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州省毕节市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纵深推进,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创建工作机制,各部门形成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对全面建设示范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其中七星关区竹园乡老街村以产业促团结,彰显发展力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根葱,带动上百户村民致富
老街村村民唐永发今年种植大葱10余亩,正值上市时间,记者采访正好遇着唐永发在地里查看大葱长势情况。
毕节七星关区竹园乡老街村:以产业促团结,彰显发展力量
他满怀希望地对记者说,“种植大葱,比种植玉米好得太多了。即使今年气候不是太好,大葱上市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按照每亩4000斤左右计算,每斤1.4元批发,也可以有几千元的收入,如果今年种植的大葱全部出售,应该也有几万元的收入。疫情影响,比外出打工强得多,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能够保证一家人一年五六万元,对于农村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收入了。”
在竹园乡老街村,就五组和六组的群众,种植大葱就达到30余户,种植得多的有十余亩,种植少的也有一两亩。从去年开始,村民们就团结一心,谋划产业发展的路子。很多村民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回到家里一心一意种植大葱。没有政府的引导,也没有村合作社的激励,村民们自强不息,互相扶持,共同谋划发展。如今,老街村大葱种植产业就已经达到了200余亩。
像唐永发一样的村民还有雷开国、穆兴友、刘功平,他们在之前一直都在外地务工,甚至收入也都不少,为了家乡的发展,他们都不约而同做起了大葱的种植产业。
毕节七星关区竹园乡老街村:以产业促团结,彰显发展力量
“因为这个产业投资少,见效快,销量可以达到四川、重庆、广州等地,只要能够种植出来,都可以打开销路。”雷开国说。
作坊产业,掀起地方融合发展的新序章
马江荣是老街村典型的民族服饰生产户,他的服饰作坊工作室叫苗绣作坊,现在有4个员工,1个兼职员工,加上一家小两口,就业人数以达到6人。
说到苗绣,在老街村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由于三年的疫情影响,扩大市场和规模马江荣还是有些顾虑,但事实上,自己苗绣作坊开办6年来,每年仅仅只是手机上的售卖就可以达到10余万。生产的产品也是多种多样,不仅有苗族服饰,还有各种套装,套装也是最贵的产品,可以达到1200元每套。但对于地方来说,因为苗族同胞们都愿意花钱购买,省去了很多自己制作的环节。
毕节七星关区竹园乡老街村:以产业促团结,彰显发展力量
所以,马江荣一家经常拉着自己的这些服装出去卖,都会有很好的收成。作为政府的安置户,马江荣也是地方致富的一个很好的典型,每年仅仅只是生产的服饰产品,就可以达到30余万收入,每个工人也会达到2000-3000的薪酬,而且按计件,基本上可以日结。
对于周边的群众来说,产业就是希望,产业就是发展,而且可以就近就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发展。
90后老街村民李天贵是地方有名的“生意人”,自己成立了帝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自己本身在广东的一些资源,为这位具有很好经济头脑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便利。
目前,李天贵公司就设在自己房子的一楼门面里,工人人数达到10余人,这些务工人员都是就近的村民,每人每天工资可以达到140元左右。
李天贵说,“公司也正在扩大规模,已经在大方县的核桃乡,小坝镇的园区落实好了厂房,自己这个生产点,也不会变。”
目前,李天贵在遵义、安顺都有自己的生产车间,疫情也只是影响外贸这一块,其他的生产情况和销售情况都没有太大影响。为地方提高就业率,帮助大家共同致富,给了李天贵很好的动力目标。
毕节七星关区竹园乡老街村:以产业促团结,彰显发展力量
七星关区民宗局下派到老街村协助地方发展的工作人员林露青告诉记者,自己是下派的工作人员,到老街村的前几天,自己就认真陪同村支书、村主任刘祖烈一行班子认真考察,深入群众了解实情。
林露青说,老街村有这么好的发展,都是因为大家团结一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村工作中,发展的意识增强的体现。为了更好地协助村里发展。林露青还说,她未来将会以毕节市、七星关区深化“同心”实践这一主题,协同村支两委,真正服务到地方。
老街村村支书、主任刘祖烈说,“村民们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凝心聚力是老街村发展的优势。未来将会根据群众的需要,重点打造和发展好大葱产业。打造同心,同向的地方民族产业发展,特别是那些外出务工,也有一技之长的村民,争取组织好大家,听取群众的意见,争取明年老街村的大葱产业能够达到规模化种植500余亩,地方小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郭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