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少不了合作社和‘鸭司令’的帮助。”日前,吉州区长塘镇毛山村村民感慨地说。近年来,该村村委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模式,村干部带头发展养鸭产业,带领贫困户养殖“脱贫鸭”,走上致富路,他们也被形象地称为“鸭司令”。
记者走进毛山村白竹山的家禽合作社,在基地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村支书徐秋云与村干部们忙碌的身影。今年37岁的徐秋云,从事水产养殖已有七八年的时间。自2018年当选为毛山村村支书后,他不断探索旱鸭养殖集体经济的运营模式,于2019年8月成立毛山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26户社员,成员出资总额达200万元,一期养殖旱鸭8000羽。
“当地养殖旱鸭有经验,当选为村支书后,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委会决定发展旱鸭养殖产业。”徐秋云说。近年来,合作社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办社方向,努力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百姓”的目标,在发展旱鸭养殖产业中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如今,这支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入股成立的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
在合作社基地现场,基础设施的扩建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对在建的第二期鸭棚做了进一步改善,第二期鸭棚,可以让鸭粪不用出棚,就能变成化肥,直接投入使用。”毛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彭虎说。此次二期工程计划扩建4个养殖大棚,新建发酵池、过滤池、育雏大棚,以建立无污染现代一体化的标准养殖基地为目标,引进自动一体化设施,实现养殖的高效、环保、节能。
“在这里工作,每月有450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何跃生笑着说。几年前,何跃生还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妻子身患残疾,53岁的他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务农维持生计。自合作社成立他就开始在这里工作,磨料、加料、喂水……这些工作既要体力又要技术,但何跃生心中有目标、有希望,干起活来劲头十足,用实际行动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摘掉了贫困帽。
据了解,该基地占地50亩,投资500余万元,全面投产后可带动20多户村民共同发展。徐秋云称,全面建设完成后,今年,年出栏率在40万羽左右,年收入可达160万元。产生的利益将拿出30%左右,分给贫困户和水库移民户作为发展基金。
如今,合作社建设如火如荼,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回乡创业,也让该村的百姓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养殖“脱贫鸭”,走上致富路,毛山村正在书写禽业发展的精彩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