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7“津承携手小康路”系列报道今天走进西青区对口帮扶的平泉市。
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手绘地图——用几张A4纸拼成的,上面画着平泉市辖区各乡镇,并标注各乡镇重要项目特点、节点、帮扶资金等细节。
他说,这手绘地图是到任一个多星期时画出来的,动手画,是为了加深印象。当到任一个多月时,那些陌生的地名、新的项目以及进展等信息,已迅速印在他脑海中……
他叫黄有勇,来自天津市西青区,挂职平泉市常委副市长。
他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一周内走遍辖区内19个乡镇,实地调研各乡镇环境、经济、人口、交通等情况。这个工作量可是不小,平泉市辖区面积约为3300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1.5个东京、2个伦敦、3个纽约……
举全区之力
为输送生命之水的兄弟“回血”
西青区区委书记李清和区长陈绍旺多次指出,津承一家、人缘相亲、地缘相近,特别是作为重要水源地的平泉市,为了给天津人民输送生命之水和发展之源,甘守清贫、封山育林,主动放弃开采矿产,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助力了今天天津和西青区的发展成就。为积极响应中央和市委的要求,理应拿出资金、技术,贡献出经验,帮助平泉父老兄弟共同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西青区主动对接平泉,聚焦关键、精准助力,激发内力,增强活力。
西青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以区级领导带队的帮扶工作组到平泉市进行对接调研,同时邀请平泉市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到西青区进行参观交流,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双方很快就如何“帮”和“扶”达成了默契。特别是今年7月中旬,陈绍旺带领西青区有关部门和相关街镇负责同志,主动对接平泉市,在双方主要领导亲自把关和主持下,在双方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最终商定了今年要着重帮扶的涉及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等四大类,18个子项目,帮扶专项金达2170万元。同时,西青区还承诺帮扶期间,将会在此基础上确保扶持资金每年递增10%。
西青区委、区政府在迅速行动开展工作的同时,制定多项措施,首先是区领导亲自挂帅,其次是专业部门精准落实,先后由西青区交流办和农业经委牵头抓好对接,定期与平泉市相关部门对接,细化帮扶的项目、资金、节点和任务等具体情况和工作细节,确保帮扶质量;第三,结合平泉市特点,西青区确定由开发区、张家窝镇、大寺镇、辛口镇和旅游局等单位与平泉市有关乡镇和部门结成工作对子,充分发挥扶贫尖兵作用;第四,西青区委组织部等宏观部门与平泉市相关部门,加大了人员、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推动帮扶工作向深度发展;此外,西青区拿出专门资金,在王顶堤市场建设平泉市综合展示场馆,借助王顶堤市场强大的辐射作用,帮助平泉市优质农产品扩大销售渠道。
平泉市桲椤树镇
9月下旬,地处山区的平泉市桲椤树镇早晚温差高达20℃,最高温度约25℃,最低温度只有3℃,因此山上和山路两旁植物的绿叶已经开始泛黄。9月20日,记者在路边看到了正在搭建大棚的村民和大量修建大棚所需的物料。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外侧的塑料膜较为厚实,大棚内温度高于室外,里面一片绿色,国庆前夕,棚内种植的西红柿等蔬菜已快成熟。
桲椤树镇镇长姜凤岐接受采访时说,来自天津的帮扶资金帮助他们建立起200个大棚,目前首批已经完成。他们根据各家贫困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政策。对于有劳动能力且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可以承包1个大棚,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致富;对于有劳动能力但没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党小组委任党员带领贫困户劳动、经营,帮他们脱贫致富;既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如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是当地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认真研究,当地从天津帮扶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入股到当地合作社中,明确贫困户的股权,每年由合作社向这些没有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分红。
可能有人会问,帮扶没有劳动能力且没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是党和政府给予的惠民政策,会不会有人借此机会吃空饷呢?镇长说,这个问题很尖锐、很实际,所以对于“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经营能力”这两个条件的审核非常严格,且有公示、民主评议等程序,不可能是谁“一拍脑门就决定的”,只要有人提出质疑,镇里有关人员就会继续审核调查。这样复杂且严格的程序,就是为了确保真实,确保扶贫政策帮到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户。
这些由天津帮扶资金建立的大棚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作为“实验基地”。姜凤岐说,有的贫困户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经营能力,他可以在劳动过程中,跟其他村民或党员学会经营能力,只要他拥有“双重能力”,就能够独立承包大棚生产、经营。除了这200个大棚外,当地还用这些帮扶资金修建用于种植食用菌的四季棚,这也是北方少有的、一年四季都能收获食用菌的大棚。
柳溪满族乡
“感谢党,让我和老伴儿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柳溪满族乡位于平泉市西北部,早晚温差较大,往年10月中旬开始已经需要供热或烧炕取暖。所以当地乡镇干部正在督促施工队尽快完成老旧房屋重建工作。9月21日,记者在柳溪满族乡采访时,一位66岁的村民说,她和老伴儿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他们的房子就是用破木头、石头、泥巴垒起来的,她和老伴儿的身体都很不好且没有工作,只能靠低保和捡蘑菇为生。今年他们享受到好政策,当地政府出钱雇工人给他们建了好房子——一栋宽6米、长9米,两间卧室一间客厅的平房,地上铺了瓷砖,顶上有电灯,还有自来水、火炕、窗户等,工人还帮她在房前屋后开了两个大门,方便腿脚不好的老两口进出。老人家舍不得屋里被炉灶熏黑,请工人把炉灶搭在屋子外面。72岁的赵桂枝(音)一家5口挤在旧房子里很多年了,今年赶上好政策有了新家,除了安门窗外,就等着墙、地干透,最多一周就可以搬家了。她说,一家5口人再也不用挤在木屋里面担心风吹雨淋了。
张营子村主任高文军说,以前村里一些老房子几乎都快塌了,要么用木头支着,要么下雨就漏雨……这次危房改造,16户符合条件的五保户、低保户等贫困户的住房都有质的飞跃。每户工料费共计6.6万元,其中4万元是当地出资,剩余2.6万元是西青区对口帮扶资金。账面看起来是当地政府出的多,可事实上是西青区支持的这笔钱“撬动”了当地政府用于修缮危房的资金。原来,当地政府早有出资帮贫困户盖房的计划,但资金有限,4万元根本不够工料费,盖不了这么大,也盖不成这么好,有了西青区的帮扶,资金充裕了,村民就可以住进宽敞舒服的房子,这项工程也提前推进了。房屋修缮搭建这段时间,村镇干部和村民一起协调住所,供16户居民几十口人有容身之处,国庆节期间他们就可以搬新家。
平北镇
“西青区帮扶资金让我修桥建棚,富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好的道路,再好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山沟。位于平泉市北部的平北镇吕泉子村,近邻S252省道,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左右,却因为没有好的道路,没有承重能力更强的桥,镇里种植的优质食用菌根本运不出去,有些村民离致富之路就“只差这么一条路”。
跨哈河大桥
9月21日中午,记者在这里遇到了承德市政法委干部齐建坤,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驻吕泉子村工作队队长,此时,他正在村里指挥修建跨河大桥。他介绍,跨哈河大桥今年5月立项,9月正式开工,设计桥长56米,预算共114万元,经平泉市财政评审,最终总投资104万元,其中使用帮扶资金支持38万元。9月1日开工后遭遇汛期河道因水变宽,最宽处达15米,如按照原来的图纸,有些桥柱子就要没入水中了,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保证方案不变的前提下,他们决定增加预算用于修建一个150米长的堤坝。堤坝每米人工材料费共500元,工程需回填土石方2500m³,每立方米10元。虽然资金追加、工程量增加,但因动手较早,且两件工作同时进行,工期和工程都没有受到影响,大桥预计10月底完工。大桥一端的道路也随之修缮,连接S252省道,另一端直接插进吕泉子村的蘑菇产业园,这条路和桥既是未来农产品的运输动脉,又是采摘旅游观光之路,更是当地村民致富之路。
齐建坤带记者到蘑菇产业园大棚
齐建坤带着记者来到距大桥直线距离几百米处的、占地200亩的蘑菇产业园,目前这里已经建完150多个大棚,每棚子有6000多个种植食用菌的菌棒,每一颗棒年产1.6斤左右,为特级香菇、滑子菇,每个大棚每年纯收益2.5万元左右。这些大棚可以带动120多位村民就业。管理这些食用菌大棚有专业技术人员,当地贫困户可以来此打工,做非常基础的采摘工作,哪怕是残疾人,哪怕只有一只手,只要能做采摘的动作都可以通过劳动致富。正常情况下,健康女性每天采摘工资可以达到60元,男性可以达到80元,身体最差的老人、残疾人也可以达到30-50元。对于条件特别差的贫困户,当地给予每日结算领取工资的特殊福利。
齐建坤说,西青区带来的扶贫资金,当地用于为食用菌加工厂采购烘干设备和配套设备,属于固定资产投入。通过深加工,可以让优质食用菌远销海外,深加工产品不仅可以延长保质期,还可以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提高销售利润。固定资产的投入,目的就是带动30户48名贫困村民就业,重点解决分成问题。特别是固定资产投入产生的利润,可以放在村集体资金中用于特别公益事业,如帮助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孤寡老人等。
今年是承德市政法委帮扶吕泉子村第三年,作为承德市下基层工作的干部之一,齐建坤这几年接触到不少帮扶干部、企业家等,他认为天津市、西青区的帮扶工作最为特别。他说,天津市和西青区来的干部站位高、思想超前、视野开阔,且对扶贫产业和扶贫工作熟悉。他工作和生活在村里、市里,看得见摸得着的体会是:村里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扶贫资金,而从全市范围来说,天津市和西青区对承德市资金之外的支持是无形的,是更有价值的。比如他在村里感受到,西青区为当地引入了优质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资源,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的思想,特别是探索让扶贫资金“滚雪球”,持续用下去的理念非常有意义。
黄土梁子镇
“探索多方共赢方式,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收益”
位于平泉市北部的黄土梁子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地处交通要道,向北可沿S252国道前往内蒙古方向,向西即是著名景点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加之这里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因此黄土梁子镇慢慢从一个“1镇5村”的小地方,变成现在拥有12个社区村,2万多人口的特色小镇。
副镇长姚金山介绍,在黄有勇同志到任和调研之前,黄土梁子镇的规划是在当地兴建暖棚区,以此带动全镇对234户贫困户脱贫。但经过多次和黄有勇同志的沟通,他们的思想开始改变,慢慢理解西青区支持黄土梁子镇扶贫但并“不满足于”扶贫的思路,用更有效的办法带动黄土梁子镇整体经济发展,因此这笔钱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对本地经济起到撬动作用,需要更合理的使用,而不是一股脑扔进来。经过反复调研、商讨,在做通各村特别是贫困村的工作后,最后决定用742.5万元的帮扶资金打造占地500亩的冷棚园区。
园区选址在杨杖子村平双公路旁,由河北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和施工,建设期限为2017年10月15日到2018年7月15日,400个冷棚统一标准,预期使用寿命为12年。比起暖棚,冷棚不仅投资小且见效快,一年只有春前、秋后种植,更适合当地独特的姑娘果、有机菜花、吊兰西瓜等优质农产品,目前当地的有机菜花已通过空运最远卖到海南省。新打造的冷棚区,经过科学种植和引导可以实现一年两季,一茬收获西瓜,一茬收获菜花,每个冷棚占地1亩,纯收益可达8000元。
有了这些冷棚,全镇234个贫困户400多名贫困村民的工作和收入都有了着落。有些身体状况很好的贫困户,可以“认领”2个冷棚,生产需要的农药、种苗、水电等物,当地先行垫付,年底在贫困户收益中按50%比例扣除。多劳多得。根据现在的物价和成本测算,这样的贫困户年收益可达1万元以上;对于年老体弱、身体有残疾的贫困户,当地会安排从事一些简单、轻便、易于操作的工作,每月不少于1000元工资,每年工作约8个月。此外,冷棚园区还可以带动很多贫困户从事运输、装卸、包装等工作,既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又可以让贫困户受益。
此外,按照协议,该园区由镇政府出租给河北某农业发展公司,改公司无论盈亏每年必须向镇政府缴纳36万元租金,若盈利,镇政府还将获得10%利润分红。镇政府用这笔钱安置20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800元。且每年10%的红利资金也将用于贫困村公益事业,或用于支持巩固脱贫户和返贫户。
姚金山说,按照400个冷棚使用寿命及当前成本、物价等计算,西青区724.5万元的帮扶资金,在12年内可以为当地贫困户产生约1000万元的收益,这还不算园区、企业、镇政府等多方的收益。可以说,这些帮扶资金就是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杠杆,探索了一条企业、政府、贫困户、普通农民等方面共赢的路。
“西青带来的不仅是资金”
平泉市协同办副主任杨国升告诉记者,天津市和西青区拨出的巨额资金,补上了平泉市完成脱贫任务的资金缺口,他觉得,西青区对平泉市的帮扶不是给点钱的“面儿上事儿”,而是实打实真心诚意的帮扶。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黄有勇同志到任的头两天,第一天刚和他聊完平泉市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第二天就到各乡镇调研,调研结束后,他看到黄有勇手绘了一张平泉市各乡镇村的地图……
杨国升的具体工作就是协调西青区和平泉市对接任务,在他看来,西青区对平泉市整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帮助极大,远的先不说,仅眼前的对口帮扶项目,就能够直接带动平泉市贫困户1311户,共3007人致富,不仅顺利帮助平泉市完成脱贫致富任务,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杨国升等当地干部看来,西青区带给平泉市的不仅是帮扶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帮助,帮当地完成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带动了一次思想观念的“升级”。用当地干部的话来说,以往听说有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就是“应付”,上面拨款下来,有干部就直接给到贫困户手中,用这样的“招儿”完成脱贫致富工作,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一旦停止拨款,受过帮助的贫困户可能又回到原来的样子,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黄有勇同志提出的思想很超前,即用帮扶资金帮助贫困户后,通过多种手段引导贫困户自己脱贫,并把之前的扶贫款“还”给合作社,供合作社再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让这笔款项“滚起来”,持续下去。目前这种永续可用的产业扶贫模式已经得到广大乡镇的认可,并结合实际施行了红色基金和红色股份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