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南省“最美阳光致富带头人”郑伯平和他的专业合作社
图为市农业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谭启平(左四)和原市总工会副主席赵志刚(右三)在黄花种植基地与郑伯平交谈
参观调研的部分领导和相关人员在贺绿汀故居留影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5月26日讯(洪永祥 杨立新)5月25日上午,初夏里的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云彩,笑盈盈地撒向大地,也撒在了邵东县九龙岭镇桥头冲村郑伯平的常兴种养专业合作社的黄花和苗圃种植的生产基地里。
在邵东县九龙岭镇党委书记苏巧威的陪同下,我们一行数人走进郑伯平——邵东县这位种养大户,全省最美阳光致富的带领头人,四级肢残郑伯平的黄花菜种植和苗圃种植、育苗基地参观调研。
“销路怎样?年收入多少?吸纳多少贫困户就业?有哪些技术难题?发展思路怎样?”走在前头的邵阳市农业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谭启平边看边问,高兴地拿出手机拍照,并对基地郑伯平利用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要素,种植适合黄化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随同的原邵阳市总工会副主席赵志刚也饶有兴趣地询问郑伯平产业基地的发展情况,鼓励他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技术水平,打开销路,为九龙岭美丽乡镇建设、园林绿化提供高质量的苗木。
在现场,镇党委书记苏巧威向大家介绍了郑伯平的情况。
郑伯平5岁那年因患背脊炎导致终身驼背,后又因摔伤致右腿不能屈伸,造成四级肢残。
小时候,父母看他一瘸一拐的样子,总是唉声叹气:“这孩子,做不了重事,今后怎么过呀?”
但是,命运多舛的郑伯平从未放弃抗争。他一直在摸索自主创业的道路。1980年,他到贵州威宁摆地摊。1987年,与威宁一个叫安锦兰的彝族姑娘相识结缘。不久,生了二个小孩。1992年,郑伯平携妻儿回到邵东。为了生计,当年郑伯平凑钱买了一辆“慢慢游”,带着妻子一同来到县城,靠出租“慢慢游”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2003年,县里禁止开“慢慢游”后,郑伯平只好带着妻子一起回到农村老家。面对破旧的祖屋,遥望荒芜的田地。看到家里二个正在读书的儿子,看到自己残疾的身体,郑伯平不觉悲从心来,想想政府禁止了“慢慢游”,使他失出了在县城这一份谋生的工作。茫然失措的郑伯平,于是成了各级有关部门的上访常客。有一次,他竟然组织全县68个残疾人,到北京上访,惊动了市里和省里。
为此,县、镇领导多次找郑伯平做思想工作,告诉他,取缔“慢慢游”,禁止三轮车在城区营运和打击其它非法载客营运车辆是整顿县城交通秩序的需要,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实际,符合广大市民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希望他不要再去上访,有困难提出来,政府会一步一步协商解决。
通过走访了解,郑伯平因为要供养两个孩子读书,每年需花一笔不菲的学费,他东借西凑,债台高筑,生活处于贫困线下。为此,政府给了他一定的救助,也解决了他二个小孩的部分学费。但是,这不是长相久之计,为使他彻底摆脱贫穷,政府鼓励和扶植他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2004年,政府帮郑伯平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在其妻子安锦兰的积极配合下,租种本村抛荒田60亩、新建牛栏10间养水牛38头,当年净赚4万余元。
尝到种养专业的甜头后,郑伯平夫妻俩勤劳致富信心倍增,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种田、养牛发展到种果苗、种黄花、养猪、养羊、喂鸡、喂鸭的立体农业。
正在黄花菜种植基地除草的郑伯平
夫妻俩经常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从早到晚忙于割草、打饲料、煮食、喂养等,每天劳作18个小时左右,种养业发展不断壮大。至2018年新增稻田100亩,年产稻谷6万多斤,扩种黄花基地96亩,年产黄花12吨左右;扩建苗圃场地100亩,育苗100万株;增建猪舍26间,存栏最多时180头,全年产值40多万元,年纯收入18多万元。郑伯平因业绩突出连续10年被评为种养大户,受到邵东县委、县政府以及省市相关表彰。2018年,郑伯平家庭被评为湖南省“最美阳光致富带头人(示范户)”;2019年3月,妻子安锦兰被邵阳市妇女联合会授予“邵阳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郑伯平改变了命运,成就了一番事业。可是当看着周围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和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的时候,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2014年,郑伯平夫妇萌发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的贫困村民,尽快走出困境,实现早日脱贫致富。于是,郑伯平夫妇树立了种养加工一体化、绿色环保人性化、调整产业生态化的创业理念,采取了“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建苗圃场,繁育幼苗。
为了让自己拥有丰富的种植技术,更好地指导村民苗木嫁接,妻子安锦兰历尽苦难,上贵州跑广西走衡阳,到处拜师学技。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学会了采种育苗及苗木嫁接技术,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福音。
如今,在郑伯平夫妇的带动下,当地已发展苗木种植30多户,郑伯平夫妇免费提供种植育苗技术指导。妻子安锦兰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村民苗圃场里义务巡回指导,帮助村民提高苗木培育技术。郑伯平夫妇不仅发动群众育苗,还帮助群众销苗。2014年至今,已帮当地村民销售苗木20多车60多万株,为每家农户年增收2万多元。
正在郑伯平黄花种植基地除草的朝头冲村贫困村民刘玉娥,对我们说:“郑伯平夫妇是我们这里一对勤劳致富的典型,我们大伙都佩服他们夫妻俩。同时,他们夫妇也是一对大好人,大善人,我们为他们打工,工资从不拖欠和克扣,还管我们吃喝,他们夫妇真的是好。”
在现场的该村村支部书记高新国也接过话说:“逢年过节,郑伯平总要杀几条猪,提上四五斤猪肉和买上礼品对一贫因户和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进行慰问,对村里修渠、修路等也慷慨大方,给予全力支持。”
听着镇村领导和群众对郑伯平的评介,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谭启平握着郑伯平的手,一再叮嘱要加强种植基地和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工作,他指着黄花种植基地四周散落的一些废弃矿泉水瓶和塑料垃圾说,这些废弃的东西一定要清理干净,保持基地四周干净,我们要抓住邵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的机遇,打绿色牌、生态牌,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残疾人就业,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要用自己自强不息、自立自强的精神影响更多的残疾人,带动他们干事创业。谭启平表示,农业部门对于常兴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今后会给予大力支持。
原邵阳市总工会副主席赵志刚也深有感慨地说:相比之下,像郑伯平这样自强立的残疾人必竟还是少数,但他们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全社会都要更多地关爱残疾人。要关心残疾人的生活,为他们创造更方便的生活条件;要支持残疾人的事业,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同时,残疾人也要像郑伯平这样自尊、自爱、自立、自强,鼓起更好地生活的信心,通过社会各界的帮扶和自身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