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播报
编辑
文宫枇杷产地位于四川仁寿二峨山南麓,以其“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柔软、汁多、味美、质密” 著称。文宫枇杷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含糖量高、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文宫枇杷果面色泽呈橙黄色,果大、色艳、多汁、味甜,皮薄易剥离。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总酸≤0.7克/100毫升;果实可食率≥64%;单果重≥40克。 [2] [5]
文宫枇杷
产地环境播报
编辑
仁寿县境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地势西北高东部低。仁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19.96%。野生植物130余种,中草药种类达558余种。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均达国家Ⅱ级标准。地表水沿龙泉山脉东西分流,椰江、越溪河与龙水河、通江河、清水河汇入岷、沱二江。流域面积2222平方千米,总长282千米。年平均径流量9.89亿立方米。 [6]
文宫枇杷产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回暖早,多冷湿寒,夏季无酷暑,秋多绵阴雨,冬季无严寒。年均降雨量1000—1200毫米,雨量年际变化大。产地坡向朝南,年平均气温16.5—18.6℃,年日照1300小时左右,无霜期306天。阳光十分充足,平均温高,这就是生产优质文宫枇杷的独特条件。枇杷幼苗期要求散射光,成年期要求阳光充足,因此文宫枇杷果实着色好,成熟早,品质佳。
历史渊源播报
编辑
据民国版《仁寿县志》记栽,果树有25种,其中就有枇杷、梨、樱桃、桃、李、杏、柑、橘、柚等,种植历史已有100余年。
文宫枇杷是仁寿县的独特品种。从当地原土枇杷改良到1988年,期间,由于初期是农民散户种植,技术落后,果质不良,售价低,无自有品牌。仁寿县为促进枇杷的规模化,请来专家传授种植技能、修水泥路、建水果销售市场、组建枇杷协会,光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达到300余万元。但是种植区的农民由于枇杷的种植不规范、果型不均匀、销售不统一、回报率低等顾忌而不敢大面积种植,更谈不上形成自有品牌。 [7]
1989年,因“川中果树项目”,以吴汉珠为首的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来到文宫的荒山野岭上。专家们在经过认真的水土勘测后下了“诊断书”:文宫属于侏罗纪页岩,亚热带季风气候,极适合枇杷生长。专家们在飞跃村种下第一株大五星枇杷苗。次年,当文宫良种枇杷一面世,从未想到过的高价立即引起了轰动,当年共有160户农民种植,面积达到800亩,枇杷种植年收入达到400万元。
20世纪90年代,文宫枇杷开始大面积规模种植。
1992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引种优选到规模种植,破解了原产地品种混杂、品质退化等难题,尤其是大五星品种改良攻关技术的研究推广多次获得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形成了独特的品质。文宫枇杷以逐渐普及到全县。成为西南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县,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21.6%。
2002年,仁寿县仁寿开展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文宫镇规划了10个种植枇杷的专业村,农民的所有农田土地都用于种植优质枇杷;同时还规划了13个副业村,农民除保留田地种植粮食外,其余的山地全部用于种植枇杷。在这一过程中,仁寿质量技监局制定了文宫枇杷系列地方标准,将枇杷的育苗、栽种、施肥、用药、采摘、分类、包装、运输都作了统一、科学、规范的规定,确保了文宫枇杷的绿色无公害、果型均匀、果质优良。 [7]
文宫枇杷
生产情况播报
编辑
2006年,文宫镇枇杷的种植户已达到8700户,种植面积已达到1800公顷,销售年收入达到1.2亿元。 [7]
2010年,文宫枇杷种植已辐射20个乡镇,195个村,保护面积达13333公顷,产量达8万吨以上。
2013年,文宫枇杷已发展辐射以文宫、鳌陵、大化等多个乡镇为核心区的优质枇杷基地20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12.3万亩,全县年产枇杷近10万吨,产值超过6亿元。仅文宫一镇枇杷种植面积就已发展到3.8万亩,年产枇杷近2000万公斤。 [1]
2017年,仁寿枇杷种植面积21万亩,产量7万吨,产值7亿元,枇杷种植户6万多户,种植枇杷使人均增收2000—3000元。 [8]
产品荣誉播报
编辑
1998年,文宫镇飞跃村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 [9]
2002年8月,文宫枇杷获西部农业博览会上“名优产品称号”。 [1]
2007年,文宫枇杷获“四川旅游纪念品”银奖及首届“四川优秀旅游商品”品牌称号。 [1]
2008年,文宫枇杷获“四川名牌农产品”称号及“眉山市知名商标”。同年,文宫枇杷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 [1]
2010年,文宫枇杷获中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10]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文宫枇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2]
文宫枇杷荣誉
地理标志播报
编辑
地域保护范围
文宫枇杷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高家镇、大化镇、黑龙滩镇、宝马镇、观寺镇、板燕乡、鳌陵乡、古佛乡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1-2]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大五星。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5.7至7.8,土壤有机质含量≥1%。
文宫枇杷(3张)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本砧嫁接育苗。
2.栽植:
(1)栽植时间:春季栽植,2月下旬至3月下旬萌芽前;秋季栽植,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栽植密度:栽植密度≤600株/公顷。
3.产量控制:盛果期产量≤2万千克/公顷。
4.施肥: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年施腐熟有机肥≥1.5万千克/公顷。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5月上旬至5月下旬果实全面呈橙黄色时开始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面色泽呈橙黄色,果大、色艳、多汁、味甜,皮薄易剥离。
2.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总酸≤0.7克/100毫升;果实可食率≥64%;单果重≥40克。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1-2]
专用标志使用
文宫枇杷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仁寿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文宫枇杷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