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白马村,一筛筛地瓜干成为家家户户房前一道独特的美景,村子里溢满了地瓜的香气。
香甜软糯的白马地瓜干,色泽金黄,是淳安人民舌尖上的一道美味。这几年,白马地瓜干,往往是地瓜还没出土,便已被预订,十分畅销。
好生态孕育好山货
白马村位于淳安第一高峰磨心尖下,这里群山延绵、溪流纵横,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独特的小盆地气候,使得地瓜生长周期偏长,却也让美味有更多了时间积累。
“我们这边土地好,沙土伴黄土,非常适合地瓜生长,”白马村村民老廖看着手中的地瓜自豪地说,“由于地势高,早晚温差大,地瓜糖分也高,同样的品种到了其他地方,种不出来我们这的口感,所以我们常说正宗的白马地瓜走不出衍昌山。”
作为千年古村,白马村种植地瓜、加工地瓜干的历史悠久,白马人坚持原种种植,育种着名为“南瓜黄”本地品种,橘红色的薯肉,紫红的外表皮,加上大小均匀,薯身光滑,很适合做地瓜干。
“其实这些年来我们也尝试选育过其他品种地瓜,但是生产的地瓜干口感都不理想。还是我们的‘老南瓜’种好。”白马村党总支书记吴约木说。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地特有的地瓜品种,为白马村孕育出了独一无二、品质上乘的优质地瓜。
好工艺造就高品质
白马地瓜干的优质和不可替代除了大自然的偏爱,更离不开白马人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
慢工出细活,白马地瓜干的生产便起步于一个“慢”字,新鲜出土的地瓜需要静置储藏40天左右,完成第一次“自然糖化”。
然而在去皮、清洗这道工序,须讲究一个“快”字。地瓜去皮后要迅速放入清水,防止氧化,洗去浆质,唯有这样经过蒸煮晾晒后的地瓜干色泽才会呈现诱人的琥珀色。如果浆汁洗不干净地瓜干就会有黑点,从而影响了地瓜干的品相。
最后便是白马人坚守百年的“三蒸三晒”制作工艺,每次蒸熟以后均需要去除部分水分,再取出放置三天,进行“糖化”。
“一蒸为熟,二蒸为甜,三蒸为软。”白马村村民李小建说,“经过实打实的三蒸三烘三次‘糖化’,10斤鲜地瓜只能制成1斤地瓜干,虽然量少,但是这样出来的地瓜干才能达到最佳的食用口感。”
历时50余天,经历15道工序,一块从地里挖起来的土疙瘩变成手里色香味俱全的地瓜干,精工细活才能造就精品。
好机制带动共同富
软糯香甜不失韧劲的地瓜干,承载了白马几代人的记忆。从贫困年代人们用来果腹的“救命粮”到如今成为家乡百姓的“致富经”,地瓜干产业的日益红火,点燃了白马片区振兴发展火种。
为了将白马的“软黄金”做强做大,近年来,白马村在专家的指导下,持续育优本地品种,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杜绝农药化肥,统一生产标准,坚守传统工艺,不断提升地瓜干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
据悉,白马村在去年非粮化整治120余亩田地的基础上,把“农田水利专项债项目推进”作为重点领办问题,集中流转了150余亩土地进行高标农改造,统一小改大、土壤改良、提升水利设施,为后续建设地瓜高效示范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白马村集体建立了党建消薄基地200余亩,连片种植高品质地瓜、香榧、高山蔬菜,统一使用“大下姜”区域品牌。通过“国企+行业龙头+产业协会+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借助乡村振兴公司、帮带公司、强村公司平台,制定合作运营计划,帮助销售“大下姜”农产品,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效益、向品牌化要附加值,以“红薯经济”拓宽村民致富路。(王亚萍 徐亨)