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季,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种水稻的种植模式,它是“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生态模式的一种,采用这种模式,亩产值可达35000+,亩净利润可达20000+!
这种模式就是黑木耳-水稻水旱轮作模式!
茬口安排
关键技术
一、水稻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选用中“中浙优8号”“雨优1540”等耐肥、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稻组合。
2.培育壮秧。播种前晒种1天,采用药剂浸种,防止恶苗病和立枯病。催芽至露白时播种,稀播匀播。提倡采用旱育秧培育带蘖壮秧。
3.合理密植。一般亩插1万丛,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
4.科学施肥。黑木耳生产后,将1/3废菌棒进行还田处理。基肥每亩用水稻专用肥40千克或碳铵25千克加过磷酸钙30千克。第一次耘田时每亩追肥施尿素5~10千克、氯化钾7.5~10千克。破口期亩施15:15:15复合肥10千克作穗肥。
5.水浆管理。插秧后薄水护苗,前期浅水促蘖,当总苗数达穗苗数80%时开始搁田控蘖,搁苗要多次轻搁。灌浆期干湿交替壮籽,不要断水过早,黄熟期干搁,促进成熟。
6.病虫防治。及时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虱等病虫害预防工作。山区较易感染稻瘟病,关键要抓好苗期和齐穗期的稻瘟病预防。
二、黑木耳生产
1.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好、单片、耳片小、形状好、色泽黑、产量高的“黑山”新品种。
2.科学配方。培养基按杂木屑79% ,麸皮15%,棉籽壳5%,红糖0.5 %,石灰0.5%配方。木屑要求粗细搭配,以2/3粗木屑搭配1/3细木屑为好。麸皮要求新鲜、不结块、干燥、无霉变,以中粗、红麸皮为好。
3.拌料装袋。按配方比例称好主料和辅料,先将麸皮、棉籽壳、红糖、石灰等辅料混合,棉籽壳应预湿,搅拌均匀,后将主料木屑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一层主料一层辅料堆放后进行干拌一次,然后加水到基料中,反复搅拌2~3次,培养基含水量55%左右。拌匀后及时装袋。
4.灭菌冷却。一般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时每灶数量以5 000袋左右为好,料袋堆放时层与层、棒与棒之间须留有一定的空隙,确保蒸汽畅通。灭菌开始前几小时,火力要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温度上升至98~100℃,保持18~20小时。灭菌结束后,当灶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左右,将料袋搬到消毒后的通风、阴凉、干净场所,并盖上塑料薄膜,按3~4克/立方米的气雾消毒剂烟熏进行自然冷却。
5.接种养菌。用接种箱接种,套袋培养,室外荫棚养菌,养菌场地在菌棒移入前2天进行杀虫和消毒。以一字型或“#"字型堆放菌棒,注意避光。发菌初期的3~5天,室温控制在26~28℃, 15天后应注意散堆,防止堆内温度过高而烧菌。
6.刺孔催耳。菌丝长满耳袋时刺孔,注意不要在料与袋壁脱空或已污染部位刺孔。每支菌棒上刺孔180~200个,呈“品”字型均匀分布。完成刺孔后及时散堆,加强通风,创造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促进菌丝恢复及生理成熟。刺孔催耳养菌时间一般为2~4天。
7.出耳管理。以稻田作耳场,使用前应彻底清理耳场四周及场内的杂草、稻桩,每亩用25~30千克生石灰浸泡24~48小时后,翻耕,暴晒3~4天做畦,畦高15~20厘米,宽1.5米,畦与畦之间要留有排水沟,畦床需平整,畦面上覆盖薄膜和稻草、编织袋、黑白膜等防治杂草。床架用铁丝接拉网,喷水设施架空,在菌棒排场前对耳场喷水增湿。催耳最适温度为17~23℃,催耳关键是拉大昼夜温差和增加空气湿度。耳片长大后,可朝菌棒喷水,掌握“干干湿湿、少量多次”的原则。
8.收干制。待木耳朵片充分长大,边缘舒展软垂、肉质肥厚、耳根变细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采大留小,采前应停水。采收一潮耳结束后停止喷水,让菌棒菌丝恢复生长7~8天,管理方法与第一潮木耳相同。采下的耳片要及时晾晒,晴天直接暴晒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