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农民林其鑫敏锐地感觉到,这将是一场“硬仗”。

林其鑫是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数十年的努力让一个卖“荣昌猪”的小门店发展成了集保种、能繁、育肥、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国家级龙头企业。

“营销不停供、生产不停工、物流不停发、配送不掉链、管理不掉档、质量不降低”,是他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给企业制定的“六不”原则。大年初二,林其鑫和500多名员工主动放弃休假,加班加点供应猪肉。他克服了疫情期间交通不畅等情况对大宗饲料运输产生的影响;他未雨绸缪,对易耗品库存、人员隔离场所等事项都进行了周密的预先安排,为“猪肉市场不断供”贡献了突出力量。

如何处理养猪产生的废弃物,是养猪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破解这一难题上,2017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张凌云有自己的妙招。

张凌云家在陕西凤翔县槐北村,这里有养猪的传统,全村养殖户最多时达到200余户,年出栏生猪2万头左右。但由于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不到位,群众也感受到传统规模养殖带来的苦恼:臭气熏天、蚊蝇丛生、环境污染⋯⋯

如何将养猪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张凌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物质的再利用循环起来。于是她在公司年出栏1.2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旁建起了680亩的设施果蔬种植基地,用来消纳产生的猪粪便,还建成了年产4万吨的有机肥料加工中心和年产20万立方的大型沼气池。

如今,张凌云的养猪基地已经形成了“以废产肥、以肥促种;以废产饲、以饲供养;以废产气、以气补能”的能源良性循环,即“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她通过扩大种养循环圈,使周围的养猪户都得以加入到这一循环体系,带领全村养殖户实现了发家致富和美丽家园双赢。

在产业受困、市场遇冷时,“全国十佳农民”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砥砺前行,无问西东。在供给低迷、农业发展艰难时,他们以先行者的勇气和榜样的力量,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克时艰、走向光明。

他们就是“全国十佳农民”。

致富经玉米_致富经玉米芯_致富经2020甜玉米

致富能人,用务实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这是2016年“全国十佳农民”刘入源的心声。他克服了潮湿、洪涝等各种困难,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养羊事业越做越大。

刘入源出生在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初二时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瞅准时机,创办了博白县第一个种羊场。

70岁的谢玉军是六佳村的贫困户,刘入源免费送给他20头种羊,细致地予以指导,两年后发展到100头种羊;那林镇六厘村55岁的残疾人宾仕强,2014年底获得刘入源的14头种羊,如今已发展到80余头⋯⋯“他就是我们大家的‘羊保姆’,即便是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都毫不保留地指点。”

如今,刘入源的“致富经”已经让来自广东、贵州、湖南、重庆等地的近千名养殖户受益。一路走来,他早已荣誉满身,但相较于荣誉,刘入源更在意养殖户的评价。“带领他们一起养羊脱贫,我才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得到了体现。”

作为“全国十佳农民”,刘入源用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信念,让贫瘠的土壤生出脱贫致富的新苗,让身边的老乡鼓起了钱袋子、挑上了“金扁担”。

天苍苍,野茫茫,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草原,也有一位助力脱贫攻坚的致富能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音河鄂温克民族乡的猎民村,是一个由鄂温克、达斡尔、蒙、汉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有一部分群众生活仍然贫困。杜伟军,是山垴黑麦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下决心要让众乡亲富起来,过上好日子。杜伟军将黑麦种子和种植技术无偿赠送给附近的牧民,还帮助牧民改良牲畜品种。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不少放下猎枪的牧民走上了农牧结合发展之路,收入也大幅度增加。除此之外,杜伟军的合作社还安置了几十名少数民族贫困农民务工,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众渡过难关。他还个人出资50万元,修了近20公里的两条村路。“伟军是我们的恩人啊!”提到杜伟军,当地农民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在河南信阳罗山县周党镇,“全国十佳农民”钱晓玲牵头成立了灵山茶业“爱心精准脱贫工作室”。她创办的合作社主动认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提供种茶、采茶、制茶等20多种工作、3000余个就业岗位,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有稳定的收入。在她的提议下,贫困户技能培训帮扶行动正式实施,先后组织茶叶生产、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30余期。

钱晓玲说,她卖茶叶的初衷就是“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如今,她的梦想正慢慢通过努力变成现实。截至目前,钱晓玲的合作社依靠茶叶种植加工,带动了3300余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她的努力正逐渐将荒山披绿变为茶山,将“泥饭碗”铸成“金饭碗”。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小康实现之年。自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以来,“全国十佳农民”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以务实行动,不断带领身边的贫困户走向小康。

山西汾阳市贾家庄村党委书记邢万里,用特色农业、建材加工、文化旅游、白酒酿造四大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截至2019年底,贾家庄村固定资产达到6.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山东惠民县的赵文鑫,流转土地1.5万余亩发展设施农业种植,为周边村庄近8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周边2600多户发展瓜菜种植,累计帮扶615个贫困户;贵州兴义市磨舍村村民毛文娅,返乡养殖黑山羊,为当地贫困户解决80多个工作岗位,带动农民种植青贮玉米1200多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其提力克村农民依马穆江·台外库力,成立桃子加工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2个乡20个村1520户农户,社员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

“全国十佳农民”在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面前,没有缺席,他们无愧于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这个群体靠着自身努力和政策红利,抢先一步踏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但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他们带领农民朋友一道进步,帮着老乡一起致富;他们把报效国家回馈社会、致力于脱贫攻坚真正放在了心里、落到了行动上。

他们就是“全国十佳农民”。

致富经玉米_致富经2020甜玉米_致富经玉米芯

持久培育,为“十佳”再起航撑篙扬帆

每年春暖花开时,“全国十佳农民”遴选工作便开始启动。目前“全国十佳农民”是七年来在全国数亿农民中遴选出的优秀代表,他们能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遴选工作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推荐人选须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推荐和讨论通过,经村党组织审核后,由县级及以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遴选阶段还需经过形式审查、初选、评选,以及公示、实地考察等环节,最终确定人选,确保优中选优。

为了鼓励他们继续躬身“三农”,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当选的“全国十佳农民”进行资助,每位10万元。阳岳球说,他将这10万元投入到了返乡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中,为的是带动更多像他一样的农民返乡创业;刘入源说,他用这奖励面向贫困户成立了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贫困户自主经营、用户分红、托管代养,进而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养殖。

遴选不易,做好“全国十佳农民”的后续培育、扩大其示范带头作用就更显重要。相关部门也下了不少功夫,积极搭建多种学习交流平台。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积极探索,建立微信群,组织交流座谈会,提供交流机会。

通过线上线下多层次交流学习,“全国十佳农民”在相互激发与碰撞中再接再厉,主动干大事创新业,进一步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017年,首届“全国十佳农民”张秀霞赴台交流学习。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近700万元建成日产量达2万盒的净菜加工生产线,择菜、清洗、切片、装盒等环节结束后,由10辆放心蔬菜直通直销车,冷链运输至天津和北京各居民小区。

张秀霞是来自天津的农家女,她开过猪场,养过蛋鸡,种过大棚,后来成立了民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了远近闻名的种养带头人。疫情期间,张秀霞抢种40亩“短平快”的油菜、菠菜、小白菜等速生叶菜,100多吨全部低价供应市场,还推出了配送蔬菜到小区服务,每天送出800箱蔬菜保证市民的用菜需求,有的市民隔着隔离卡口对张秀霞合作社的配送竖起大拇指。

“疫情期间,我们的蔬菜不涨价、不加价。有民盛合作社在,大家可以安心,我们将一直提供新鲜不贵的蔬菜。”张秀霞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农业农村部门对我的帮助,离不开全体十佳农民朋友的支持。我将继续努力。”

这就是“全国十佳农民”。

其实他们很平凡,总在日复一日地耕种与收获;但也自带光环,因为他们破土而生,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农民这个庞大群体的优秀代表;

其实他们很渺小,隐藏在亿万农民中间,脚沾泥土,努力生活;但也身影高大,因为他们总在力所能及的时候顾念乡里,心系家国天下。

“全国十佳农民”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中国农民的精神和中国农业的希望。讲述他们的故事,就是展望我们的明天。

在今年这个丰收的日子里,中国农民笑得格外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